孔明珠:上海女作家,雜志編審。已出版《東洋金銀夢》、《上海閨秀》、《孔娘子廚房》、《七大姑八大姨》、《上海妹妹》、《煮物之味》等著作。作品以小說、散文、隨筆創(chuàng)作為主,近年在多家報刊開設(shè)專欄。
可嘆只多少年的功夫,食界名伶大閘蟹已不再令人仰望,科學(xué)養(yǎng)殖技術(shù)打破了它的神秘,價錢直線下跌。乖乖就范在路邊保暖桶里的昔日大王,蟹蓋憧憧,見了來人頻頻眨眼,仿佛在表白:“我們都是普通人啦!”
大閘蟹不上籠清蒸即暴殄天物這樣的原則不說也罷,任什么好東西,一如既往地吃都要生厭。所以,解放思想很必要。過去用毛蟹炒年糕的,如今用大閘蟹炒;過去用小蟹腌漬醉蟹的,現(xiàn)在挑膏黃豐腴的中蟹,燒酒生抽加冰糖,生姜橘皮香葉不可少,深深浸入其中,成就好味道;飯店里蔥姜蟹以往只會用粗壯的肉蟹和膏蟹,蔥姜一爆,掩蓋它們的粗俗,咸蛋黃一抹,變成披金戴銀的佳人,現(xiàn)在則選用大閘蟹了,隨便用蔥姜爆爆,端上桌來,人們也見怪不怪,吃吃吃,拉動內(nèi)需。
前幾天去家鄉(xiāng)烏鎮(zhèn),吃到家鄉(xiāng)菜咸肉蒸蟹,鄰座好幾位都吃過,就我大驚小怪覺得創(chuàng)意真好。選用膏黃豐美的大閘蟹,強(qiáng)行打開蓋子(有些殘忍),去掉腮和泥胃,中間攔腰一刀斬開,蓋一厚片咸肉,合上蟹蓋,上籠蒸,出鍋時撒一把香蔥。咸肉的咸鮮汁受熱滲出來,蟹蓋上的膏黃也趁勢瓦解,均滴入蟹身,于是這半塊蟹便變得其味無窮,吮指難忘了。
上海家常做面拖蟹是斬開,油里面炒一炒,放醬油和糖,勾芡的。蘇州人到底雅致,成品是白色上面撒蔥花的。面拖的概念最純粹的是大食堂,用大油鍋,像氽面拖大排骨一樣,抓住蟹腳,面粉糊里面蘸一周,然后入油鍋炸,那個香啊,百步之外絕對催人奮進(jìn)。這說的都是六月黃那樣的小蟹,大閘蟹變成“普通人”以后,我們將之大卸八塊,也面拖吧!
日式海鮮火鍋和涮鍋區(qū)別大了,它是把食材統(tǒng)統(tǒng)擺放妥當(dāng),鍋里澆上鮮湯,一鍋端在臺式煤氣爐上面煮來吃的,例行的海鮮包括紅色的海蝦,白色的蛤蜊,鯛魚塊若干,還有就是蟹塊了,處于北海道和阿拉斯加的帝王蟹蟹腳巨長,肉質(zhì)甜美,深凍后可以保存一年。飯店里,一只海鮮鍋中有兩塊帝王蟹,長蟹腳戳在鍋外招搖,顯出店主的厚道來。
本想建議大閘蟹放下身段,抄襲帝王蟹,榮登河鮮一品鍋舞臺的,可是寫下來,竟覺得心里不是滋味,尊重食材和延續(xù)傳統(tǒng)文明禮儀一樣,應(yīng)該有守則。唉,時尚真不是個玩意,商業(yè)化就是個“始亂終棄”,堂堂中華絨螯蟹做了“普通人”,不知是“杯具”(悲劇)還是“餐具”(慘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