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村莊針對外嫁女的村規(guī)民約實在荒唐,如會出現承諾“世代不能享受本社社員待遇”這樣的字眼
當關楚芬看到她的名字赫然出現在“南海區(qū)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組織股權證”上時,她終于長嘆了一口氣。纏繞在心中的“戶籍紅利”問題終于得到解決,關楚芬分享到自己錯失十年的分紅。關楚芬是千千萬萬的“外嫁女”維權的一個縮影。農村戶籍所帶來的紅利,成為各方角力的標靶。
交織在村規(guī)與法網之中的“戶口紅利”博弈,成為考驗珠三角官智與民智一大課題。
損蝕沖洗下的鄉(xiāng)土
關楚芬,是佛山市南海區(qū)鹽步街道關邊村人,在嫁入外村之后,戶口不能遷入丈夫工作所在地。而1994年成立農村股份合作社后,她并未被列入關邊村股權分紅名單。村里給出的解釋十分殘酷:“嫁出去的女兒是潑出去的水,不能有股權更不能分紅?!?/p>
中山大學副教授魯英就珠三角的外嫁女問題,做了6年專題調研。魯英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所謂“外嫁女”,是指與本村以外的人結婚,戶籍、居住仍在本村的已婚婦女。一些村民對外嫁女分紅進行阻撓,制訂了一些限制外嫁女權益的“村規(guī)民約”,直接侵害了外嫁女的合法權益。
在廣州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邢翔看來,這是中國幾千年來“男尊女卑”的鄉(xiāng)土社會與現代工商文明之間的碰撞。邢翔打了一個很“現實”的比喻;一家兄妹倆,哥哥常年在外,娶媳婦也在外,沒為村里做出貢獻,無人懷疑他的經濟組織成員的地位。而外嫁女在本村與父母生活,為村里做出貢獻,結果嫁出去卻沒有任何產權。
廣州建設番禺大學城,當地村民的土地被征用,全部遷移到別處居住。男村民離鄉(xiāng)離土100%分紅,外嫁女如果要“出資購股”的話,那就要花五萬至十萬元購買股權。
邢翔曾在廣州番禺區(qū)進行“外嫁女”調研,她最大的感觸是:“在一個只靠血緣、婚姻聯結的鄉(xiāng)土社會,村民們只能共貧窮,不能共富裕。有的父母和兄弟在村民大會上都不同意自家的外嫁女參與分紅,這在珠三角農村非常普遍?!?/p>
珠三角傳統的鄉(xiāng)土社會被“戶籍紅利”損蝕沖洗,引發(fā)一系列的矛盾和沖突。追根溯源,早在1994年,廣州即發(fā)生首例“外嫁女”維權事件。當時廣州的新市鎮(zhèn)60名“外嫁女”到市婦聯爭取權益,這一事件也被普遍認為是“外嫁女”事件的發(fā)端。
“外嫁女”維權信訪等事件在珠三角頻發(fā),一度成為市長熱線中反映較多的熱點問題。
紅利之惑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yè)與農村發(fā)展學院教授鄭風田撰文稱,目前我國有不少地方農村戶籍遠比城市戶含金量高,為戶口而折腰,事實上是為“戶籍紅利”而折腰。
在珠三角地區(qū),“戶口紅利”是誘人的。廣州海珠區(qū)接近90%的人每年能拿到超過5000元的股份分紅。
廣州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邢翔向《瞭望東方周刊》介紹,“外嫁女”問題高發(f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外嫁女”嫁出去后不遷戶口,留在本地;另一種情況是外嫁女離婚后,本村強制遷戶口致使她們無處投靠。 廣東省婦聯統計數字顯示,僅珠三角地區(qū),就有超過30萬的外嫁女,她們婚后被取消股份分紅和福利的約占80%.左右。
邢翔告訴本刊,現實操作中,戶籍是判斷村民資格的重要依據,但現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卻通過組織章程,凌駕于戶籍之上,否定外嫁女的村民資格。一個普遍現實是,部分“外嫁女”過去履行了沉重的村民義務,但后來村里有了利益,卻得不到同等待遇。
征地惹的禍?
“戶口作為一閘門,目前已不能阻擋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所擋的是外來人口得到相應福利待遇的權利。”河北師范大學商學院蘇志霞撰文稱。 這,成為外嫁女維權屢屢碰壁的深層誘因,而使“農嫁女”問題凸顯的根本原因是——農村土地使用權由15年增加到30年、土地資產價值由于各種開發(fā)而暴漲,人地分離、人戶分離。
以廣州番禺區(qū)為例,番禺區(qū)前幾年外嫁女上訪量呈逐年遞增趨勢:2006年,外嫁女問題占據信訪總數的81%;2007年,外嫁女問題占信訪總數的83%。番禺區(qū)黃閣鎮(zhèn)過去由于經濟落后,不存在“外嫁女”權益糾紛問題。后來隨著納入大南沙開發(fā)區(qū)的范圍,征用拆遷引起集體收入的大幅度增長,“外嫁女”權益糾紛劇增,一位鎮(zhèn)干部無可奈何地說“都是征地惹的禍”。
另一個實例來自番禺區(qū)南村鎮(zhèn),從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開始,多家實力雄厚的房地產公司在此開發(fā)了十個大型樓盤,征用了大片土地,給付了相當數額的征地款,該村集體經濟一路高歌猛進。南村鎮(zhèn)南村村規(guī)定,“外嫁女出嫁半年后,取消一切村民福利”。
魯英對《瞭望東方周刊》說:“這樣的規(guī)定在廣州具有相當的普遍性,有的村莊針對‘外嫁女’的村規(guī)民約實在荒唐,如會出現:承諾‘世代不能享受本社社員待遇’這樣的字眼。”
另一個讓人錯愕的實例是,在關于外嫁女問題調研中,中山市有14名被訪者在出生的時候,已經沒有股份分紅和村民福利了。
廣州白云區(qū)部分村規(guī)定外嫁女不能分配土地,只能解決分紅,有的村強制要求離婚喪偶的婦女遷出戶,并收回她們的土地。因新白云機場建設而外遷的廣州花都區(qū)花東鎮(zhèn)鳳凰村曾一度規(guī)定,“外嫁女”不能分配宅基地,只能購買村里的集資公寓。
魯英向本刊介紹,廣州市海珠、佛山禪城和順德三區(qū),所有的被訪“外嫁女”都喪失了分紅的權利,多數外嫁女在結婚三年后被取消股份分紅和村民福利,她們的戶口被強行遷出或“空掛”。
“你憑什么不給人家入戶?”
據《廣州日報》報道,今年9月,一位“外嫁女,’的小孩要在東莞落戶,遭遇村委卡殼。這對父母無奈中給東莞市委書記劉志庚寫了封信。劉志庚在一次公開干部大會上,怒斥了這種“不讓出嫁女小孩人戶東莞”的現象。
“我們本地媳婦和外地人結婚生小孩,很多小孩一直人不了東莞戶口!”劉志庚說,“小孩入不了戶,就沒辦法上學讀書,小孩子多可憐!人心都是肉長的,你憑什么不給人家人戶?
中山大學副教授魯英向本刊介紹,“外嫁女”背后,其子女(外嫁孫)出生后隨母落戶,不能享受本村的福利待遇的情況普遍,很多“外嫁女”說起“外嫁孫”人戶、就學的艱辛時,都會禁不住失聲痛哭。
六年來,魯英所在的中山大學婦女性別研究中心,曾免費代理.400多名“外嫁女”維權案。村民為了保護自己的最大利益,對所有涉及出嫁女的維權行為表現出強烈的排斥。
村官的反擊
外嫁女為維權不懈上訪,迫于壓力的村組長,也不甘失去利益,組織反擊。
一個實例是2009年9月9日,廣東增城市新塘白江村召開村民會議表決兩位出嫁女分紅問題,隨后簽名抗議人民法院執(zhí)行庭強制劃款9萬多元。9月11日,白江村書記、村主任帶領80多人到新塘鎮(zhèn)政府維穩(wěn)辦抗議法院執(zhí)行。三天之后,沖突再度發(fā)生并升級。
很多村民表示,如果村干部同意“外嫁女,’的分紅請求,下次村民選舉就肯定不選他們了。村組長也表示了對“多數人”信任的依賴,“法院怎么判我們管不著,可村民們捏著我們選票昵,法院不可能每次分配時都來強制執(zhí)行吧?”
當地司法部門也背負著沉重壓力。廣州市海珠區(qū)法院有一件外嫁女起訴的案例,法院遲遲無法作出判決,因為涉及的幾個村已經揚言,如果判決這十幾個外嫁女勝訴,就要召集全村人去上訪、靜坐。 一項調查數字顯示:在農村,“外嫁女”與其他村民的較量中,“外嫁女”處于絕對的劣勢,大概為100:l。
廣州市為了保障“外嫁女”的權益,采取“強制措施’’對不依法履行分紅的村組長,進行“警告或建議罷免”,也未能起到震懾作用。
不久前,佛山市南海區(qū)大瀝鎮(zhèn)六聯村委會的8個村小組,對大瀝鎮(zhèn)政府提起了行政訴訟。他們的理由是: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對外嫁女進行了一次性的經濟補償,政府沒有理由再無償給外嫁女分紅。
這是一場村規(guī)民約與法律的較量。
2009年6月,大瀝鎮(zhèn)六聯村怡興第一股份經濟合作社將大瀝鎮(zhèn)政府告上法庭,要求撤銷其確認多名出嫁女及子女具有該經濟社成員身份的行政決定,但被法院駁回。這成為國內首宗農村經濟合作社關于“外嫁女’’權益糾紛起訴鎮(zhèn)政府的案件。
一個月之后,大瀝鎮(zhèn)顏峰村丹邱經濟社社長、村小組組長陳國航,因拒不履行鎮(zhèn)政府落實外嫁女分紅要求,被南海區(qū)法院依法司法拘留了3天,直到他在外嫁女股權證E蓋公章才被釋放。
“模范樣本”
在中山大學副教授魯英看來,佛山南海在處理外嫁女問題上堪稱“模范樣本”。她說,外嫁女問題本質上也是戶口紅利問題,改變由戶籍所帶來的利益差異,成為外嫁女問題破題的切入點。
關楚芬在2008年迎來了轉機。2008年3月,佛山市南海專門成立了“南海區(qū)解決農村外嫁女及其子女權益問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這個史無前例的“外嫁辦”,很快打出“組合拳”,希冀解決長期困擾的“外嫁女上訪”問題。
2008年6月,佛山市南海區(qū)委、區(qū)政府出臺了《關于推進農村兩確權,落實農村“出嫁女”及其子女合法權益的意見》,在該文件中,首次提出要貫徹男女平等原則,按照“同籍、同權、同齡、同股、同利”的“五同原則”進行股權配置。
佛山南海區(qū)大瀝鎮(zhèn)黨委副書記黃慶添向《瞭望東方周刊》介紹,南海的“外嫁女新政”還規(guī)定:嚴禁戶籍不變因婚姻狀況變化而人為隨意地剝奪農村“出嫁女”及其子女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或中途停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農村“出嫁女’及其子女的股份分配。
面對新增不久的“外嫁女”,珠三角不少村莊通過“股權固化”的方式分配“戶口紅利”。邢翔認為這是民間智慧,“盡管‘股權固化’缺乏現行法律支持,依然是一種‘村規(guī)民約’,但在實踐當中是個解決矛盾的好辦法?!?/p>
邢翔解釋:“股權固化具體到每一戶,而不是每一個人。這種做法實際上是把集體的東西變成了家庭的問題來談。”
黃慶添向本刊介紹,這種“生不增,死不減”股份制模式是由繼承人繼承股權,一般地,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自死亡時終止;農村股權固化后,新加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原則上通過出資購股獲得股權。
得益于此次“南海外嫁女新政”,南海大瀝鎮(zhèn)六聯村11位與關楚芬命運相同的外嫁女均拿到了股權證。目前,佛山南海區(qū)“外嫁女新政”在該區(qū)98.3%的村莊均進展順利。
以大瀝鎮(zhèn)為例,該鎮(zhèn)已落實出嫁女和子女合法權益2673人,完成率達95.5%。成效立竿見影。在魯英看來,這是珠三角地區(qū)“政府作為”的一個良好開始。對于外嫁女問題的最終解決,魯英顯得很有信心,盡管要走的路仍然漫長,但珠三角外嫁女的問題已得到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