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自由主義是很多知識分子的價值寄托所在。但隨著資本主義市場經(jīng)濟席卷中國,很多人開始擔憂,自由主義鼓吹毫無節(jié)制的自由市場和私人財產(chǎn)制,勢將導致嚴重的貧富不均和社會不公;它提倡的自由和寬容,則會使文化相對主義和價值虛無主義泛濫,在政治領(lǐng)域倡議的自由民主和憲政法治,更是西方霸權(quán)的產(chǎn)物,不適合中國國情,應(yīng)被全盤摒棄,該走富有中國特色的另類現(xiàn)代化之路。這些對自由主義的批評需要加以分析。
自由主義有不同流派,而我認為,羅爾斯所代表的左翼自由主義傳統(tǒng)提供的正義社會圖像,值得我們認真對待。最主要的原因,是這個傳統(tǒng)將自由和平等作為現(xiàn)代社會的核心價值,并以此為基礎(chǔ)建構(gòu)公正的社會制度。人們對自由平等可以有不同詮釋;但我不相信,公然反對自由平等的理論和制度,可以有道德正當性,并能贏得人民的支持。
每套政治理論,背后必然預設(shè)某種對人和社會的基本看法。自由主義最根本的理念,是將人理解為自由人,具有平等的道德地位,并愿意在一起進行公平的社會合作,從而確保每個公民享有充分的自由和足夠的社會資源,去好好追求和實現(xiàn)自己的美好人生。
首先,自由主義認為政治和道德密不可分。政治生活的最高目的,不是權(quán)術(shù)斗爭,不是區(qū)分敵我,而是根據(jù)正義原則建立一個道德社群,保障人的基本權(quán)利,實現(xiàn)人的根本利益,并令政治權(quán)力的行使具有正當性。因此,自由主義肯定人的理性能力和道德能力,并相信人能憑借這些能力建立一個公正社會。
第二,自由主義是以個體為本的政治哲學。自由主義先將人理解為獨立自主,擁有反思意識和價值意識,并有自己人生計劃的個體,然后從個體視角,追問怎樣的政治秩序才能合理地保障和促進人的根本利益。對理想政治的構(gòu)想和對現(xiàn)實社會的批判,是以個體的正當利益為出發(fā)點,因為每個個體,都有獨特且無可替代的生命,都渴望主宰自己的生活,并期待活得有尊嚴有意義。
第三,既然自由主義將人理解為可作獨立思考和理性判斷的自由個體,那么它一定要容許和尊重人們的思想和行動自由。自由的重要,不僅在于人有選擇的能力,也由于人的多元性。人不是機器的倒模,千篇一律,而是各有個性喜好,各有對生命的感受和追求,各有安頓人生的方式。如果國家不尊重人的自由意志,強行將人同一化,那是違反人性,是對個人尊嚴的最大踐踏。一個自由多元的社會,不僅對個人福祉有好處,也對社會文明的發(fā)展有好處。
第四,自由主義堅持人人平等。所謂平等,是指就每個公民作為獨立自主的自由人這一身份而言,具有平等的道德地位。道德平等不是天賦或自明的東西。在真實世界中,我們幾乎找不到任何事物,是人人同一的。即使找到了,也不一定是道德上相關(guān)的。更何況在一個充滿競爭的世界,超越他人,從與他人的差異中肯定自己,更是大部分人生命的常態(tài)。因此,自由主義視平等為一種道德理想,要求我們從這樣一種視角看政治:在決定社會的基本政治原則時,我們應(yīng)該放下彼此的差異,接受大家是平等的理性道德人,并在這樣的基礎(chǔ)上找出能合理接受的合作方式。賦予我們平等地位的,是我們自己。我們愿意這樣做,因為我們有這樣的道德能力,可以站在一個普遍性的觀點,穿過世間種種不平等,看到人與人之間共享的道德人格,認知和體會到平等相待的可貴。
我常常認為,做一個真正的自由主義者相當艱難,因為它要求我們必須從兩種角度看自身:它首先要求我們將自己放在第三身客觀的位置,認知到從普遍性的觀點看,我們每個人都是道德主體,沒有人在價值上優(yōu)越于其他人。它接著要求我們回到第一身的角度,將第三身的客觀認知內(nèi)化進一己主觀的生命,視平等為值得追求之事,從而使我們在道德思考和日常生活中,有足夠的動機去尊重和實踐平等原則。這樣的身份轉(zhuǎn)換和身份融合,其間的難度,很多自由主義者也未必意識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