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對經銷商渠道和資金的利用,可謂登峰造極。
比亞迪經銷商突然引爆了集體“退網(wǎng)門”。
近兩年比亞迪熱銷的背后,是經銷商普遍虧損,不得不忍痛割肉賤賣汽車的惶恐與無奈。
2009年6月,昔日成都的比亞迪銷售冠軍平通公司,建了一家全國最大的比亞迪旗艦4S店。然而,不到一年,2010年4月,該店就遭遇巨額虧損,無奈之下,平通公司強行退出比亞迪的銷售網(wǎng)絡,不賣了!硬生生割肉近300萬元。該公司某中層一語道破原委:“比亞迪公司無論車子好賣不好賣,都瘋狂向經銷商壓貨,導致平通的資金鏈差點斷掉。如果再不退網(wǎng),平通就沒得救了?!?/p>
比亞迪與經銷商由來已久的矛盾,終于引爆了震驚業(yè)內的“退網(wǎng)門”。與此同時,又曝出成都多家比亞迪經銷商萌生退意。
車賣得越多,經銷商損失越大
比亞迪的營銷模式,是向經銷商不斷增加月度任務量指標?!氨热?,第一個月給你定60輛,完成銷售比較輕松,第二個月150輛,咬咬牙勉強能接受,到了第三個月,要求你必須賣300輛,這下拿出吃奶的勁也完不成?!比绻谌齻€月的任務完不成,經銷商將拿不到前兩個月的返利。
所以,經銷商為了拿到廠家的返利,一是借債囤車,二是割肉賤賣,然后瘋狂沖量。而這恰恰是比亞迪公司最希望看到的?,F(xiàn)實情況是,經銷商越賣車,越賠錢,經營比亞迪品牌,完全是“賭博”。你即使完成了300臺,廠家還會給你布置600臺的任務,你拼命努力,但最后一單你將無法完成,結局就是虧錢,銷量越大,虧得越多。
就像希臘神話中的西西弗斯,那塊石頭永遠推不到山頂,但他永遠要不停地干下去,干得越久,生命賠進去越多,除非你宣布不干了!
《山東商報》2009年11月6日報道稱,2009年華北一家經銷商七、八月份提車500多輛,由于9月份任務太高,庫存大,資金跟不上,經銷商被迫放棄第三季度9月份的任務,損失100多萬。經銷商但凡有點辦法,誰會愿意放棄任務蒙受巨大損失?但資金跟不上,公司面臨生存問題,不放棄又能如何呢?
其中一位經銷商告訴記者:“廠家這種做法完全是殺人不見血,原來商家在做比亞迪之前手上有個幾百萬,日子過得很瀟灑,現(xiàn)在是月月舉債,30天有20天時間忙于借錢,想方設法努力賣車,顧不上公司其他工作了。”
“五月大放價”,經銷商割肉賠錢
廠家的強勢,經銷商的弱勢,兩者力量差距之巨大,于此可見一斑。
2010年5月9日,《濟南日報》記者趙英明報道,山東比亞迪經銷商從廠家提一輛F6財富版尊貴型車要支付95300元,廠家5月6日在山東全省打出“五月大放價”廣告,要求經銷商每輛賣“79800元起”。雖然一個“起”字似乎給了經銷商加價的權力,但底價都公布了,誰還能提高售價?經銷商不得不再次割肉賠錢。
但廠家追求的銷量卻沖上去了。
有比亞迪經銷商說,上面所說的這款F6在他們完成廠家下派的銷售任務后,每車可獲月度返利3000元、季度返利2000元、年終返利10000元。在沒有任何售車成本的前提下,他們每賣一輛車,賠錢500元。事實上,按每月賣車150輛和4S店標準算店面裝修折舊費、租賃費、水電費等,每輛車約攤成本1350元,按廠家正常的1∶2壓庫存和0.8%月息算,財務費用為1524.8元,這樣每賣一輛車,要賠3374.8元。如果完不成廠家下派的銷售任務,則每賣一輛車要賠18374.8元。當然,各個經銷商的經營成本不同,虧損不一樣。
而事實上比亞迪給經銷商的壓庫,達到了1∶3、1∶4,即經銷商每賣一輛車,他的停車場上就壓著3~4輛車,而這些車都是經銷商拿現(xiàn)金買回來的!同時,按行業(yè)慣例,壓庫達到1∶3以上,就肯定亮紅燈了,經銷商的資金鏈隨時可能斷裂。
比亞迪為什么要這樣?
比亞迪采取這樣營銷策略,是出于什么樣的利益邏輯?比亞迪為什么要這樣做?記者采訪比亞迪無果,只好通過引爆“退網(wǎng)門”的平通公司探究一二。
自2008年四川平通公司開始經營比亞迪汽車,在短短的半年時間內,比亞迪各款車劃分的A1、A2、A3網(wǎng)絡經銷商在成都就發(fā)展了18家之多,這一數(shù)量,是日系車、歐系車的一倍多。全國各地無不如此,重慶7家,鄭州10家,周口、南陽、許昌等河南地級市也分別分布著3~4家的4S經銷商。這樣一來,比亞迪經銷商和經銷商之間對消費者的爭奪,必然變得十分激烈。
其中,平通公司經營的一款主打車型,成都地區(qū)同時存在5家經銷商,明顯僧多粥少。這家平通單店,庫存最高時期接近1000輛之多,再加每月巨大的任務量,和廠家的苛嚴的返利政策,勢必會造成同城5家經銷商的無序競爭,為爭奪和開發(fā)消費者,經銷商降價、割肉,競爭殺得頭破血流,廠家卻達到了銷量上漲的目的……
甚至不少經銷商之間惡意競爭,他們告訴有意購買比亞迪、四處看車型的消費者,“那家店賣的××款車有暇疵,我賣的這款車才好……”
“比亞迪就像狼一樣兇狠追趕著你,逼迫你瘋狂賣車?!弊詈蟊葋喌蠈崿F(xiàn)沖量,達到成倍增長的年度目標,達到在中國汽車市場井噴的這幾年,一方面迅速占據(jù)大量市場份額,為成為市場霸主奠定基礎,另一方面確保推高股價,令股東滿意的目的。
從利益最大化和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來看,比亞迪這樣做并沒有錯,只是苦了經銷商。比亞迪對經銷商渠道和資金的利用,可謂登峰造極。
在當下最火爆的汽車行業(yè),經銷商依然擺脫不了寄人籬下,任人擺布的宿命,毋庸置疑,那些手機、日化、副食、酒水等普通行業(yè)的經銷商,更是運途多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