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的“2010陸家嘴金融論壇”上,上海市副市長屠光紹透露:“上海將籌建保險交易所”,激起保險業(yè)諸多猜測。同日,中國保監(jiān)會副主席周延禮在此次論壇上明確表示,上海保險交易所籌備工作有望在年內獲得突破。
7月9日,“上海保險交易所建設研究”課題組領銜教授、復旦大學經濟學院保險研究所所長徐文虎向《財經》記者表示,保險交易所可行性報告已于今年3月完成,目前具體實施方案的研究也已結束。
徐文虎透露,上海保險交易所初步設計為實體場內交易,初期將經營原保險和再保險交易,后期考慮將風險證券化產品如巨災債券、保險衍生品等納入其中。
對于保險交易所這一金融創(chuàng)新,部分業(yè)內人士認為“值得一試”,但對于其前景,則不免有所憂慮。以中國目前保險業(yè)和再保險的發(fā)展現(xiàn)狀而言,保險交易所的推出顯得有些超前。
配套國際金融中心
保險交易所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配套機構之一。
據(jù)屠光紹介紹,上海打造國際金融中心的具體內容之一是健全金融市場體系和結構。保險交易所與信貸資產轉讓市場、非上市公眾公司股權轉讓市場以及信托資產的登記轉讓市場,并列為計劃搭建中的四大市場。
屠光紹透露,就籌建保險交易所,上海已取得國家金融管理部門的支持。即在上海強化再保險市場服務,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以服務于保險資產和保險資產衍生品交易的保險交易所。
2009年4月,國務院將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提升到國家戰(zhàn)略高度。
2009年5月,中國保監(jiān)會和上海市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保監(jiān)會主席吳定富表示,保險業(yè)將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參與和促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徐文虎認為,從上海建設金融中心這個國家戰(zhàn)略來講,需要建保險交易所,國際上有的上海應該有,國際上沒有的上海也應該有,在一些金融創(chuàng)新方面,上海應該超前。
在《意見》發(fā)布前,上海保險界就已有了建設“保險交易所”的設想。之前,“我們已經和上海有關金融部門就此事論證了三四年的時間?!毙煳幕⒈硎?。
早在2006年,吳定富就曾數(shù)次表示,上海應積極培育再保險市場主體,研究探索在上海建立再保險交易中心。
一位曾在上海某外資財險公司工作多年的高管告訴《財經》記者,上海市政府和上海保監(jiān)局在2004年時就已有將上海建成再保中心的想法。
在那之后,進入中國展業(yè)的外資再保險公司大多選擇在上海落戶。2004年6月,科隆再保險上海分公司成立。2007年4月,全球排名第六的勞合社的中國子公司在上海開業(yè)。2008年10月,漢諾威再保險上海分公司開業(yè)。
上海確立建設兩個中心政策出臺,原本一直停留在設想中的“保險交易所”才正式提上操作日程,“上海保險交易所建設研究”課題組也正是在那之后成立。
而除了“上海保險交易所建設研究”課題組,還有同濟大學經管學院的一支隊伍也在研究上海建設保險交易中心的課題。參與課題研究的一位人士表示,為了讓當前缺乏流動性的保險產品具有流動性,需要建立一個保險交易中心。此外,市場交易機制的建立是保險實現(xiàn)資源優(yōu)化配置功能的有效途徑。
從政策環(huán)境來看,目前國內對再保險市場的各種培育、保護政策皆已退出。中國再保險市場正逐步走向市場化競爭,這為保險交易平臺的搭建提供了基礎條件。
2001年,根據(jù)中國入世承諾,除人身保險業(yè)務以外,保險公司應當將其承保的每筆保險業(yè)務的20%向中國再保險公司(下稱中再)辦理再保險,這一規(guī)定被稱為“法定分?!薄7ǘǚ直I(yè)務逐年降低5%,2006年,20%的法定分保業(yè)務完全取消。
此后,為保護中國再保險市場,舊《保險法》仍規(guī)定“境內優(yōu)先分?!?,即保險公司在辦理再保險分出業(yè)務,應優(yōu)先向中國境內保險公司辦理。今年6月30日,中國保監(jiān)會頒布《再保險業(yè)務管理規(guī)定》,刪除了“國內優(yōu)先分?!钡囊?guī)定。中外再保險公司實現(xiàn)市場化競爭。
一個值得關注的國際動向是,上世紀80年代停業(yè)的紐約保險交易所(New York Insurance Exchange)也在醞釀重展宏圖。今年1月,美國紐約州州長大衛(wèi)·帕特森向外界宣布,將拷貝勞合社模式,籌建國際保險交易所。此舉旨在提供新的就業(yè),以及鞏固紐約金融中心的地位。
方案雛形
對于上海的保險交易所會建成什么樣子,業(yè)界一直充滿猜測。
徐文虎表示,上海保險交易所初步設計為實體場內交易,和目前的滬深證券交易所有一定的類似之處。“但是保險和證券畢竟還是有區(qū)別的,因此交易方式可能會有所不同?!?/p>
初期將經營原保險和再保險的交易,再保險的交易主要包括直保公司的分保業(yè)務和再保公司的轉分保業(yè)務?!耙郧爸北9居蟹直P枨蟮脑?,需要和各個再保公司談,以后則可以直接掛單到交易所內?!?/p>
原保險的交易主要是指企業(yè)與保險公司的交易,某個企業(yè)有重大項目或重大工程需要投保,可以直接到交易所內尋求交易,交易所內的經紀人會幫助聯(lián)系保險公司?!皞€人客戶暫時還不能進入保險交易所。”
因此,保險交易所初期的交易主體將以直保公司、再保公司、保險經紀公司為主。
徐文虎介紹,后期則會考慮將風險證券化產品如巨災債券、保險衍生品等納入交易所?!敖灰姿旧硪灿幸粋€創(chuàng)建和成長的過程,我們可以先把它建成,然后逐步發(fā)展、完善、建好。”
英國勞合社是迄今為止最成功的保險交易市場。徐文虎表示,在具體的交易規(guī)則、交易制度上,上海的保險交易所會借鑒勞合社的經驗。
勞合社的交易方式非常特別。勞合社采用會員制,其會員包括個人會員和公司會員。會員按照承保險種的不同組成承保辛迪加,每個辛迪加的會員數(shù)量不定,少則幾十人,多則上千人。
每個承保辛迪加都設有承保代理人,由承保代理人確定費率,接受業(yè)務??蛻舨荒苓M入勞合社業(yè)務大廳,如果需要投保,必須通過經紀人安排投保。
通常情況下,經紀人會拿著寫明客戶需求的投保單,尋找合適的辛迪加,如果某個辛迪加愿意承保,就可以確定費率、認定份額。如果還有剩余份額,經紀人則繼續(xù)尋找辛迪加,直至保險金額完全承保。該保單的再保險業(yè)務也通過經紀人在其他辛迪加中完成。
據(jù)了解,上海的保險交易所不會采取辛迪加模式,但是可能采取會員制,直保、共保以及再保險業(yè)務都有望在交易所內通過經紀人完成。
對監(jiān)管部門以及上海地方來說,保險交易所是值得嘗試的。AIG副總裁、美亞國際商業(yè)險部總裁Robert J. Thomas表示,“如果需要企業(yè)的支持,我們也愿意介入其中?!?/p>
可行性爭議
但是,以中國目前再保市場的容量,并沒有建設保險交易所的需求,某外資再保險公司高管表達了業(yè)內一派觀點。
中國目前的再保險環(huán)境沒有完全形成,建設保險交易所只是個“烏托邦”想法。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表達類似觀點。他認為,目前在中國設立再保險公司沒有政策壁壘,但仍舊只有中再一家中資再保公司就是明證。
由于一些直保公司惡性競爭掠奪保費,使得直保業(yè)務質量普遍不高,導致再保險業(yè)務利潤很低,使得中國沒有投資者或者機構愿意投資再保險公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系教授王國軍也表示,目前市場上僅中再以及6家外資再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之間的轉分保業(yè)務也不是很多,對保險交易所的需求并不十分迫切。
徐文虎則表示,保險交易所建成以后,并不是只有目前市場上的七家再保公司參與交易,國際上其他再保公司以及經紀公司都可以進入交易所。
但從將來可能成為保險交易所機構主體之一的保險經紀公司來看,現(xiàn)狀也不樂觀。根據(jù)保監(jiān)會公布的《2010年一季度保險中介市場報告》,截至2010年3月底,381家保險經紀機構共實現(xiàn)保費收入61.29億元,其中再保險業(yè)務類經紀保費收入2.55億元,占比僅4.1%。
上述同濟大學經管學院研究人士則認為,從市場需求的角度考慮,保險公司對保險交易是有需求的。國內保險機構迫切需要更有效地擴展業(yè)務,在充分分散風險的前提下,開辟新的交易渠道。
王國軍認為,現(xiàn)在保險業(yè)最需要的不是交易平臺,而是信息平臺,借以披露保險公司的各種信息,打破需求者和供給者之間的信息屏障,使保險市場更信息化和透明化。
徐文虎認為,保險交易所場內交易受制度、法律、監(jiān)管制約,保障交易的透明、公平、公正。這恰恰有助于解決現(xiàn)行市場中高手續(xù)費、私下交易等痼疾。
盡管爭議頗多,對于醞釀中的上海保險交易所,部分業(yè)內人士認為還是“值得一試”。上述外資再保險公司高管認為,這類金融創(chuàng)新,必須先摸索,“現(xiàn)在不做,等到五年或者十年后有這方面需要時再做,就會太晚了。但是,不能定調太高?!?/p>
本刊實習記者汪玉茜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