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稿一 烙印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學高二(3)班毛藝薈
第一次聽到他的名字,我才八歲;第一次聽說他的故事,我已十二歲;第一次看到他的畫,我十四了。知道嗎?這是他給我烙上的印,在心里的其中一個房間中,如果你進去看的話,會發(fā)現(xiàn)有一朵金色的向日葵,那就是烙印,最美的烙印。
他,就是凡·高。
八歲時,聽畫師開玩笑地跟我講:“西方有個瘋?cè)水嫾?,叫凡·高。”我沒有什么反應,只是奇怪,瘋?cè)嗽趺醋霎嫾夷?畫家為什么會瘋呢?”
十二歲時,聽美術老師講了關于凡·高的故事,講到他的畫法,不被認可的藝術,火紅的頭發(fā),美麗的向日葵,還有那個黃昏里,一支冰冷的畫筆因為再也沒有主人的藝術激情而死去。我的心抽動了一下,豆大的淚珠從我眼眶中溢出,我仿佛看到那火紅的頭發(fā)鉆入心中,一朵金色的向日葵,在心中開放,那的確是凡·高留給我的烙印,但我并不疼,我感覺心中充滿陽光,并且也像凡·高那樣渴望、向往起陽光。
凡·高多么不幸,命運的坎坷,藝術的毀滅,畫商的不斷壓價,在他心中留下火紅的烙印,那一定很疼,失去了愛情,友情甚至親情,在街頭看到女友身影消逝的那一刻,他的心少了許多光明,朋友們的嘲笑與離去,他的心中更多的光明沒有了,親人也不理睬他,他的心絕望了,但仍有一絲光線在黑暗的心中亮起,甚至照亮整個心房,他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手中的畫筆上,他為它注入熱情,將心中的藝術激情注入其中,把它當做自己的女友,朋友,親人,在旁人看來,他瘋了,失去了理智,但并不知道,只是他的本能,他在用自己的筆,去尋求光明和慰藉,于是,在他的筆下,出現(xiàn)了那一朵朵美麗、金色、陽光的葵花,他將那烙印的痛換為光明的力量。
心中那金色的烙印微微發(fā)著光。
又想起那個黃昏,他用槍對準自己的胸膛,最后,火紅的頭發(fā)似乎失去了像烙印般滾燙的顏色,我看到他的嘴角快慰的笑,還有那支沒有主人激情與藝術的筆的死亡。
十四歲了,我不停尋找那幅畫,那幅載滿凡·高希望與光明的畫,終于有一天,在一本畫書上看到了那幅畫!在瓶子里尋找生存,面向太陽,永不放棄,金燦燦的向日葵。
我想,在凡·高死的那一刻,他得到了解脫,他心上的烙印因為時間結上了疤,被人們所尊重,而他在我心中也烙下一個印,告訴我渴望光明固然重要,但在沒有光明的黑暗里,更要學會創(chuàng)造光明。
烙印在心中閃爍,我會像凡·高那樣,永遠向著充滿光明與希望的地方前進,但我不會有凡·高那樣的結局,因為心中金色的向日葵告訴我:沒有人能否定光明。
簡評
這篇小文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太多,于是行文就有一種匆匆趕路、急于言說的痕跡,在八歲、十二歲以及十四歲三個不同的年齡轉(zhuǎn)換上,我們看不出特別明顯的凡·高及其畫作留給作者的烙印,也看不出這個烙印逐漸蛻變的過程。
另外,由于缺乏對語句的節(jié)制,文章整體結構顯得混亂無序。真誠為文,回到童年視角去寫凡·高,去看向日葵,去關注那個視藝術為生命的真實的凡·高,這樣,文章的語言才有質(zhì)感,整體上也才會有厚度。
升格稿一 烙印
第一次聽到他的名字,我才八歲;第一次看他的故事,我已十二歲;第一次看到他的畫,我十四歲。就這樣,他給我烙上一個印,就在心里的一個房間中,如果你進去看的話,會發(fā)現(xiàn)那是一朵金色的向日葵,是個最美的烙印。
他,就是凡·高。
八歲時,聽畫師開玩笑地跟我講:“西方有個瘋?cè)水嫾遥蟹病じ??!蔽覜]有什么反應,只是奇怪:“瘋?cè)嗽趺醋霎嫾夷?畫家為什么會瘋呢?”畫師笑了笑,隨意說道:“因為是瘋?cè)耍宰霎嫾?。因為做畫家,所以成了瘋?cè)?。?/p>
當時,我不懂。
十二歲時,聽美術老師講,有一個畫家叫凡·高,是一個為畫畫奉獻一生的人。他有一幅很有名的畫,叫做《向日葵》。
年少時的記憶慢慢復蘇,童年的疑問重現(xiàn)。于是,出于好奇,我去讀了關于他的故事。別樣的畫法,火紅的頭發(fā);不被認可的藝術,美麗的向日葵;糾結的情感,還有那個黃昏里,一支冰冷的畫筆因為再也沒有主人的藝術激情而死去。我的心抽動了一下,豆大的淚珠從我眼眶中溢出,我仿佛看到那火紅的頭發(fā)鉆入心中,在心那兒印上了一朵金色的向日葵,一個為畫畫奉獻一生的不幸的凡·高!
當時,我只是敬仰他的藝術,并為他的不幸哀嘆。
十四歲了,上了初中的我,開始觸碰到人情的冷漠,學習的壓力,不被理解的無助與現(xiàn)實的殘酷。我開始累了,開始迷茫,開始猶豫……
然而,就在這時,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邂逅了凡·高的那幅《向日葵》,心中竟微微一暖,釋然了很多。
是的,凡·高是多么不幸,多么孤獨!不被認可的藝術,愛情、友情甚至親情的失去,雖然有弟弟的幫助,但在藝術的道路上,仍舊是孤獨一人。于是,他將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手中的畫筆上,他將心中的藝術激情與對生活的熱情注入其中,把它當做自己的女友、朋友甚或親人。在旁人看來,他瘋了,失去了理智,但他們并不知道,他只是在用自己的筆,去尋求光明和慰藉。于是,那一朵朵美麗陽光的葵花,從他的筆下流淌出來,他將那烙印的痛換為光明的力量,支撐自己前行。
心中那金色的烙印微微發(fā)著光,仿佛在應和,溫暖又安詳。
又想起那個黃昏,他用槍對準了自己的胸膛,一聲槍響后,火紅的頭發(fā)似乎失去了滾燙的顏色,我仿佛看到他嘴邊快慰的笑。
我想,在凡·高死的那一刻,他得到了解脫,他心上的烙印因為時間結上了疤,有著向日葵的形狀。而他也在我心中烙下一個印,告訴我,渴望光明固然是對的,但在沒有光明的黑暗里,更要學會創(chuàng)造光明,發(fā)現(xiàn)希望。
烙印在心中閃爍,那金色的向日葵告訴我:沒有人能否定光明。
簡評
顯而易見,在重新改過的文章里,作者有效地控制了自己的敘述熱情,于是落墨行文便顯得從容。由于將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穿插在文章的字里行間,凡·高及其畫作在作者八歲、十二歲以及十四歲這三個不同的年齡階段留下的烙印,逐漸清晰,而且有了內(nèi)在的層遞性和層次感。另外,文章收尾一句,巧妙地回應了標題與開頭,文章的主旨和整體性也就因之而凸顯。
原稿二 烙印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學高二(12)班舒欣
就是這樣一個安寧的夏日清晨,我一個人坐在早餐鋪里吃早飯。這個小小的早餐鋪里沒有空調(diào),電風扇又不多,所以坐在里頭感覺異常悶熱。
鋪子里的電視放著娛樂新聞,前段時間被調(diào)侃的那些嫁入豪門的女明星,有些已經(jīng)默默離開了。愛情與家庭好像是一只寵物,高興的時候抱起來親昵兩下,生氣的時候狠狠踹兩腳發(fā)泄。閃光燈下璀璨奪目華麗如鉆石的她們,怕是難得到愛情的,她們難以找到一個是因為愛上她們的心靈而不是外表,因此想和她們牽手走過一生的人。容貌終將黯淡下去,那時,就會像李妍夫人說的那樣:“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愛弛而恩絕?!敝皇O乱粋€人,什么都沒了……
早餐鋪的老板娘站在鋪子門口,把弄著灶爐上的小籠包,騰騰的蒸汽一點一點吞沒著她,很快她臉上都流滿了汗,但她卻沒能騰出手去擦擦,只是任由它淡然落下。老板是個憨厚的中年漢子,大家都說他有福氣,雖然老板娘并不是很漂亮,一家人的生活也過得很清貧,但他們夫妻倆卻很恩愛。兩人每天起早貪黑,依仗早餐鋪微薄的收入支持起那個溫馨的小家。這番說辭總會讓人想起許多不盡的美滿畫面,和樂融融的那種。老板把豆?jié){倒給每一個顧客之后,走向灶臺,想要幫幫老板娘,可老板娘的動作熟練而迅速,他根本插不上手,于是他就站在一邊,安靜地看著她,很快,他像發(fā)現(xiàn)了什么,匆匆走向里間,拿出一條干凈的小毛巾,走到灶爐邊上,為她一點一點擦去臉上的汗,老板娘手上的動作一直未停,如方才一樣,依然很平靜地把弄著。仿佛早已習慣了他的這種體貼與疼愛。老板一直擦著,仿佛想要連同把她這么多年的辛苦一起擦去。這一幕,是那樣和諧、寧靜,不動聲色地烙印在我的腦子里,心曠神怡。
人生苦短,既得到了一些東西,又失去了一些東西。怎樣在其中尋找一個平衡點,才是決定幸福與否的關鍵。
天空松開了拉著云朵的手,于是到處都有愛的風景,在靜靜游走。
簡評
這篇文章文風平實,字里行間洋溢著人間的煙火氣和凡人的點點小幸福,讀來是頗能令人感動并有所遐思的,作者從日常生活的一個場景切入,對比的手法使得主題突出且結構清晰。
然而,因為兩個主體段落語句較為集中,所以富有表現(xiàn)力的小細節(jié)顯得不夠突出,作者若能將筆墨集中在這兩個段落的個別細節(jié)上,將文字還原到生活現(xiàn)場,文章整體將獲得一個質(zhì)的提升。
升格稿二 烙印
就是這樣一個安寧的夏日清晨,我一個人坐在早餐鋪里吃早飯。小小的早餐鋪里沒有空調(diào),電風扇也不多,所以坐在里頭感覺異常悶熱。
“今天還是吃包子?”鋪子老板笑吟吟地問我。我笑著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鋪子里的電視放著娛樂新聞,那些前段時間剛嫁入豪門的女明星們,有些已經(jīng)默默退出了。愛情與婚姻于她們而言,像是一只寵物,高興的時候親昵兩下,生氣的時候則狠踹幾腳。
閃光燈下,她們總是璀璨奪目華麗如鉆石,可現(xiàn)實生活里,她們怕是難以得到愛情的。她們很難找到那個不止是因為自己的外表,而愿意和自己執(zhí)手一生的人。時間在走,容顏終將黯淡,正如李妍夫人所言:“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愛弛而恩絕。”
我呆呆地望著門外,時光仿佛在那一瞬定格。
老板娘站在鋪子門口,把弄著爐灶上的小籠包,騰騰的蒸汽吞沒著她,盡管臉上流滿了汗,她卻沒能騰出手去擦擦,只能任由汗水淡然落下。
老板是個憨厚的中年漢子,總堆著笑臉里里外外地招呼著客人。大家都說他有福氣—老板娘雖然算不上很漂亮,一家人的生活也過得清貧,但他們夫妻倆卻很恩愛。兩人安貧樂苦,靠著早餐鋪微薄的收入支撐著溫馨的小家。
門外偶爾走過幾個趕著去上班的人,很快便消失在視野里,剩下的只是騰騰蒸汽和忙個不停的老板娘。老板把一盤熱騰騰的包子遞給我,“慢慢吃”,便又回向爐灶。
不一會兒,老板像是發(fā)現(xiàn)了什么,匆匆走向里間,拿出一條干凈的小毛巾。他把毛巾折成一個小方塊,然后走到爐灶邊上,用小毛巾一點一點擦去她臉上的汗水。老板娘手里的活一直未停,依然平靜地把弄著蒸籠。老板一直擦著,仿佛要連同她這么多年的辛苦一起擦去。這一幕,就這樣不動聲色地烙在我腦子里,心曠神怡。
人生苦短,既得到了一些東西,又失去了一些東西。怎樣在其中尋找一個平衡點,才是決定幸福與否的關鍵。
天空松開了拉著云朵的手,于是到處都有愛的風景,在靜靜游走。
簡評
再次閱讀修改后的這篇文章,總體感覺是:作者在保留了平實文風的同時,將那些能夠打動人心的小細節(jié)深深地烙在了讀者的心中。
形成對比之勢的兩個主體段落,因為語句的經(jīng)營細致簡潔起來,所以少了讀前一稿時的累贅拖沓之感,另外,作者除了在個別細節(jié)上集中用筆外,更兼顧了自己顧客身份的表達,這樣,既突出了文字的現(xiàn)場感,也使得文章讀來多了幾分真實感,文章整體也因此獲得了一個質(zhì)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