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1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人民網上開通微博。一天之內吸引了14000多名粉絲圍觀,坐等主席發(fā)帖?!敖裉炷阄⒉┝嗣??”已成為今天網絡熱議話題之一。
微博,即微博客的簡稱,是一個基于用戶關系的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平臺,用戶可以通過WEB、WAP以及各種客戶端組件個人社區(qū),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實現(xiàn)即時分享。①微博出現(xiàn)后便名聲鵲起,本文從傳播學的角度對其傳播要素進行分析。
微博的傳播者
微博的草根性強。微博的創(chuàng)作者可以是任何身份,任何一個會上網的人都能注冊自己的博微,在網上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微博的簡單性大大降低了成為傳播者的門檻,140字的限制把平民和作家拉到了同一水平線上。大家在這個平臺上,完全可以成為直擊現(xiàn)場的記者,成為信息靈通的發(fā)布者。不需要經過專門的新聞職業(yè)訓練和教育,只要你能說話和打字,你就能在這個平臺上講述自己的喜怒哀樂。在微博這個網絡零技術發(fā)展的新階段,人人都可以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參與,實現(xiàn)了信息傳播由精英化向平民化的轉變。
人們的“傳播欲”得到滿足。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個人的生活都深深的被知識浪潮所影響。人類天生的“傳播欲”使得人人都有傾訴和獲取信息的需求。微博作為一種新興的交流媒介平臺,走進了普通民眾的生活,人人都既是傳播者,又是受傳者,傳播的欲望得到了滿足,個人的言論自由權利得到了極大的發(fā)揮。
微博的受傳者
微博的受傳者應該站在與傳播者結合的角度來分析:
中西方的不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網絡發(fā)展部主任欒軼玫指出,相關數據顯示,西方的微博用戶年齡段主要集中在30歲至45歲之間,心智相對較為成熟,獨立思考能力較強。而中國的使用者則多集中在“80、90后”的年齡段。與西方的使用者關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訊息不同,中國的微博用戶們大多集中于娛樂信息和個人瑣事。
受眾被動的狀態(tài)改變。相對于傳統(tǒng)媒體來說,微博改變了受眾被動接受媒介信息的狀況。每個參與者既成為信息的接受者,同時又是信息的生產者。這是以往傳統(tǒng)媒體所不能實現(xiàn)的。微博得以推廣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給受眾提供了一個更直接、更互動、更便捷、更自由的平臺。微博的精髓在于互動、平等。
博客用戶的關注屬于一種“被動”的關注狀態(tài),寫出來的內容其傳播受眾并不確定,而微博的關注則更為主動,只要輕點“follow”,即表示你愿意接受某位用戶的即時更新信息。
微博較好結合了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的特點,既可以是點對面的傳播,也可以是點對點的傳播。微博的受傳者可以是眾多網民,也可以是關注自己的某個友人或粉絲。從這個角度來說,微博對于商業(yè)推廣、明星效應的傳播很有研究價值。
微博的傳播內容
三言兩語,無需構思。這是微博語言的特點。微博上文本日益碎片化,用它記載自己某一刻的心情,某一瞬間的感悟,或者某一條可供分享和收藏的信息。較之博客需要組織語言直抒胸臆或針砭時事,微博的“語錄體”更適應互聯(lián)網時代下的語境要求以及現(xiàn)代人的生活節(jié)奏,最真實最自然的生活狀態(tài)正是“圍脖”的訴求。網民表達欲與傾訴欲,在短短百字間噴涌而出。②
微博是一種個性化十分強烈的個人產品,信息不需要編輯,不需要經過審查,都是非常親民、大眾化的話題。這種絕對草根、原創(chuàng)、實時播報的方式,拒絕深刻,但卻洋溢著對生活的熱情。發(fā)布者沒有經過專門的新聞職業(yè)訓練和教育,他們沒有職業(yè)壓力,因此他們發(fā)布的信息在某種程度上往往能夠更加接近事實真相。
微博的傳播渠道和方式
便捷多樣的傳播渠道。微博的主要發(fā)展運用平臺應該是以手機用戶為主,把每個手機用戶用無線的手機連在一起,不用使用電腦就可以發(fā)表自己的最新信息。很顯然,微博使用起來更加簡單方便,用戶只需注冊一個賬戶,就可以開始在微博上發(fā)布和接受信息,有的微博甚至連注冊這一程序都免去了,只需要輸入你已有的郵箱和密碼,就可以直接登錄。
即時的信息傳播方式。微博用戶在手機上就能隨時發(fā)布和獲知信息,而不受網絡終端限制,真正達到了“全天候”??梢栽谌魏螘r間、任何地點、發(fā)表任何信息分享給朋友,實時性是微博區(qū)別傳統(tǒng)博客的一個重要標志。特別在突發(fā)新聞中,微博的迅捷和及時優(yōu)勢顯得尤為突出。當一則新聞在微博客上發(fā)布,用戶們可以及時發(fā)表評論、補充消息,你一言我一語像聊天式似的評論及回復常常使用戶仿佛身臨其境。
微博傳播的反饋
雖然微博改變了受眾被動的狀態(tài),受眾可以與傳播者進行互動,但這種互動同時也是可有可無的,不是必然的。微博的交互方式是背對臉的follow(跟隨),就是我把當時的想法狀態(tài)發(fā)出去,滿足我發(fā)布者的需求,你樂意你就來關注我,接受者要么搜索信息或者關注信息,兩者不相干,當然這種單向沒有排斥雙向關系。微博每條信息字數限制與手機短信相同,但手機短信是點對點的傳播,手機短信讓人們?yōu)榱硕Y貌而往往覺得不得不回復。而微博既可以是點對點的傳播,也可以是點對面的傳播,當你發(fā)表一條更新,所有的跟隨者都可以看到。這種公開發(fā)表削弱了對接收者回復消息的暗示性,保持了發(fā)表者和接收者之間的適度距離感,因為它并不是專門發(fā)給一個期待他回應的接受者,這樣就不必面臨無話可回復的尷尬。③
注 釋:
①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567099.htm.
②http://book.sina.com.cn/news/c/2009-12-14/1007264064.shtml.
③劉暉:《Twitter:微博客時代的到來》,《新興傳媒》,2009(10)。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編校:鄭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