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科幻電影《阿凡達》成為全球票房收入最高的電影,這部電影的成功除了很多技術(shù)的應(yīng)用以及精心編寫的劇本之外,語言學教授保羅·R·弗洛莫還專門為潘多拉星球的納維人“量身定做”了外星語言——納維語,在電影中起到了“點睛”的作用。影片中,納維語人說的是自己的語言,增強了科幻片的真實感,納維人不接受英語,堅持說自己的納維語又將矛盾推向高潮。盡管情節(jié)安排違背了語言本身的規(guī)律,但這恰恰更加凸顯了影片的主題。
關(guān)鍵詞:《阿凡達》 納維語 主題思想 語言規(guī)律 語言接觸
影片《阿凡達》(《Avatar》)是一部美國科幻史詩式電影,講述的是人類到潘多拉星球開發(fā)資源,并與當?shù)赝林用窦{維人(Na'vi)發(fā)生沖突的故事。詹姆斯·卡梅?。↗ames Cameron)撰寫了劇本并擔任了導(dǎo)演。這部電影成為有史以來北美乃至全球票房收入最高的電影?!栋⒎策_》在國內(nèi)也同樣創(chuàng)下了讓人驚嘆的國內(nèi)票房紀錄。電影的高票房離不開高投入,影片的制作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耗資5億美元,劇本籌備花了14年時間,3000多個特技鏡頭,在發(fā)行上,這部電影不僅使用了傳統(tǒng)的2D放映格式,還使用多種3D格式,打造了一場立體的視覺盛宴。除了對技術(shù)和劇本的精心雕琢之外,導(dǎo)演詹姆斯·卡梅隆還煞費苦心,請南加州大學的語言學教授保羅·R·弗洛莫(Paul R. Frommer)為電影中的外星人打造了一種人工語言——納維語(Na'vi language),弗洛莫教授為創(chuàng)制納維語花了4年時間。功夫不負有心人,納維語對影片《阿凡達》來說確實是功不可沒,在增強影片的真實感方面,尤其是表達影片的主題思想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我們結(jié)合具體的細節(jié)來看納維語在這部影片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納維語的誕生
納維語是一種純粹的人工語言??仿¢_始構(gòu)想《阿凡達》這部電影是在1994年,但直到2005年他才對外星球的名字和語言有了較為清晰的構(gòu)想,他認為作為外星球人的納維人必須有自己的語言。于是他找到了南加州大學的語言學教授保羅·R·弗洛莫,希望他能為這部影片中的外星人專門打造一種語言,就像科幻電影《星際迷航》中的克林貢語(Klingon)一樣。弗洛莫教授接受了卡梅隆的邀請,決定開始構(gòu)造這一全新的語言,他考慮作為外星人的語言,就必須有外星球的特點。最初,弗洛莫提出了可供選擇的三種語音:一種是如漢語那樣用語調(diào)的上升或下降表達語義的語音;一種是用元音長度來區(qū)別不同語義的語音,如瑪雅語;還有一種是外爆破語音,是與美洲土著語類似的語音??仿∽詈筮x擇了類似美洲土著語發(fā)音習慣的“納維語”。
在4年的時間里,根據(jù)卡梅隆給他的劇本雛形中的30多個“納維語”詞匯,摸索構(gòu)建出了一套較為完整的納維語:詞匯有1000多個,元音和輔音相拼有一定的規(guī)則,語法上也有自己的規(guī)律。這種人造語言聽起來既有異星球情調(diào),又有真實感,因為語音拼讀有一定的規(guī)律,還可讀可記。因此,聽過納維語的人認為這種語言非常有特點,似乎是吸取了印第安人、非洲、中亞、高加索幾種不同語言的特點,但聽起來又不完全類似于哪一種具體的語言,有的人聽了覺得像波利尼西亞語,有的人覺得像非洲的某種語言,還有的人覺得像德語或日語。弗洛莫將這種語言編寫成一本小冊子,幫助演員學習納維語。納維語的發(fā)音對演員來說真的很繞舌,扮演《阿凡達》中外星人女英雄的演員佐伊·索爾達就表達了學習這種語言的困難:“我不認為我能辦到的。但那是我的語言,我必須學會,才能和所有人一起工作。”導(dǎo)演卡梅隆要求演員不僅要會說,說的時候還要“聲情并茂”,因此整個劇組從導(dǎo)演到演員都花了很大工夫來學習這種人工語言,以求在電影中完美真實地表現(xiàn)出來。
納維語增強了影片的真實感
作為一部科幻電影,外星球的特點、各種各樣的生物形象及其特點都需要構(gòu)擬,但觀眾都清楚,這些都是電影中虛構(gòu)出來的,因此,為了增強影片的真實感,影片必須盡可能地完善每一個細節(jié)。語言是塑造人物形象、傳達思想感情的最主要工具,自然不能忽視。納維人是外星球人,他們使用的語言首先不能和任何一種人類的語言相同,這樣才能增加觀眾對外星球人的認同感,否則,無論他們使用人類的哪一種語言都會破壞電影的真實感。因此,導(dǎo)演選擇了這種人造的納維語,首先滿足了影片真實感最基本的需求。
導(dǎo)演在納維語使用細節(jié)方面的刻畫則進一步增強了影片的真實感。在影片中,人類為了生存必須到潘多拉星球?qū)で筚Y源的開發(fā),而納維人為了自己的領(lǐng)土完整而奮起抗爭。地球人為了侵略用了很多方法,首先想到的是用和平的方式來進行,教納維人學習英語,再通過逐漸溝通的方式試圖霸占潘多拉星球。在這個過程中,影片力圖真實地表現(xiàn)潘多拉星球的存在,在一些場景的設(shè)置中必須有地球人和納維人的交流,納維人說的是“納維語”,而地球人說的是“英語”,地球人必須通過各種途徑獲得納維人的信任,試圖將英語灌輸?shù)郊{維人中去,使他們的交流不再有障礙??梢栽囅?,如果在這里演員使用英語完成對白,尤其是納維人一開始就說英語,場景就顯得頗為滑稽,這樣傳遞給觀眾的是這樣一種境況,納維人都可以講英語了,地球人也實在沒有什么必要來教納維人英語了。對于觀眾來說,可信度就會大打折扣,因此,在這部影片中,最有力和最真實的方式就是使用納維人的語言,而缺少了納維人樸實無華的“納維語”后,影片就缺失了真實感。
納維語為故事沖突的展開奠定了基礎(chǔ)
影片講述的是地球人到潘多拉星球開礦的事情,為了能獲取更多的資源而研制出了一種人與當?shù)赝林窦{維人基因的合體——阿凡達,為了打入到納維人中去,一群地球人費盡心思,讓植物學家格蕾絲·奧古斯汀博士對納維人進行多種多樣的西化教育,教他們英語,教他們打籃球以及使用人類的工具等,但這些努力都沒能成功。在這之后,地球人又想出各種辦法,派一個失去行動能力的美國前海軍陸戰(zhàn)隊員杰克操縱著他的阿凡達混入納維人中去,想利用他來趕走納維人。
影片展現(xiàn)的是地球人和外星人之間的沖突,在故事情節(jié)一步一步的推進中,納維語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影片從兩個方面突出地表現(xiàn)了這一點。表現(xiàn)之一是地球人語言入侵的計劃失敗。格蕾絲·奧古斯汀博士教納維人英語沒能成功,納維人仍然使用的是納維語,這為后來沖突的進一步展開埋下了伏筆。納維人并不愿意接受地球人對他們自由自在生活的干涉,不情愿被融合到地球人中去。盡管格蕾絲·奧古斯汀博士花費了幾年的時間,但是能夠聽得懂英語的納維人屈指可數(shù),只有納維人的首領(lǐng)夫婦和他們的女兒等人能夠使用英語,但即使他們可以聽得懂英語,在互相的交流中,納維人也都是使用自己的納維語。表現(xiàn)之二是納維人對納維語鍥而不舍的使用,這也正是導(dǎo)演表現(xiàn)影片藝術(shù)思想的途徑之一,外星人和外族的入侵不能改變納維人的生活方式,他們熱愛自己的星球,熱愛自己的民族,熱愛自己的語言。生活在潘多拉星球上的生物靈魂可以相通。導(dǎo)演為了展現(xiàn)人類心靈的貪婪,將納維人和人類做了鮮明的對比,影片中女主人公在第一次遇見杰克時,雖然幫杰克打退了野獸,但是她為每一只野獸都做了祈禱,而這也正奠定了地球人和納維人必然的沖突。
語言規(guī)律的違背凸顯了影片主題
影片中納維人的語言不同于任何一種客觀世界中存在的語言,導(dǎo)演在表現(xiàn)影片主題的過程中,不惜違背語言發(fā)展的規(guī)律,而正是由于這一對自然規(guī)律的違背,才更為深刻地體現(xiàn)出影片的思想,彰顯出影片震撼心靈的力量。
在地球人和納維人的接觸中,或者說在地球人侵入潘多拉星球的過程中,人類試圖同化納維人,其中一個具體的方式就是利用語言優(yōu)勢,讓納維人接受和使用英語,但幾年的努力最終宣告失敗。從語言接觸的角度來說,一個民族和另外一個民族的直接接觸,肯定離不開語言上的接觸,如果兩種語言接觸的時間較短,語言間的影響會體現(xiàn)為語言成分相互借用和吸收,如日語就從漢語中借用了大量的詞匯。此外,還可能發(fā)生語言的融合,就是一種語言排擠和替代其他語言而成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際工具,這種語言的融合有的屬于自愿融合,有的屬于被迫融合,但最終一種語言會成為優(yōu)勢語言。而在影片中納維人的語言絲毫沒有受到英語的影響,因為納維人根本不愿意接受地球人的語言,更不用說被地球人的語言融合,事實上,納維人和地球人的接觸并不算少,也曾經(jīng)接受過格蕾絲·奧古斯汀博士在他們那里生活,在影片中納維人和地球人之間相互應(yīng)該是比較了解的。可是,地球人的語言沒有對納維人的語言產(chǎn)生一絲一毫的影響,從語言發(fā)展的規(guī)律來說是不太可能的,在這一點上,影片的情節(jié)安排似乎違背了語言的發(fā)展規(guī)律。但這恰恰更加凸顯了電影的主題,地球人正是在語言的溝通失敗之后,采用了暴力的方式對納維人的星球開始了沒有人性的屠殺,因此語言接觸的失敗成為戰(zhàn)爭的導(dǎo)火索,矛盾的沖突中表現(xiàn)出人類可惡的索取行為,這正是影片所想要反映的現(xiàn)實問題。
另一方面,從語言的功能來說,盡管人類還可以使用非語言的交際工具,如體態(tài)語、文字符號等,但無疑,人類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語言。語言是信息的載體,人類有了發(fā)達的大腦和靈活的發(fā)音器官之后,也就是說在有抽象思維能力和發(fā)音的能力之后,語言就成為人類特有的交際工具。但在這部影片中,它向人們展示的卻是另外一種表達思想和傳遞感情的方式——心靈的溝通,每個納維人都可以通過既像辮梢又像觸角的“連接線”,和自己的坐騎連接,和靈魂樹連接,無障礙地交流。其實這正是人類最奢望卻又無法企及的,影片告訴世人,無論是人與人之間,還是人與其他的生物之間,能夠真正進行溝通的并不是語言,而是心靈的溝通,那才是能夠跨越時空、跨越種族、沒有任何阻隔的溝通。在這場地球人和納維人的戰(zhàn)爭中,納維人有著巨大的能量,潘多拉星球上所有可能的力量都被激發(fā)出來,他們不是同類,溝通卻不困難,因為他們不是依靠語言,而是依靠一種精神、一種信仰,他們是整個星球的守護者,為保護自己的星球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影片用這樣一種方式詮釋著人類正面臨著的危機,警醒人們溝通的最好方式并不是語言,而是心靈的交流。
參考文獻:
1.李倩、沈浩:《觀影〈AVATAR〉呼喚三維捕捉技術(shù)的藝術(shù)假定性》,《影視制作》,2010(2)。
2.羅常培:《語言與文化》,北京:語文出版社,1996年版。
3.石安石、高名凱:《語言學概論》,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版。
4.吳樵:《阿凡達:最先進視覺效果的3D電影》,《影視制作》,2010(2)。
5.趙元任:《語言問題》,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2年版。
(作者為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徐州師范大學講師)
編校:張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