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報的現狀,有點類似于眼下的“剩女”——面容尚姣好,但黃花漸顯老;表面尚高傲,但內心已煩躁;希望尚存在,但坐等肯定要壞菜。
“剩女”最大的焦慮,是年輕正在指縫里漏掉。都市報最大的焦慮,是年輕人現在很少有人再看報。
本文就都市報的讀者群結構年輕化、品質年輕化的必要性、迫切性以及應對措施做以簡單論述。
讀者群結構年輕化才能有出路。現在許多都市報人在談都市報的發(fā)行時,多言必稱走“高端”,并把“高端讀者”具體界定為“三高”:學歷高、收入高、社會地位高。筆者認為,這樣做門檻有點高,一是高枝不好攀,二是攀了也沒多少用,不符合都市報當前的自身定位與條件。就猶如“剩女”,找個不錯的家能嫁出去就很難了,還老幻想著她家的門檻會被媒婆踢折。
根據都市報自身的定位和條件,筆者認為,其最佳的目標讀者圈定“中端”即可。都市報發(fā)行的終極目標就是為廣告而發(fā)行。廣告看重的,無非是那些會去消費其推介的產品的讀者而已。
誰是高消費能力者?筆者的界定是:都市里的中端人群。從年齡上界定,他們的年齡在20歲到40歲之間。這期間的人群,正是為房子、為車子、為票子、為位子、為孩子等孜孜奮斗的年輕人。他們對社會信息的需求是最旺盛的,他們關注家事、國事、天下事,關注政治的進步、財富的創(chuàng)造、地位的提升、能力的挖潛、機會的獲取……這些需求都是主動性的。他們對廣告信息的需求同樣最旺盛。他們要呵護愛情、培養(yǎng)孩子、理財創(chuàng)富、享受生活,需要房、需要車、需要3G、需要日常用品更新換代、需要……他們的需求實在是太多了。而且這些需求都是剛性的,都是必須的,搞得他們大都是家里幾乎沒有存款的月光族,大都是房奴、卡奴。但正是他們旺盛的需求,才奠定了都市報賴以生存的廣告基礎。
所以,我們無論是站在廣告投放商追求廣告效果的角度,還是站在我們辦報者追求傳播效果的角度,我們都市報對讀者結構的追求都應該是:做強中端。把報紙重點發(fā)行給那些中端的、具有高消費能力的年輕人。
所以,我們應該把都市報的重點目標讀者圈定為那些中高檔小區(qū)的市民,那些中高檔寫字樓的小白領小老板,那些批發(fā)市場、商鋪門店里的小老板,那些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里的職員科員小中層。
至于說想影響那些高地位、高收入的領導和老板,不用擔心,影響了他們的下屬、老婆,就影響了他們,就影響了他們的決策。
這里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都市報的發(fā)行,要尤其重視年輕女性讀者的開發(fā)。這是因為中國的國情決定了女性在生活中的消費決策及消費實施的控制性地位。
一句話,抓住都市里處于中端階層的年輕人,就抓住了都市報的現在和未來。否則,抓的就是根落魄時插在頭上的賣身稻草。
品質年輕化才能有買家。探討都市報讀者結構問題,有點越位跑題的感覺。但只有探討清楚了“要發(fā)行給誰”的問題,才能探討“把報紙辦給誰看”,以及“報紙怎么辦”的問題。
這個問題貌似簡單,卻很重大,就猶如鄭州市規(guī)劃局逯副局長質問記者“替誰說話”一樣,是絕對的大是大非問題。
搞不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采編部門就會時不時受到發(fā)行或廣告上同事的類似質問:“你是辦給胡葆森、盧天明、王文超看,還是辦給財富廣場、東建材、黨政機關里的白領、老板、科員們看?”
搞清楚了都市報該給誰看的問題,就可以很沉著很專注地思考怎么辦的問題。
現在都市報害的最嚴重的病,也是最普遍的病,就是產品老氣橫秋,從內到外都透著過氣的蒼老味。年輕人不愿意看報,就是因為都市報辦得都太老氣。
不能取悅年輕人,不能抓住年輕人,都市報賴以生存的廣告基礎也就將日益松散崩塌。
“80后”正漸漸成為社會的主角,“90后”用不了多久也該閃亮登場,可他們卻幾乎不看報。如何將他們從電腦前拉過來,是都市報加大思考的問題。這個問題說它很復雜它的確復雜,但說它簡單其實也簡單。
說它復雜,是因為我們都市報的老總們貫以新聞專家(甚至是政治家)的角色來辦都市報。于是,就有了一個復雜的循環(huán)游戲:自以為是——自娛自樂——自產自銷——自生自滅。
如果讓這個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僅需要都市報的老總別把自己太當政治家或新聞專家,而把自己當“三分的政治家,七分的企業(yè)家”即可。當然我說的僅僅是都市報的老總,此觀點不符合黨報。
筆者曾出過一個餿主意,即讓都市報上自社長、總編,下至普通編輯記者,都人人一本訂閱發(fā)票,到諸如中高檔寫字樓、中高檔小區(qū)、批發(fā)市場、商鋪門店、黨政機關等地方,不靠任何關系地去征訂自己辦的報紙。一本發(fā)票可以訂25份報紙,發(fā)票全部開出去了,他就知道自己該辦什么樣的報紙了。
筆者的餿主意,只是想用一個刻薄的實踐,讓都市報的辦報人明白一個淺顯的道理:銷售決定生產,市場決定計劃。
既然都市報的目標讀者應該是都市里處于中端階層的年輕人,我們首先應該:
深入調研現在年輕人的特點及喜好,根據他們的特點及喜好研發(fā)、設計、制作產品;其次,為了更接近目標讀者,應讓年輕的都市報人更深層次地參與產品的研發(fā)、設計與制作;既然年輕人都被網絡勾引走了,那我們就好好借鑒網絡勾引年輕人的經驗和措施,并利用網絡的渠道放大都市報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總之,都市報的現狀,確實類似于眼下的“70后剩女”。與自己同齡的或比自己大的男人,眼光盯的都是80后、90后的美女了?!?0后剩女”如果不去主動抓小弟,恐怕只能到老干部活動中心找緣分了。當然,小弟能否看上大姐,那就要看大姐有沒有吸引小弟的魅力了。所以,“剩女”務必要內修氣質、外修容顏,絕不能讓蒼老爬滿臉。
同樣,在網絡等新媒體的圍困挑戰(zhàn)下,都市報也必須要學會“姐弟戀”,并務必爭分奪秒、竭盡全力地內修品質、外塑品牌,取悅讀者。
否則,都市報的讀者也將會越來越少。
(作者單位:河南商報社)
編校:鄭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