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紫砂壺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好的紫砂壺具備什么特點?收藏的時候該如何選擇?
紫砂陶是以出產(chǎn)于宜興的紫砂泥為原料制成陶器。紫砂泥有“泥中泥,巖中巖”之稱,深藏在黃石巖下,夾存于夾泥礦層中,原料外觀呈紫色、紫紅色,有細微閃爍的銀點,并隱現(xiàn)淺綠色的斑點。紫泥燒后觀為紫色、紫棕色和深紫色。紫砂泥具有可塑性好,干燥后收縮率小,不需加其他原料單獨成陶,成型后不需施釉的特點,為其他質地的陶土所不及。由于紫砂的上述優(yōu)良性能,故有“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宜興古稱陽羨)之謂。明代茶壺的出現(xiàn),使人們了解了紫砂壺“香不渙散,味不耽擱”的優(yōu)良品質,加上藝人工匠的不懈追求,使紫砂壺達到了形美質佳的境地。從而使唐、宋以降人們單純“聞茶香,品茶味”之外,又多了一項“賞茶壺,玩茶壺”的雅好。紫砂壺的造型豐富,式樣繁多,規(guī)格齊全,千姿百態(tài),不僅具有實用性,而且富含特殊的文化氣息。
紫砂壺的品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泥質,質量上乘的紫砂壺,泥色溫潤凝重,入手光潤古雅,特別是一些古壺的泥色,除了養(yǎng)壺之功用外,本身的泥質亦佳。造型,傳統(tǒng)造型的紫砂壺為幾百年來人反復雕琢的結果,體現(xiàn)了壺的外在美,絕非千奇百怪,缺乏藝術感染力的壺可比。裝飾,一件好的紫砂壺必須形神兼?zhèn)?,在體現(xiàn)形式美的同時,也要有相適應的裝飾內容,這是它藝術氣質的具體表現(xiàn)。
紫砂壺的收藏除了品相外,還要注意是否為名人之作,如明代的供春、徐友泉、時大彬、陳仲美,清代的陳鳴遠、陳曼生等。名家之作不僅藝術品味高,而且市場價格也高,升值的空間也大。拍賣場上紫砂壺的價格差距較大,從幾百元至上百萬元不等,在朵云軒2010年春拍上,一把明徐友泉制紫砂壺拍得42.56萬元人民幣。如果配有名家書畫的紫砂壺更具收藏價值,如中國嘉德2010年工藝品雜項拍賣場上,一把顧景舟制,配吳湖帆字畫的相明石瓢壺拍出了1232萬元人民幣的高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