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自1981年起,出于對本土文化的熱愛,足跡踏遍皖南山區(qū)的古宅村落,搶救性地征集收藏了一批古徽州元、明、清及民國時期的代表性木雕,題材涉及文學、戲曲、人物故事等。有人說“徽州木雕雕不離儒,儒不離雕,雕儒合一,可謂入木三分”,體現(xiàn)了中國是“禮儀之邦”的思想。近三十年來的不懈尋覓,今天部分藏品正在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館中展出。
一、徽州木雕的人文背景
徽州木雕與徽商興衰相伴隨,徽州古建筑及徽州木雕的文化現(xiàn)象,是發(fā)生在徽商的背景下。因徽州地區(qū)的地理限制,不可能營造像北方的豪門大宅,而只能在典雅、工藝、奇巧上另辟蹊徑,這就為民間雕刻藝術的發(fā)展提供了契機。明清時期徽州人多地少,加上朝廷制度“凡庶民,不得施重拱藻井及五色文采為飾”,“凡庶民家不得超過三間五架”,因此腰纏萬貫的徽商,不惜重金在自家的宅子里,著重華麗奢侈的雕飾。古宅上的雕刻藝術已經被古代徽州人提升為一種精神追求和文化品位,同時也把自己的審美情趣和精神追求滲入到匠人的作品中。
從徽商經濟背景看,可以說,徽州建筑中眾多精致的木雕都是徽商用金子銀子堆成的,因此都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如“郭子儀上壽圖”和“九世同居圖”就不知要耗費多少工匠的時日和心血,但徽商人家不在乎多少,只在乎雕工的技藝水平,故有“千工萬匠”之稱,這滿足了一些徽商大戶的炫耀露富的心理。
二、徽州木雕的儒家理念
徽州木雕裝飾的內容兼有魏晉文化的疏朗閑淡和唐宋民俗的流風余韻,融會了宋、元、明、清以來儒家文化中“仁”、“孝”、“忠”、“義”和程朱理學的“尊卑”觀念。在徽州木雕紋樣裝飾中,表達這種封建社會長期形成的倫理道德和審美價值觀的典型題材有“孔融讓梨”、“岳母刺字”、“桃園三結義”、“唐媳乳姑”等。這些作品展現(xiàn)出莊重、典雅、樸素的藝術風貌。由于文化的基因,雜交文化沖撞的開放,使得徽商在木雕藝術中更多追求儒家文化的氣息,并使其成為具有鮮明的儒家文化特色的木雕藝術流派。
要知道儒林文苑,雖然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象征,但文字的魅力總是遜色于藝術形象的。尤其對于那些平平淡淡生活在鄉(xiāng)村僻野的鄉(xiāng)民、農婦、幼童,他們在日常起居時,就能處處看到宅門窗部、飛檐、桌椅、床塌、窗口以傳播儒家學說為特征的木雕道教故事圖、案世同居圖、惡讓中庸圖等。那種潛移默化的儒家文化熏陶滋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村民,造就民風純樸、文化濃郁的一種良好氛圍。
徽州木雕中蘊涵的先秦儒家的思想價值觀念幾乎滲透在所有的木雕之中。士大夫重儒學哲理,而世俗社會傾向于儒教倫理?;罩菽镜竦谋憩F(xiàn)內容和形式都十分清晰地體現(xiàn)了先秦時期以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家倫理為中心的美學思想。
倫理美學思想的核心是“仁”,徽州木雕的絕大部分內容都體現(xiàn)了這種以仁愛為核心、以忠恕為本,強調“禮”的行為規(guī)范,重人性、重人情、重慈愛的美學主張,強調美的倫理性本質,重視審美中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倫理的結合?;罩菽镜袼哂械倪@種以儒家為代表的占典美學思想,是兩千年以來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重要內容,是崇儒興文的獨特地域文化。
儒學在兩千年的發(fā)展中派別林立,呈現(xiàn)出各種面貌,各時期研究、注解、講授、讖緯儒家經典的學術活動更是不勝枚舉。但民間美術所體現(xiàn)的儒家文化卻是一條單純、明晰的主線,即“治國、齊家、修身”,三者相互聯(lián)系,一以貫之,代表了先秦儒學的本質精神。
三、徽州木雕的藝術特點
徽州木雕在總體風格上呈現(xiàn)出民族上升時期的自信、富足、生機勃勃的藝術格調。徽州木雕的熱情、向上的格調與徽商的進取精神和地域生活的富裕是合拍的?;罩菽镜裰械娜宋飳憣嵐αν钊烁械襟@訝,造型準確,意態(tài)如生,煥發(fā)出健康的喜氣洋洋的審美情調。徽州木雕具有多元的雕刻上藝,如動用了平板線刻、凹刻、凸刻、淺浮雕、深浮雕、透雕、圓雕,有的透雕是兩面雕,兩面都可觀賞,在多層雕刻中竟有七八層之多,風格上也有粗放、工細、簡約、縝密、率然與嚴謹等不同情形。
在雕飾時,一般是先作圖稿,再轉印于木物之上,而后雕刻。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本身就是繪畫圖式的“實物再現(xiàn)”。它吸收了中國畫的構圖形式,構圖是國畫的“靈魂”,它能很好地表現(xiàn)特殊的意境和畫者的主觀情趣。國畫構圖一般不遵循油畫中的黃金分割定律,而是作長卷或立軸,閃為國畫是平面藝術,構圖方式吸收“高遠、平遠、深遠”的視覺效果組成畫面。橫式、豎式的畫面形式有利于高遠、平遠、深遠的透視構圖的展開?;罩菽镜耖T窗中的格板、絳環(huán)板、裙板等裝飾部位大都取橫式或豎式的形式。構圖的開與合、聚與散、藏與露、虛與實、對比與調和、局部與整體、變化與統(tǒng)一等基本法則,在徽州木雕作品中隨處可以看到其蹤跡。
另一方面,這種雕刻作品承載的繪畫又與中國畫有所區(qū)別。一是它具有一定的抽象裝飾性,尤其是植物大多做格律化處理。如徽州塔川積余堂兩廂格扇門絳環(huán)板《千家詩》中,有一幅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的雕刻。作品中柳絲作格律化垂線,船作橫線,船槳和白鷺作斜線,蘆葦則橫、豎、斜線交織,畫面疏密有序,頗富形式美感。格律化的處理有背自然卻有很好的抽象裝飾效果,表現(xiàn)出民間藝人的浪漫匠心和民間藝術的鄉(xiāng)土情趣。
四、徽州木雕的市場價值
徽州木雕工藝源遠流長,但真正精雕細琢并得到人們賞識的還源自明清兩代的建筑構件、配飾與家具的飾件和部件兩大類。明清時期派生的木雕流派,都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近幾年,明清兩代的木雕花板被藏家看好,市場價不菲。由于木雕花板屬于建筑木雕,跟一般的術雕藝術品有所區(qū)別,更多地現(xiàn)身于收藏市場,所以在國內拍賣市場很少能見到它們的身影。像2000年太平洋曾拍賣一件明長花板,估價在1.5萬元,2001年中國嘉德以3.63萬拍出一對黃花梨透雕螭龍紋花板。
一塊徽州雕花花板開價數千元是常見的事,要是材質為楠木的,價格會升至上萬元,如果是成套的,價格30萬至50萬是很正常。例如一對明代獅子滾繡球木雕雀替5年前的價格大約在8000元,當今市場價格已經升至5萬元,平均每年增值50%以上。而一根5米的長枋木雕構件5年前只有3000元,現(xiàn)在也在3萬元以上。今后隨著古建和人們對古典裝修的熱衷,徽州木雕升值空間巨大。它的價值包括文物價值、藝術價值、人文價值、歷史價值等?;罩菽镜褚蚱渚鹿艠愫臀幕瘍群瑯O具收藏與投資價值,始終處于熱銷的趨勢,當然這離不開人們進入現(xiàn)代生活后的懷舊心態(tài)。
五、徽州木雕的辨?zhèn)?/p>
近幾年,隨著徽州木雕價格的迅速飆升和古典裝修及古建的需求以及政府加大對古民居的保護力度,現(xiàn)在古徽州木雕在市場上幾乎絕跡。由于利益的驅使致使一大批仿制的各類木雕充斥市場,魚目混雜,給收藏帶來很多困擾?,F(xiàn)將筆者多年來收藏經驗與大家共同探討。
仿偽木雕主要特征如下:
1、材質:仿偽木雕一般采用新泡桐木及硬木仿制,拿在手上感覺輕飄或沉重,體量比重失調。
2、色彩:仿制木雕采用的是現(xiàn)代化工油漆,亮麗刺眼,而老件木雕為古代礦物或植物天然顏料,加上時間的沉淀,色彩溫潤,皮殼包漿優(yōu)美,耐人尋味。
3、新工:仿制木雕采用老材料新模仿,笨拙呆板,打磨粗糙,棱角尖銳,動感不足,毫無神韻,經不住細心品味,久看生厭。
4、做舊:仿制木雕一般為大型構件,市場價值較高,如獅子雀替、木枋斗拱。表面做舊后黑糊糊、臟兮兮,模糊不清,其實根本談不上開門見山。
5、殘件修復:由于資源的短缺,十年前市場上就出現(xiàn)了斷頭殘臂的殘件木雕經過斷章取義,七拼八湊,修舊以充老件真品,往往購買時很容易走眼上當。
以下以實例為鑒:
1、姜太公釣魚殘件修復。
2、人物老板新工:老板新工藝,用刀呆板不流暢,有毛邊,缺少年久風化潤澤之感,刀法遲鈍,人物刻畫毫無豐實感。
3、彩繪人物:利用了當代化工油漆,而非礦物顏料。木質松弛、輕飄。毫無神韻內涵,人物局部比例失調。
4、木雕獅子:泡桐樹雕刻,獅子的神態(tài)笨拙呆板,毫無生氣,當代彩繪(已脫落),手感輕飄。
六、結語:
徽州木雕可以說是一部歷史畫卷,它是徽州人文積淀、徽商經濟發(fā)展以及封建文化審美意識的集中體現(xiàn)。它整合了精美的繪畫圖式、精湛的空間雕飾技藝、雋永深刻的文化內涵因素,把多元的徽文化在空間中以異彩紛呈的形式呈現(xiàn)給世人。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有更多的人能夠參與徽州文化的保護和研究,讓徽文化更加發(fā)揚光大。
參考文獻:
[1]鮑義來:《徽州工藝》,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
[2]《中國收藏》,中國收藏雜志社,2005年3月第51期。
[3]《徽派建筑探索叢書》,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7年11月。
[4]俞宏理:《中國徽州木雕人物集》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年。
[5]月生:《中國祥瑞象征圖說》,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年10月。
[6]徐華鐺:《中國傳統(tǒng)木雕》,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