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減圈內(nèi)一提起子崗玉牌人人皆知,而且都夢寐以求地想得到它,兇此也就引發(fā)了后世大量仿制予崗玉牌,使收藏者真假難辨,特別是子崗玉牌的昆吾刀技藝更是撲朔迷離。若想收到一塊真正的子崗玉牌,辨?zhèn)尉统闪耸詹刈訊徲衽频囊粋€重要難題。要想鑒別子崗玉牌,勢必首先要了解子崗玉牌的創(chuàng)始人陸子剛是何許人,以及他的選玉原則、琢玉技藝、作品特征三大要素,才可對其子崗玉牌做出真?zhèn)魏途唧w年代的鑒別。
其一,陸子剛系明代嘉靖萬歷時期人,祖籍江蘇太倉,后因蘇州成為中國玉雕中心之一,陸子剛遷居蘇州,完全以琢玉為生,成為當(dāng)時乃至中國玉雕史上的一位舉足輕重的大師級人物,其一生所琢玉器均要刻“子崗”或“子剛”款項,他這一習(xí)慣和其生性高傲固執(zhí)的性格也成為其最后人生悲劇的隱患。
曾流傳說陸子剛因用昆吾刀雕玉名聲大震,明萬歷皇帝便召陸子剛?cè)雽m。為考證其雕玉才能便交給他一個素面玉石小扳指,讓他在上面雕一個百駿圖。在如此小的扳指面上雕百匹馬何其難,但陸子剛領(lǐng)命后經(jīng)構(gòu)思,便下刀雕了一座群山,在山邊又雕了一個城池,然后在城門雕了一匹隱頭露后身正在進城門的奔馬,在山巒群山與城門中間又雕了一匹正在向城門飛奔的駿馬,最后在其馬后又雕了一匹露頭于山谷口隱身于山谷間的駿馬,并在此山谷上雕了幾刀,象征塵土飛揚的曲線條。頓時,一幅已進城無數(shù)駿馬,還有無數(shù)駿馬在山谷間嘶鳴、奔跑、欲進城的宏大百駿圖已躍然小扳指面上(另有一個馬出城的版本)。萬歷皇帝看后對其才能深信不疑并給予獎賞。
后來萬歷皇帝又讓其雕一個玉壺,因陸子剛雕玉落款已成習(xí)慣,此時他又耍了一個小聰明,在玉壺的流口內(nèi)偷落了“了崗”款,后被皇帝發(fā)現(xiàn)震怒其欺君,將陸子剛砍頭示警。從此他的獨門昆吾刀技藝也隨他一同消失。
其二,陸子剛琢玉前有非常嚴格的原則就是對原料選擇非常嚴格,必須是上等好玉、好色(色澤一致)、好質(zhì)地等才可入選。然后是他針對原料特點、形狀非常周密細致地進行構(gòu)思設(shè)計。陸子剛不僅因技藝高超而成為一代琢玉大師,更重要的是他還是一個既懂書法又善畫畫的藝術(shù)大師,常用虛實、陰陽手法,在方寸小空間雕刻出宏大空間和壯觀場景,特別是在一般人不注意的細節(jié)之處,都同樣注入極大的心血,一絲一毫從不馬虎懈怠,對藝術(shù)是精益求精。例如:我曾有幸在一位收藏家手中見過一枚陸子剛所刻的小玉牌,此牌寬3.5厘米,高5厘米,在如此方寸間雕刻出了一幅既有數(shù)個高士人物、童子,又有山水、林木還有小橋流水及水中天鵝戲水、水流湍急,激起浪花,還配有亭中樓閣、白云朵朵,構(gòu)圖繁復(fù)、意境高深、布局合理,連小橋下水流之情都躍然畫面,人物表情、動作、衣紋、線條都雕得生動活潑活靈活現(xiàn),就是著名畫家在紙上作畫也是需下功力才可而為之。而陸子剛竟用昆吾刀把一幅中國畫雕刻在如此小的玉牌上,如此生動,實屬奇跡(圖一)。在其背面同樣用昆吾刀雕出一首:“羲之愛鵝群仙聚,江山無限好”的詞句,其字體功力難度同樣可比肩書法大家(圖二),構(gòu)思非凡。
其三,在中國數(shù)千年玉雕歷史中,他的玉雕技藝可謂是獨樹一幟,因他自己獨創(chuàng)一種秘不示人的獨門絕技一一昆吾刀琢玉技藝,生前正由于他用這游刃有余的絕技——昆吾刀,采用減地淺浮雕、高浮雕、鏤空、立雕等手法才獨步當(dāng)時的玉雕行業(yè),甚至于在中國玉雕青史留名于今。無人不知陸子剛和他大名鼎鼎的子崗玉牌,他雕的子崗玉牌一般都在4×6厘米左右,正面雕人物、龍風(fēng)、動物、花草和吉祥圖案,背面一般多用篆書雕詩詞、古語,并必落“子崗”或“子剛”款,圖案生動合理,無懈可擊。字體遒勁有力,布局得當(dāng),其字體風(fēng)格端莊周正,從不馬虎潦草,字體的細潤圓滑程度令人嘆為觀止,是一般玉雕師所不能企及,這也成為鑒定子崗玉牌真?zhèn)蔚钠渲幸粋€重要因素(圖三、圖四)。
因子崗玉牌問世后至今其經(jīng)濟價值與日俱增并越演越烈,明晚期至今,以至不少人大量仿制子崗玉牌,我們現(xiàn)在所見的子崗玉牌大都是后仿和現(xiàn)仿的,圖五、圖六中的玉牌即為清早期所仿,圖七、圖八中的玉牌為清晚期所仿。但也不乏確有陸子剛給后世留下了一定量的子崗玉牌。
盡管他的技藝消逝給后人識別鑒定子崗玉牌帶來了極大難度,但如果了解了陸子剛琢玉風(fēng)格、技藝、選玉原則,就能相對容易綜合比較鑒別以識真假,特別是陸子剛所用的昆吾刀技法更是鑒別真假的依據(jù)和條件。因為他的這一昆吾刀技法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凡陸子剛雕的作品其走刀的方法和痕跡完全不同于傳統(tǒng)的琢玉技法,只要藏品首先符合陸子剛選玉的標準、構(gòu)思和雕刻風(fēng)格,然后再看是否用昆吾技法所雕就可知真假。這樣我們就必須要了解昆吾刀的技法有哪些特征,與傳統(tǒng)琢玉技法有什么區(qū)別。萬幸本人偶得機遇,親自上手觀看研究了真子崗玉牌的真容和特征,現(xiàn)簡述以與藏友共享研究。
第一,傳統(tǒng)琢玉工藝雕刻長線一般都是入刀時稍深、稍寬,出刀時稍淺、稍窄;昆吾刀是入刀、出刀都是一樣的深淺寬窄。其刀法完全是一種硬度極高而略顯鈍度的工具所琢。(這也驗證了不少后人猜其昆吾刀是用金剛石所做的可能。)
第二,傳統(tǒng)工藝雕刻短線時,采用點砣不走刀,故線中間深寬,兩邊淺窄:昆吾刀是深度、寬度都一樣。
第三,傳統(tǒng)工藝走刀所刻線條呈V字狀;昆吾刀所刻線條基本是寬窄深淺一樣,呈U字狀。
第四,傳統(tǒng)工藝砣刀走過的線刻刀面呈斜坡狀,或陡或緩,相對來說,較為平滑、流暢;昆吾刀走過的線刻刀面呈平坦?fàn)睿⒊尸F(xiàn)高低不平的凸凹狀,在六十倍放大鏡下觀察,還可以隱約看到近似于良渚文化玉的橫線,但不太清晰,需仔細辨認。
以上是明晚期至民國所仿子崗玉牌和真子崗玉牌的辨?zhèn)我c,但如何識別近現(xiàn)代和當(dāng)前所仿子崗玉牌需注意以下幾點:
一、近現(xiàn)代仿品基本都是采用現(xiàn)代化的高速刀具所刻,所以其刀走過的線條過于流暢,但顯生硬,缺乏圓潤感且刀口線兩邊不同程度有崩口現(xiàn)象。
二、由于做仿品的人目的都是為了盈利,因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故無法像古人那樣以沉寂的心情精心雕刻,所雕作品粗俗無神韻,使人一看就不舒服,毫無古樸高雅之風(fēng)。
三、近現(xiàn)代仿品系現(xiàn)代人所雕刻,就不可避免會融入近現(xiàn)代人的審美情趣在作品之中,毫無歷史風(fēng)格和痕跡,此點對于了解中國古今工藝美術(shù)史的人來說更容易從此點辨別真?zhèn)巍?/p>
四、還有一種當(dāng)前人,用數(shù)控雕刻機和超聲波工藝仿的子崗玉牌雖然非常精美,但缺乏古拙的神韻和包漿,機械高速刀具所刻的痕跡異常明顯,同時所用字體基本都是計算機字庫的字體,一看便知,還是比較容易辨認,圖九、圖十中的玉牌即為近現(xiàn)代所仿。
從以上所述,我們再來辨認子崗玉牌系陸子剛原作還是后仿和現(xiàn)仿就相對容易辨識。因歷史上人們對子崗玉牌的詳細特征一直都知之甚少,給鑒別帶來了不少困難,但愿這一浮淺研究發(fā)現(xiàn),有益于大家鑒別。同時也為藏友共同再深入研究提供一點線索。
如有不當(dāng),敬請批評指點并相互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