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名茶都耳熟能詳了吧,可您知道我國還有“四大奇茶”嗎?今天就為您說一說“四大奇茶”之一的——
琴魚茶流傳于皖南涇縣。涇縣,早在漢代就有“漢家舊縣,江左名邑”之稱,大詩人李白曾賦詩贊嘆:“涇川三百里,若耶羞見之。佳境千萬曲,客行無歇時?!倍疤一ㄌ端钋С?,不及汪倫送我情”之詩句,更是千古絕唱。涇縣自東晉時就產茶,且名茶、貢茶皆是聲名遠播。琴魚茶更是令人每每品嘗后,津津樂道回味無窮。
涇縣城北10公里外有一琴高山,以漢代居士琴高所居住而得名。琴高山綠樹郁蔥,懸崖峭壁巍然屹立,山下溪旁有一隱雨巖,巖下有丹洞,相傳漢代處士琴高曾在此煉丹。據(jù)說琴高煉丹修真、得道成仙騎著鯉魚升天而去時,將煉丹的藥渣等傾入琴溪中,于是就幻化成了奇妙的琴魚。琴魚雖然身長不過一寸,卻是虎頭鳳尾,龍鰭果腹,重唇四腮,眼如菜子,鱗呈銀白,口角處還長著兩根“龍須”,很是惹人憐愛。
元人賈銘在《飲食須知》中說琴魚:“味甘性平,俗名春魚。春月間從巖穴中隨水而出,狀似初化魚苗,一斤千頭,或云鯉魚苗也。今宣城涇縣于三月三前后三四日亦出小魚,土人炙收寄遠,或即此魚。”琴魚可做湯、羹食,不僅僅是味道極為鮮美,而且有解毒養(yǎng)身之功效,早在唐時即為貢品。但不知從何時起,當?shù)厝瞬辉倥胧城亵~,而是將琴魚制成了別具風味的琴魚茶。在陽春三月柳綠桃紅時,當?shù)厝擞锰刂频娜蔷W等捕撈工具將琴魚撈起后,趁著鮮活將魚放進有茶葉、桂皮、茴香、糖、鹽等調料的沸水中,煮熟后放到篾匾上晾凈除濕,再用木炭火將其烘干至橙黃色就成為別有風味的琴魚干;若是密封存放,數(shù)月不變形色??芍^:上桌是盤中珍肴,品茗乃茶中佳品。
琴魚茶是什么?茶文化專家陳文華介紹:琴魚茶是遠古時代先民將茶葉和其他食物(包括魚、蚌、蛤等水產品)一起烹飪的產物,后因時代的進步而演變成精致的沏茶方式。
倘若想飲用,只需將琴魚干數(shù)條放入玻璃杯中,再添加精品綠茶“涌溪火青”,隨著沸水的沖泡,杯中立即會騰起一團綠霧,清澈的茶湯中琴魚就好像“死而復生”,它們個個頭朝上、尾朝下、嘴微張、眼圓睜,在杯中搖擺游弋,如戲水、似遨游,可謂栩栩如生、情趣盎然。此時,茶湯鮮香甘醇,散放出沁人心脾的清香,飲之回味無窮……茶湯飲后,可將魚干放入口中細細咀嚼,其肉嫩酥軟、咸中帶甜,鮮美爽口令人欲罷不能。
關于琴魚茶,古人還有很多記載。陸放翁在《冬夜》詩中曰:“一掬琴高魚,聊用薦夜茶”。而歐陽修在《和梅公議琴魚》詩中則說:“琴高一去不復見,神仙雖有亦何為。溪鱗佳味自可愛,何必虛名務好奇?!笔前?,琴高已升天成仙,然色、香、味俱佳的琴魚卻是留了下來。那么,桃紅柳綠時,去品嘗那奇趣的琴魚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