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8日,法國總統(tǒng)薩科齊召開內閣會議,討論法國治安問題,決定在未來3個月內拆除300處吉普賽人(或稱羅姆人)居住的非法營地,并將遣送700多名吉普賽人返回原籍國家。此舉不僅遭到法國左翼人士和人權組織的批評,也引來了國際社會的眾多譴責。法國被指“種族主義”和“仇外主義”抬頭。人們對吉普賽人的關注再次成為熱點。
苦難的吉普賽人
吉普賽人,起源于印度北部,又被稱為吉卜賽人或羅姆人,歐洲也有許多國家稱其為茨岡人。吉普賽人以其神秘的形象而著稱,歷史上他們多從事占卜、歌舞、補鍋、馴獸等職業(yè)。他們喜好流浪,幾百年來一直居無定所。據(jù)史學家考證,吉普賽人大約在公元1000年離開印度,經阿富汗、波斯、亞美尼亞、土耳其等地,到達歐洲。14世紀時吉普賽人已經來到巴爾干半島,16世紀時已經遍布歐洲各地,包括蘇格蘭、瑞典等地。
目前,吉普賽人是歐洲人數(shù)最多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全世界共有大約1200萬人,其中1000萬左右在歐洲。吉普賽人的主要聚居地為:巴爾干半島、中歐、美國、蘇聯(lián)加盟共和國。其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和美國的吉普賽人超過50萬。西歐、中東、北非也有吉普賽人居住。據(jù)法國有關部門統(tǒng)計,法國各地流動的吉普賽人約為1.5萬人。
這次被遣返的吉普賽人大多來自羅馬尼亞,一小部分來自保加利亞。2007年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正式加入歐盟后,富裕的法國對那里的吉普賽人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加之這些吉普賽人能說一些法語,因此法國成為他們移居的首選之地。為了能使生活有所改善。吉普賽人大批涌入法國。
由于吉普賽人和所屬國其他民族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非吉普賽人對吉普賽人普遍存在較壞的印象,認為吉普賽人不能融入社會主流,都是乞丐、小偷、人販子。早在15世紀末的時候,歐洲各國就紛紛以傳播傳染病,偷竊,行巫等罪名驅逐境內的吉普賽人。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吉普賽人遭到了更為嚴重的迫害。他們像猶太人一樣被納粹德國斥為“劣等民族”,遭受了大規(guī)模的屠殺,約有40萬吉普賽人遇難。時至今天,吉普賽人的命運也沒有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改善。他們始終走不出生育、乞討、再生育的惡性循環(huán),仍然浪跡各方,辛苦逡巡在歐洲各國之間,他們成為歐洲這個高福利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在巴黎街頭常??梢钥吹郊召悑D女和兒童伸手乞討,境遇堪憂。
對于歐盟各國來說,如何讓這個數(shù)目不小的、貧困流浪的少數(shù)民族融入西方社會框架,如何針對吉普賽人問題制定一套理性、人道的解決策略,一直都是令人糾結的難題。吉普賽人流入問題已成為法國、德國、意大利、丹麥等歐盟幾個主要移民對象國最為頭疼的問題。負責歐洲事務的國務秘書皮埃爾·勒魯什就曾多次表示,法國無法安置這些大批涌來的羅馬尼亞游動移民。
法國掀起遣返吉普賽人浪潮
2010年7月中旬,法國接連發(fā)生兩起震驚全國的惡性暴力事件。一起發(fā)生在東南部城市格勒諾布爾,兩名阿拉伯裔劫匪在持槍搶劫賭場后被警方擊斃,當晚,劫匪所屬犯罪團伙發(fā)動大規(guī)模騷亂,燒毀50余輛汽車和多家商鋪。另一起發(fā)生在西北部城市圣艾尼昂,一名涉嫌盜竊和無照駕駛的“旅居者”青年因拒捕被憲兵擊斃。隨后,數(shù)十名手持武器的騷亂者包圍憲兵隊,焚毀汽車和法國國旗,破壞商鋪和公共設施。
這兩起移民犯罪事件又一次撥動了法國社會的“安全”和“移民”這兩根敏感神經,對此,薩科齊于7月28日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在將來3個月內開展取締境內半數(shù)“旅居者”和吉普賽人的非法聚居地的行動?!奥镁诱摺痹诜▏饕讣召惾?。會議結束后,法國已經清理了117個吉普賽人營地,并將630名吉普賽人遣返回原籍國羅馬尼亞或保加利亞,預計不久的將來還會有330名吉普賽人被遣送出境。8月25日法國移民部長和內政部長與到訪的羅馬尼亞政府官員就遣返吉普賽人問題進行會晤時表示,法國在遣返吉普賽人問題上不會手軟。
那么法國政府這次為什么要堅決驅逐流浪的吉普賽人?僅僅是針對這兩起移民犯罪事件引起的治安問題嗎?
事實上,法國強制遣返吉普賽游動移民的行為早已有之,據(jù)法國內務部統(tǒng)計,2009年法國就已經向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遣返了44批、大約上萬名非法逗留移民。只是法國以往的遣返一直低調進行,沒有引起輿論太多的關注。這次大規(guī)模遣返吉普賽人的行動既有歷史原因,又有法國政府的特別考慮。
歷史上,歐洲各國對吉普賽人總是持排斥政策,要么進行驅逐,要么進行大規(guī)模屠殺,或者強迫同化。1525年4月4日荷蘭查爾斯五世命令所有吉普賽人在兩日內離境。1533年10月吉普賽人遭到再次驅逐。他們進行的乞討、相手、魔術等活動都算犯罪。滯留不走的吉普賽人被沒收財產、強制勞動、長期監(jiān)禁、鞭打、打烙印。1710年1月7日約瑟甫一世下令將吉普賽成年男子一律絞死,婦孺割耳朵,在波希米亞居住者割左耳,在摩拉維亞居住者割右耳。1721年法蘭西皇帝查理六世命令殺死吉普賽成年男女,兒童進孤兒院。1912年法國共和國政府又通過了一項旨在專門針對吉普賽人的身份卡制度,以追蹤吉普賽人在國內的行蹤。法國政府甚至還聲稱那些沒有家園、沒有土地和專業(yè)技能的流浪者已經對法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因此必須予以“消滅”??梢钥吹剑▏@次遣返吉普賽人有其歷史傳統(tǒng),只不過是歷史的一個翻版罷了。
另一方面,近年來由于經濟與金融危機的影響,法國經濟狀況不佳,復蘇無力。政府剛剛把明年法國的經濟增長預期由2.5%降為2%,今年的境況更為不樂觀。經濟的不景氣造成法國失業(yè)問題難以有效緩解,社會的怨氣不斷上升,社會治安不斷惡化。而吉普賽人又常受到社會歧視,每當經濟不景氣時總是最先被裁員,因此失業(yè)的吉普賽人非常多,他們往往靠乞討等方式來維持生活,給人們留下了“好吃懶做、游手好閑”的印象。因此法國總統(tǒng)薩科齊把法國社會的治安問題和吉普賽人問題聯(lián)系起來,指出:“法國的吉普賽人聚居地是毒品販賣和嫖娼等非法活動的溫床,必須予以系統(tǒng)清除?!?/p>
但另外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此次法國政府高調驅逐吉普賽人只是試圖把法國國內的安全問題歸咎于非法移民的身上,但事實上這二者的聯(lián)系并不是很大,政府將治安問題與某一特定民族相聯(lián)系,實為種族歧視行徑。主要反對黨社會黨第一書記奧布里說,政府此舉是無視法國價值觀、玷污法國形象的行為,其目的在于掩飾薩科齊政府安全政策的重大失敗。更為重要的是薩科齊政府是在為2012年總統(tǒng)選舉做準備,拉攏右翼選民,挽救薩科齊本人持續(xù)下滑、屢創(chuàng)歷史新低的人氣。前總理若斯潘批評說,政府此舉是為了轉移視線,分散政府在多名高官涉嫌腐敗、退休制度改革不順等問題上面臨的輿論壓力。他指出,薩科齊上臺以來裁撤了9000個警察和憲兵崗位,因此政府削減治安力量和資金才是導致安全形勢不斷惡化的直接原因。
法國當局大規(guī)模遣返吉普賽人的行動不僅遭到了法國國內反對黨的嚴厲批評,還引發(fā)了國內反對派的大規(guī)模示威游行。據(jù)報道,法國130多個城市在9月4日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的示威行動,抗議政府將吉普賽人遣返東歐的政策,主辦機構稱全國共10萬多人參與。在倫敦、羅馬、布魯塞爾、馬德里等歐洲大城市也爆發(fā)了示威活動,示威者紛紛來到法國大使館抗議。
法國這一激進做法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都對法國這一決定表示“焦慮”。聯(lián)合國人權委員會一些成員質疑法國種族主義和排外情緒高漲。歐盟則提醒法國,應當遵守有關歐盟國家“公民有權在歐盟境內自由流動”的規(guī)定,并表示將“密切關注”法國的下一步舉動。
吉普賽人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
事實上吉普賽人問題并不是僅僅遣返那么簡單,其難點在于,擁有羅馬尼亞或保加利亞國籍的吉普賽人屬于歐盟國家公民,有權進入法國并取得3個月的臨時居留權。因此,被遣返的吉普賽人隨時可以再度返回法國安營扎寨。如同被遣返的一位吉普賽男士所說,“你今天遣返,我過些日子再來”。難怪法國民眾認為拆除吉普賽人非法居住地對于改善治安的作用不大。因此,吉普賽人的問題絕非是通過從一國遣送到另一國就能解決的短期問題,這種粗暴的做法不僅有損于歐洲價值觀和法律原則,而且也未必能深入問題的根源。
要真正解決吉普賽人問題恐怕還要從提高吉普賽人的教育水平,解決他們的就業(yè)問題,發(fā)展經濟,消除偏見等層面來進行。
解決吉普賽人的流浪問題,首先要解決他們的失業(yè)問題。吉普賽人教育水平普遍偏低,一些吉普賽人的小學甚至連桌椅都不夠,大多數(shù)吉普賽人很早就結婚生子,在他們20多歲的時候,往往已經擁有了5個小孩。高出生率與低素質教育,使吉普賽人始終走不出貧困的陰影。近年來的金融危機讓羅馬尼亞的政府補貼減少了35%,這使得大部分成年人只能外出務工,增加了吉普賽人的流動性。因此,提高吉普賽人的教育水平,使他們增強自身的就業(yè)能力,使吉普賽人同社會融為一體才能確保他們走出貧困,不再四海流浪。
其次,占人口多數(shù)的民族要消除種族偏見和歧視。歐洲各國政府應改變排斥、懲罰,通過文化滅絕強迫吉普賽人同化的政策,在尊重吉普賽人的特性的同時,要把他們吸納入社會的主流。
再次,歐盟擴大后內部各國的經濟狀況各不相同,經濟狀況的不同導致條件較差的歐盟新成員國公民包括吉普賽人都必然會流向較為富裕的地區(qū)。因此要解決好吉普賽人的流動問題最為根本的還是要發(fā)展經濟,尋求各成員國之間的平衡,但這些都不是短期內所能達到的目標。因此可以預見,吉普賽人問題還會繼續(xù)讓包括法國在內的歐盟諸國政府頭疼。
[責任編輯 林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