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著《性張力下的中國人》是研究古代中國人的性、婚姻和性觀念的。現(xiàn)在第三版即將付梓,回首當年,距這本書的初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已過去15個春秋,距第二版也又過了5年。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的第二版,按照出版者的意見,書名被改成《云雨——性張力下的中國人》,后來朋友們感到“云雨”二字有點喧賓奪主。此次與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達成共識,決定恢復原來的書名。
在過去的15年中,中國經(jīng)歷了巨大的變化,東部地區(qū)開始進入現(xiàn)代化社會,全民的思想觀念也發(fā)生了極大的震蕩和改變。在這15年中,我繼續(xù)保持著對性文化的研究興趣,并繼續(xù)參與國內(nèi)性學界的一些活動,甚至還忝任上海市性教育協(xié)會的副會長至今。我也不時參加一些與性、婚姻等話題有關的電視節(jié)目制作,或接受媒體有關這些話題的訪談。在這些活動中,我感覺到中國人的“性?!痹谶@15年中總體來說是在增進的。
中國人“性?!钡挠行┰鲞M之處相當明顯:我們的思想觀念進一步開放,中國人可以更為公開、更為安全地談論、表達和表現(xiàn)自己的性觀念和性需求了。例如,關于“性工作非罪化”的呼吁,雖然尚未得到政府采納,但是至少呼吁者也沒有受到懲處,他們作為學者仍然可以安然工作和講學。
另一些“性福”的增進之處則不那么明顯。在繁華喧囂的都市中,人和人的心靈日益疏離,在物質(zhì)生活條件直追西方發(fā)達社會的同時,“性?!彼坪躏@得越來越奢侈:陽痿和性冷淡在白領階層中彌漫,“剩女”問題愈演愈烈……在一次電視談話節(jié)目中,女主持人歷數(shù)當下白領階層在性和婚姻問題上的種種困擾;我則指出,許多這類困擾其實只是來源于人們自身的觀念——有些問題,你思想上認為它是問題時它就是問題,而當你不認為它是問題時它就不是問題了。
例如,有兩個觀念,長期被植入每一個中國人的腦中,被視為當然正確:
第一個觀念是:每一場戀愛都必須指向婚姻。所以任何無法締結(jié)婚姻的戀愛都被看作是失敗的,甚至是不道德的,至少也是“沒有結(jié)果”的。
第二個觀念是:每一場婚姻都必須白頭到老。這實際上是以前封建禮教中“從一而終”的“現(xiàn)代男女平等版”——以前只要求女子從一而終,現(xiàn)在要求男女都從一而終。
在這兩個觀念的聯(lián)合作用下,戀愛和婚姻都變成非常沉重的事情——用贊成這兩個觀念的人的話來說,則是“非常嚴肅的事情”。今天離婚率雖然已經(jīng)高到讓某些人士憂心如焚的地步,但所有以離婚告終的婚姻仍然被視為“失敗的婚姻”。
這兩個觀念,在改革開放之前的中國社會中被視為天經(jīng)地義,從未受到質(zhì)疑和挑戰(zhàn),所以掩蓋了中國人在性和婚姻方面的許多不幸。而在東部進入現(xiàn)代化社會時,這兩個觀念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質(zhì)疑和挑戰(zhàn)。許多人開始接受這樣的觀念:白頭到老固然是婚姻的理想境界,但以離婚告終的婚姻也未必都是“失敗的婚姻”;而戀情的更新也被視為是可以接受的(其實這也只是接受當年張競生的“愛情三定則”之一而已)。
這種變化,只會增進都市男女的“性?!保^不會相反。
為什么在寫這篇第三版前言時,會想到這兩個觀念的問題呢?那是因為我發(fā)現(xiàn),在古代中國的很長時期,這兩個觀念并沒有像20世紀所發(fā)生的那樣深深植入中國人的腦中。如果說接納第一個觀念南于古代中國實行多妻制而減少了與現(xiàn)實的沖突的話,那么第二個觀念在很長時期內(nèi)也根本沒有被中國上層社會所接納(即并不要求女性從一而終),就不是今天的公眾容易想象的了。
這從一個新的側(cè)面再次證明了我在書中的一個論斷:古代中國人在性和婚姻方面曾經(jīng)遠比我們今天開放。
這或許可以看作《性張力下的中國人》在今天的現(xiàn)實意義之一吧。(本文是作者為《性張力下的中國人》第三版所寫前言,本刊略有改動,標題為編者所加)
作者單位: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系教授
新詞海
微笑抑郁癥
抑郁癥的一種,多指發(fā)生在都市白領身上的一種新型抑郁傾向。這種“微笑”并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真實感受,而是一種負擔,久而久之成為情緒的抑郁?!傲晳T性微笑表情”并不能消除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帶來的壓力、煩惱、憂愁,只讓他們把憂郁和痛苦越積越深。自救處方是扯下微笑的“偽面具”;不要讓不良情緒轉(zhuǎn)化;通過飲食緩解不適;學點自我安慰和放松的技巧;建立心理支持系統(tǒng);換一個角度看待生活和工作的關系。
(本欄目內(nèi)容由互動百科網(wǎng)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