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高雄郊區(qū),有這樣一個農(nóng)民:他每天挑個擔(dān)子去市場賣菜,一天大概能掙上六七十塊錢??墒牵ㄟ^仔細(xì)的觀察,他注意到了一件事情:臺灣每個月的初六和十六是拜土地神的日子,凡是做生意的都要拜土地神。很多公司的會計或者采購員會去菜市場買魚、買肉、買水果拜土地神,每個月有兩天。這時他靈機一動:老板每個月花那么多錢讓她們上班,結(jié)果她們一個月要有兩天出來買菜,這對公司造成了損失。
這時他就跑到一棟十六層的大樓,每一層大概有十家公司辦公,這樣就是一百六十家。這個農(nóng)民就跟他們講:“我是菜市場賣菜的農(nóng)民,就在這棟樓的附近,你們的會計每個月都要出來買菜,每個月都要耽誤兩天工作的時間,這實在是一種浪費,像買菜這種事情由我來給你們做就可以了。我這里有三種菜單讓你們選,一種是A餐,一種是B餐,一種是C餐。A餐有水果,有魚肉,有餅干,還有拜土地爺燒的那些金子和銀子;B餐有水果,有糖果,有餅干,有拜土地爺時燒的東西,沒有魚肉;C餐有餅干,有拜土地爺時燒的東西,沒有水果和魚肉。A餐一千五百塊,B餐一千塊,C餐五百塊。
這些公司答應(yīng)先訂C餐。農(nóng)民承諾每個月準(zhǔn)時把貨送到,三個月結(jié)一次賬。一開始,大多數(shù)公司都跟他訂C餐。可是拜土地爺?shù)臅r候,因為一個樓層的人都同時在樓下拜,拜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我供的是C餐,隔壁供的是B餐,土地爺會不會去吃B餐而不吃我的C餐呢?所以下一次拜的時候所有公司都改成了B餐。再下一次拜,有人早一步拜了A餐。他們又會想,會不會土地爺只吃他的A餐,而不吃我的B餐呢?最后,這些公司全部都改成了A餐。
算一下營業(yè)額,A餐一千五,一個月兩次,等于三千塊。一百六十家公司,就是三千塊乘以一百六十家公司等于四十八萬,一年就是五百七十六萬。農(nóng)民現(xiàn)在管了十五棟樓,營業(yè)額將近一個億,他一個月只上兩天班。
他從一個農(nóng)民蛻變成一個商人,他只是觀察到別人沒有注意的事情,他采取了實際的行動和提供了優(yōu)質(zhì)的服務(wù),就能夠打造出一個與眾不同的營銷贏利模式。(摘自2010年《大眾商務(wù)》5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