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涅說:“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課題,解決了它就把人類再向前推進一步?!?009年10月,《浙江省小學語文學科教學建議》(以下簡稱《教學建議》)正式出臺。應該說,與《語文課程標準》相比,《教學建議》更加細化也更具可操作性,從而為進一步規(guī)范日常教學行為、提升學科教學品質提供了切實保證。不難發(fā)現(xiàn),在《教學建議》質樸的文字背后,處處洋溢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理念,顯現(xiàn)出對“生本”的課堂操作的積極倡導和殷切召喚。
新近在杭州結束的“千課萬人”名師觀摩會上,掛出了“高效低耗最精彩,‘生本課堂’也是‘低碳課堂’”的口號。所謂“低碳”,即“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之意,而“低碳課堂”,也就是指那些實現(xiàn)了“高效低耗”“輕負優(yōu)質”的課??梢韵嘈?,“生本”攻略,正是打造“低碳課堂”的決勝之道。
一、“課基”踏實:路在腳下,“萬丈高樓平地起”
曾有一位教師上《畫雞蛋》一課,課后,聽課教師問學生:“達·芬奇是男是女?”結果,竟有相當多學生都說達·芬奇“是女的”。或許,學生是被課文插圖上達·芬奇的一頭長發(fā)所迷惑才導致“男女不分”,可執(zhí)教者為何就沒考慮到這一層呢?吃透教材和掌握學情不正是教師最重要的課前準備嗎?
教學必須從實際出發(fā)。寧波的黃鐵成老師在執(zhí)教《普羅米修斯》第一課時時,針對文中人物名字難讀難記的特點設計了極為務實的教程。請看:
師:課文出現(xiàn)了哪幾個天神呢?我們先來讀一讀他們的名字吧。
(屏顯:普羅米修斯、阿波羅、宙斯、火神、赫拉克勒斯)
師:最后一個名字比較長,請讀得流利一點。(生再讀“赫拉克勒斯”)
師:誰先來說說普羅米修斯和阿波羅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
生:普羅米修斯從阿波羅駕著的太陽車的車輪上拿取了一顆火星帶到了人間。
師:接下來,請你們照這樣的方法,選擇其中一位天神,用簡單的一兩句話,說說他們與普羅米修斯之間的關系。(學生自由練說)
生:因為普羅米修斯為了造福人類而從太陽神那里拿取火種,所以宙斯決定給他最嚴厲的懲罰。
生:宙斯派火神去懲罰普羅米修斯,火神勸普羅米修斯認錯,但普羅米修斯沒有聽從,于是火神只好執(zhí)行了懲罰。
生: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看到普羅米修斯被鎖在高加索山上,很氣憤,于是拿石頭砸開鎖鏈的鎖,把鷲鷹射死了,救了普羅米修斯。
師:剛才我們已經分步把那么復雜的關系說清楚了?,F(xiàn)在,請用上自己的話,連起來說一說。
生:很久以前,地面上沒有火,普羅米修斯為了能造福人類,從阿波羅太陽車那里拿取了火種。宙斯知道后氣急敗壞,決定給他最嚴厲的懲罰,吩咐火神立即執(zhí)行。火神勸告普羅米修斯,可是普羅米修斯沒有聽,火神只好把他鎖在高加索山上。赫拉克勒斯看到普羅米修斯被關在高加索山上,便解救了他。
師:我們抓住故事中的人物關系來說這個故事的大致內容。以后碰上這類人物較多、關系較復雜的故事,還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說。
《教學建議》指出:“制定課時目標應充分考慮語言、認知、情感三個維度,并能做到相互滲透和融合?!薄镀樟_米修斯》內容不算復雜,但人物名字難讀難記。教師對這一非?,F(xiàn)實的“攔路虎”并未視而不見,他先是著力引導學生讀好人物名字,接著又趁勢引導學生進一步梳理人物關系。由此,課文的大體脈絡得以巧妙而穩(wěn)妥地厘定和廓清。這難道不正是上乘的語言文字訓練嗎?當然是??戳吮景福l能不對執(zhí)教者這一“貼近地面”的踏實做法由衷激賞呢?
二、“課本”落實:返璞歸真,“書中自有顏如玉”
《教學建議》指出,教師要“閱讀與課文相關的原著原文和名家名篇,多角度解讀課文,善于結合課文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征確定教學目標”。應該說,這實際上也就是“教師要有一桶水”理論的另一種表述。而對一堂語文課而言,如能在充分用足用好課本的同時再適時適度地引入一些相關資料加以補充,往往能收豐實文本、有效拓展之功效。只是,當前不少語文課中仍存在著資料補充失當?shù)那闆r,往往導致得不償失。
倡導“和美語文”的盛新鳳老師在義烏市執(zhí)教李清照的《如夢令》時,或許也因“沉醉不知歸路”而在課中硬性引入作者另一首充滿“酒意象”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作為補充。結果,由于教師一廂情愿的設計,導致“冷清”“凄慘”的《聲聲慢》讓學生“載不動,許多愁”。后來再上此課,盛老師果斷撤下《聲聲慢》,而代之以另一首風格近同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情況果然有了極大改觀。
筆者為配合“生本課堂”縣級課題研究而執(zhí)教《漁歌子》時,就努力做到“尊重課本”。課始,以本人在“鳳凰語文論壇”的等級名稱“閑適釣翁”引出課題。之后引導學生充分誦讀,一名學生讀時語速過快,我隨即評價:“如果漁翁如此性急,還能釣到魚嗎?”他頓時醒悟。在引導學生通過想象畫面、揣摩詞句等路徑讀解全詞后,我補充張志和之兄張松齡《和答弟志和漁父歌》中的幾句——“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請看以下教學片段:
師:(指向大屏幕)誰來讀讀張松齡的詞句?
生:(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較為平淡)
師:聽起來,即使張志和不“還”,他哥哥也不會太牽掛。(笑聲)誰再來?
生: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明顯好轉)
師:是呀,這才像哥哥,他牽掛弟弟呀!我們一起來。(學生齊讀)
師:下面請兩位同學,一人當哥哥張松齡,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另一人當張志和,讀“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生: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很好,現(xiàn)在提高難度,能否加上相應動作來讀,那就更形象。
生:(雙手在嘴前作喇叭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微微搖頭、輕輕擺手)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是這樣的,看來真是親兄弟。(眾笑)請“兩兄弟”回座。下面,請左邊兩大組當哥哥張松齡,右邊兩大組當?shù)艿軓堉竞?,我們再來試試?br/> ?。ㄈ嗨慕M分當兄弟兩人,一呼一應,氣氛熱烈)
曾有教師在教《漁歌子》時以柳宗元的《江雪》作為補充材料引入課堂,但我總覺得兩者在風格上并不協(xié)調。我擇取的是與教材更加“一脈相承”的張松齡的“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同時,為用好這一材料,又將它與教材中“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一句精巧鏈接,設置了兄弟間對答呼應的情境。這樣一來,補充材料既實現(xiàn)了對課文的“輸血”,又不致出現(xiàn)“血型不合”等“副作用”,最大限度地保護了課堂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筆者曾聽過一堂《十里長街送總理》,教師為“體現(xiàn)讀寫結合”,竟在后半節(jié)課讓學生以“六一的校園”為題進行片段習作。讀寫結合當然沒錯,可也得根據課文特定情境和基調。身處如此悲情課堂,學生能有心思去想“六一”嗎?事實上,任何教學策略都必須以課本為“圓心”。具體而言,在“研讀課文”時,應傾力開掘課文中蘊含著的可供言語操練的“觸點”;而在“補充課外”時,則應盡力做到與課文原有“型號”全面“匹配”。
三、“課風”樸實:冗繁削盡,“何曾粉黛去爭妍”
浙派名師張化萬先生曾稱贊其弟子虞大明:“課風樸實,不專為取悅專家而設計環(huán)節(jié),洗刷觀摩課氣味?!奔毧础督虒W建議》,字里行間同樣彌漫著對“樸實”“樸素”課風的強烈吁求。如,“探究學習要激發(fā)全體學生的參與和體驗的熱情,探究的問題盡可能語文化。有效利用多媒體等輔助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再如,“課堂教學語言要規(guī)范親切,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钡钊诉z憾的是,不少教師的做法都或多或少地與之難以“合拍”。例如:
?。ㄒ唬┣榫吃O置太刻意
有一位教師上《景陽岡》一課時,為了讓問題情境的引出更加“自然”,設計了如下細密繁瑣的步驟:
1. 觀影片,入情入境
課件播放《水滸傳》中“武松打虎”片段。
2. 寫感受,提升情意
?、僖髮W生在觀看影片后結合初讀時的感受,用一個字概括、贊揚武松。
②請幾名學生在黑板上寫,如“勇”“猛”“神”“智”“威”等。
3. 贊武松,引出專題
?、僬垖W生用上“武松真()啊”句式放聲贊嘆。
②教師設問:“這些字中,哪一個比較全面、概括地贊揚了武松?”
?、酃烙媽W生討論、辨析后趨向于“神”,教師用紅筆圈出“神”字,師生齊贊:“武松真神啊!”
?、苡纱?,引出全課研讀專題為:“武松到底神在哪里?”
“武松到底神在哪里”這一問題設置看似圓融周密,但其紕漏也是顯見的。首先,在學生僅是“初讀”的情況下便讓其用“一個字”概括武松,顯得要求過高、揠苗助長。第二,在整課研讀活動起始時就讓其贊嘆武松真“神”,好比一下從冰點到沸點,少了中間過程。第三,在師生齊贊武松真“神”后卻又拋出“武松到底神在哪里”這一問題,豈不證明師生剛才的贊嘆實乃“言不由衷”?第四,將“神”字嵌入專題以“裝點門面”,看似精彩煽情,實則膚淺空洞。
?。ǘ┙虒W語言太“詩意”
央視主持人敬一丹在采訪一位農村致富領頭人時曾碰過“釘子”,她問:“您的輻射面有多寬?”結果這位農民聽不明白。于是,敬一丹只好改口:“我想問,您手下還管理著多少人?”那位農民這才明白。試想,如果敬一丹采訪的是一名高端主管或時尚白領,或許就可避免尷尬。但無論如何,此處出現(xiàn)的“暫停”只能歸咎于手持話筒的敬一丹。聯(lián)系我們的語文課堂想一想,教學語言的口語化、兒童化真是太重要了,因為我們所面對的是小學生??!
在不少觀摩課中,教師的語言存在過分“詩意”、過于“書面”等現(xiàn)象,常常既弄暈了學生又誤導了聽課教師。筆者曾收集了一些相關的“語錄”:
?、佟昂瞄L的一篇課文,我們把它讀成了兩句話,這就是把課文讀短了;還讀出兩個詞‘精巧’和‘韻味無窮’,這就是把課文讀準了。”
?、凇斑@么美的文字值得我們嵌在眼里、嵌在心里、嵌在記憶里,那就讓我們來一讀再讀、一品再品、一背再背?!?
?、邸叭绻阌幸活w敏感的心,你就能聽到花開的聲音,就能聞到太陽的味道,就能知道星星在黑夜里說的悄悄話,當作家并不難,只要你用心去感受。”
?、堋吧系垡灿忻乐胁蛔愕模槻粫?,維納斯不會說話,但他們都是美的天使、美的精靈、美的化身,讓我們用心與之共舞!”
……
以上第①句,“讀短”和“讀準”的說法“濃度”過高,學生難以“吸收”。第②句,只“一讀再讀、一品再品、一背再背”已顯繁復,三個“嵌在”更是玄乎。第③句,教師這一大堆話顯然更像是某些慈善捐助儀式上的發(fā)言。第④句,教師沒必要提維納斯,相信很多學生都不熟悉。另外,“用心與之共舞”應怎么舞?就不怕轉暈學生?鄭板橋《題蘭竹冊頁》詩有“何曾粉黛去爭妍”一句,我們的教學語言也無須“粉黛”,更不必“爭妍”,樸實最好,自然最美!
崔巒先生早就說過:“教學的最高境界是真實、扎實、樸實……我們欣賞并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fā)展’的回歸常態(tài)的語文教學。”崔先生樸素的話語中所張揚的不正是“生本”的理念嗎?有效落實“生本”,讓“課基”踏實,讓“課本”落實,讓“課案”切實,讓“課風”樸實,語文的本色就會燦然綻放,教學的場景就會彌漫芬芳,我們的師生就會在詩意的“低碳課堂”里“醉香醉美醉自然”!
?。ㄕ憬〗B興縣實驗小學 31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