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壯士》(人教版五上第22課)是一篇經(jīng)典課文,故事的內(nèi)容家喻戶曉: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八路軍某部七連六班的五個戰(zhàn)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連隊轉(zhuǎn)移,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和敵人頑強戰(zhàn)斗,最后英勇跳崖。文章表現(xiàn)了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于犧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學(xué)習(xí)這篇課文時,孩子們和我都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忽然,一個孩子冒出了這么一個問題:“老師,狼牙山五壯士為啥要跳崖呢?他們?yōu)槭裁床缓蛿橙似吹降?,大不了同歸于盡嘛!”
盡管備課時并沒有備到這一層內(nèi)容,但我還是馬上意識到這個信息的價值。于是,我讓孩子們先小組討論,然后交流。
生1:五壯士這時候已經(jīng)彈盡糧絕,如果他們繼續(xù)和日寇戰(zhàn)斗的話,就會犧牲在敵人的屠刀之下。五壯士不希望日寇那一把把沾滿鮮血的屠刀玷污了自己,所以他們就選擇了跳崖。
師:是的,就是犧牲,也要死得清清白白,這就是真正的壯士!
生2:五壯士可能會想,如果不跳崖,就一定會全部犧牲,但如果跳崖,也許還有生還的可能,事實證明后來確實有人幸存了下來,所以這是五壯士深思熟慮的結(jié)果。
師:看來五壯士選擇跳崖還是為了達(dá)到最小的犧牲,這是有智慧的壯士,我們可不能作無謂的犧牲哪!
生3:五壯士雖然決定犧牲自己報國殺敵,但是他們不愿意成為敵人的俘虜,他們要讓日寇明白:中國人民是不會屈服的,勝利一定屬于中國人民!他們選擇這樣的犧牲方式,一定會激起廣大人民對日寇的仇恨,大家一定會更加勇敢地投入到對日寇的戰(zhàn)斗中來。
師:是?。≌沁@些可歌可泣的英雄,鼓舞起千千萬萬中國人抗日的決心與信心,經(jīng)過八年艱苦奮戰(zhàn),不可一世的日寇終于無條件投降了。
生4:五壯士不想成為日寇的俘虜,受到敵人殘酷的折磨。雖然我相信他們能經(jīng)受住各種考驗,但還不如一跳了之痛快,所以他們選擇了跳崖。
師:是的。老師曾看到過一些資料,日寇對待戰(zhàn)俘是慘無人道的。
[反思]
五壯士為啥要跳崖?這是一個極易被忽視而又極其深刻的問題。憑著語文教師的敏感,我迅速地把這個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踢”回給了全班孩子。這一“踢”,我以為至少有以下可取之處:
1. 因勢利導(dǎo),豐滿了英雄形象。跳崖是一種壯舉!跳崖背后還隱藏著更令人深思的壯舉和智慧!當(dāng)孩子們深思到這一點后,五壯士在孩子們的心中更高大,更豐滿,也更真實了,進一步激發(fā)了孩子們對英雄的景仰之情。
2. 適度延展,放大了日寇的兇殘??箲?zhàn)期間,日寇在中國的累累罪惡是慘無人道、千夫所指的。在對孩子們的點評中,我隨機補充了日寇對待我戰(zhàn)俘的種種罪行,使孩子們對日寇的兇殘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認(rèn)識,更加激發(fā)了孩子們對日寇暴行的憎恨之情,這是一次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3. 智慧同享,畫龍勿忘點睛。在和孩子們探討五壯士為啥要跳崖時,我總不忘或點評,或補充資料,這既是對孩子們思考的肯定,也是對孩子們思考的延展,最后都回歸到文本的中心字眼——“壯”。這種“形散神不散”的導(dǎo)學(xué),應(yīng)是語文教師要學(xué)會運用的。
?。ㄕ憬∩嫌菔薪鸾W(xué) 312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