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有多方面,不僅與教師(個人修養(yǎng)及業(yè)務能力)、學生(學習目標及學習狀態(tài))有關,還與教學因素(目標的確定、教法及過程的優(yōu)化等)有關。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總會發(fā)現學生存在這樣的現象:心不在焉、打瞌睡、做小動作(玩筆、摳指甲)、講話等,所有的這些因素都將使課堂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其主要原因是學習狀態(tài)有問題。從教學角度看,學習興趣是關鍵,有了興趣,注意力自然提高,也可促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此,本文就學生在課堂存在的問題,結合物理學科的特點,談談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做法。
1 關注學習興趣。引領課堂效果的提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初中生的心理發(fā)育來看,對某一學科有了興趣,才會表現出對該學科學習的傾向性;有興趣,就有了學習的信心,這才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
(1)上好物理引言課?!傲己玫拈_始是成功的一半”,引言中往往是介紹一些與生活、社會聯(lián)系密切的物理問題,如蘇科版物理引言中關于兩只蠟燭誰先滅,透過盛水的玻璃杯看書本上的字等等,學生都有意外的發(fā)現與收獲;裝滿水的杯子里還能放多少回形針,猜想與實驗結果的差異,極大的打開了學生的思維,增強了學習物理的興趣。一
(2)上好實驗活動課。“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初中生好奇又好動,活動對男、女生都有吸引力·,因而充分利用實驗活動,既培養(yǎng)動手動腦的能力,又能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3)利用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底蘊——詩歌成語中反映的物理現象,來熏陶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潭清疑水淺”、“小小秤砣壓千斤”、“刻舟求劍”、“揚湯止沸”等,既可以使學生享受到物理之美,又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4)利用課外活動延伸學習的興趣。比如破解科學小魔術,開展攝影知識講座,航模知識圖片展;進行小制作(如制作潛望鏡、針孔照相機、土電話);開展小維修(如修理手電筒、小電扇、電動機)等,使學生走出課堂,把學習興趣延伸到課外。
2 關注學生課堂注意力。促進課堂效果的提高
荀子曰:“君子壹教,弟子壹學,亟成?!边@其中,壹就是專一,就是集中注意力,“哪里有注意,哪里才會有思考和記憶”。一般來說學生注意力集中在前15~20分鐘,如何才能讓學生的注意力長時間集中呢?
2.1 加強新課的引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在新課的引入時,可以用問題引入,也可用科學小魔術引入……其目的都是進行設疑,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好勝心,總想比比誰先搞得懂。如在蘇科版《浮力》一節(jié)上,筆者用自制的浮沉子演示引入,結合課本“氣球為什么能騰空而起?潛水艇為什么能浮出水面,死海水面上的人為什么不沉”等問題,使學生帶著好奇進入課堂,同時鼓勵學生去猜想問題的結論,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2.2 關注學生個體,調動學生的注意力
“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第斯多惠)。在課堂中,為了激勵學生,調動注意力,適時把練習題中的人改成班級中學生的名字,如:XX同學用滑輪組提升一個重物、XX同學推動一輛小車……這樣有利于讓其他同學感到有趣,提高注意力。
2.3 用幽默詼諧的語言、神態(tài)及肢體語言提高學生注意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學生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功率?!苯處煹恼Z言應既豐富又精彩。如果某一位教師上課語調、神態(tài)一成不變,學生聽的自然無味。教師應適時改變自己的語言及神態(tài),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在講串并聯(lián)電路的識別上,很多同學總認為位置并列的就是并聯(lián),筆者就舉了一個例子:大街并排走的男女,你能就說人家是兩口子嗎?
2.4 適當的朗讀與簡單的室內體操活動,調整學生的注意力
筆者認為不管是文科,還是理科,朗讀都有利于提高注意力。物理上朗讀的可以是概念、規(guī)律、公式,也可以是題目。當學生沉浸在讀的境界時,就無暇顧及其它東西,注意力自然就集中了;另外,學生長時間不動易產生厭倦,可做一做辦公室體操,既有利于學生在做中得到片刻的休息,調節(jié)神經,又能讓他們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到課堂上來。
2.5 充分利用評價體系,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
世上沒有人不喜歡受到夸獎,尤其是孩子。課堂上,教師不要太吝嗇自l己的激勵性言語。當學生回答對一個問題時,當學‘生實驗成功時,當學生漂亮地完成作業(yè)時,應對學生進行表揚或獎勵,讓學生生不斷體驗成功。而為了獲得老師的表揚或獎勵,學生會全身心的注意老師上課所提的問題,自然注意力就提高了。
3 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保障課堂效果的提高
“兒童不是用規(guī)則可以教得好的,規(guī)則總是會被他們忘掉的……習慣一旦培養(yǎng)成功之后,便用不著借助記憶,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發(fā)生作用了”(洛克)。課堂教學的效果,還與學生的學習習慣有關。薩克雷說過:“播種行為,可以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獲命運”,即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人,在學習工作上具有的潛能更大。因而,在課堂上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
然而,對于課堂教學的效果,它是一個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還與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目標有關,還與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師的專業(yè)技能有關,因而,需要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不斷地摸索、修整、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欄目編輯 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