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湘毅 陳 戈(湖北廣電總臺電視經濟頻道 430071)
民生新聞在制作時,往往因為時效性,在了解新聞的第一落點后就播了出來,這個時候的民生新聞通常只是單一事件的新聞報道。在民生新聞的體裁中,最常見的就是老百姓投訴的各類選題,這種新聞的拍攝,記者們通常就事論事,采訪相關職能部門,職能部門面對突然來襲的記者只能疲于應對,象征性地說上幾句不關痛癢的話,表達自己的立場,說會關注此事,調查此事等等。
這樣的投訴新聞在一般的民生新聞中所占分量還挺大,老百姓投訴的新聞,說到底也希望通過媒體這樣的渠道能讓問題得到根本的解決。湖北廣電總臺《經視直播》開播初期,播發(fā)了大量的投訴新聞,而且大部門投訴新聞都能實際解決問題,因此深受老百姓喜歡。記者在采制電視民生新聞發(fā)現,只有特別注意質疑、發(fā)現、追蹤這樣幾個關鍵的問題,才能讓民生新聞做的更好看。而目前,在質疑和發(fā)現上,不少民生新聞的記者考慮的還比較細致,而對于新聞追蹤,很多民生新聞的記者則重視不夠。其實,民生新聞進行追蹤是記者責任心的表達,更是對民生新聞本身的負責。因為只有質疑,才能對新聞事件作出真?zhèn)闻袛?;只有發(fā)現,才能從一般的新聞事件中發(fā)現非同尋常的新聞價值;只有追蹤,才能揭示事物發(fā)生、發(fā)展直至解決的全過程。尤其是投訴類的民生新聞,老百姓更想看到的是一種結果。
2009年3月1日,我的同事告訴了這樣一件事情:一個叫方力的女孩從上幼兒園就開始買保險,現在已經上大學了,不巧得了腦腫瘤,希望保險公司能提供賠償,可是保險公司卻拒絕了她,理由是她上大學剛買的保險還在免責期內。這條新聞乍一聽,確實就是一般的普通投訴,可記者分析了一下,覺得大有新聞可做,從上幼兒園就開始買保險,小學、初中、高中,大學,該女孩子一次都沒有落下,但讓記者覺得不可思議的是,該女孩每升一次學,學校就會換個保險。這一次出的問題就卡在這個地方。記者迅速與該女孩取得聯系,得知現在每個月月初他們都會到武漢來治療。3月3日,方力父女從湖北隨州來到了武漢陸軍總醫(yī)院,記者對他們進行了采訪。采訪后,記者陪同方力父親來到保險公司,但該保險公司工作人員依然拿出一紙通告,說明他們沒有辦法進行賠償。3月3日,當天經視直播就播出了一條新聞 《得病巧遇免賠期 17年保單成廢紙》。新聞播出后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由于該條新聞被作為當天新聞的調查題出的,參與討論的市民也格外多。第二天省委宣傳部就此條新聞提出了表揚,并通知電臺、報紙的記者與我們聯系一起來參與報道這個選題。節(jié)目播出的當天,就有熱心的律師給我們打來電話,告訴我們,他曾經打過類似的官司,而且還贏了,希望能給方力父女提供一點幫助,也有熱心觀眾給我們打來熱線電話,說他自己曾碰到這樣類似的事情,也正在打官司,也希望能幫助方力父女。3月4日,我們馬上做了一條新聞追蹤,《學生保險為什么不能無縫對接?》記者采訪了大量的學生,傾聽他們的聲音,采訪了業(yè)內人士,請他們出謀劃策,采訪了律師,談自己的觀點。兩天大篇幅的持續(xù)報道,讓方力事件在老百姓中形成了一個關注的熱點。
問題出來了。再采訪保險公司,他們都說根據目前的制度來說,他們可以不賠。確實,現在的保險制度讓這家保險公司有些尷尬。在采訪中,我們知道,方力的情況不容樂觀,由于家境貧寒,方力急需醫(yī)療費用看病,而保險公司一概的不答復,這樣的結果并不是大家希望看到的。幾天后,記者聯系到方力的父親,來到湖北隨州一處偏遠的農村方力的家,進行實地采訪,并把方力的父親帶到了武漢,與熱心律師和熱心市民碰面,到調解部門進行相關調解。第二天,也就是3月12日我們播出了第二條新聞追蹤 《一場與生命賽跑的較量》。從調解部門出來,方力的父親告訴我們,雙方就細節(jié)仍在進行磋商,緊接著,由于我們的參與,保險公司也重視起來,一個月下來,4月29日,方力的父親再次來到武漢,拿到了保險公司賠償的4.5萬元賠償金。當天,我們播發(fā)了第三條新聞追蹤 《4.5萬元的賠償 遲到總比沒有好》。至此,這條新聞有了一個比較完美的結果。當天的新聞我們播出了這樣的編后:“方力,花一樣的年齡卻遭此不幸,確實讓記者有些惋惜。好在,這次方力和父親與保險合同較真到底,這場與生命賽跑的較量方力贏了第一步,保險公司同意賠錢了,這對于一個貧困的家庭來說當然是件天大的好事,下一步拿到錢的方力還將繼續(xù)與死神抗爭,我們希望方力能堅強。兩個月的采訪中,我們一直與方力的父親保持聯系,方力的父親再三說,這一次要是沒有我們媒體和眾多好心人的幫助,他恐怕沒有勇氣與保險公司較真下去,也恐怕一分錢的保險賠償都拿不到。方力能拿到4.5萬元的賠償金,我們有些欣慰也有些酸楚,今天我們能幫一個方力,可明天呢?天底下有那么多的孩子,如果不能把學生保險連續(xù)起來,這樣的保險糾紛就還有可能再次出現,相關部門是不是該好好考慮考慮了?”
說到底,這條新聞能有這樣的結果,與記者的追蹤精神有關,正是因為記者能夠對這件事情持之以恒的關注,跟進報道,才會為方力贏得寶貴的救命錢。這樣的民生新聞選題在日常的新聞中很多很多,但我們一定要明白:新聞追蹤是輿論監(jiān)督的重要手段,記者們重視了,知道了,而且運用了,媒體輿論監(jiān)督的作用效果就能明顯,民生新聞也就有了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