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海子是最受大學生關注的當代詩人之一,這從他的詩在大學生中的傳誦程度便可清晰地看出來。在“百度貼吧”的“海子吧”中,有很多人用“純凈”“自由”“理想”“飛翔”等詞語來形容海子,其實,這些詞語都是指向海子詩中所透露出的精神的。詩人已經(jīng)走了,但是他的詩進入了高中課本和當代文學史,影響著越來越多青年人的精神世界。所以,抵近詩的內核是我們背誦《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等名篇后的期望。年輕詩人王東東對海子的解讀,可以為我們提供一種閱讀方式。
“我感到很驚異,因為看上去他還完全像個孩子。他身體瘦小,著裝隨便,戴一副舊色眼鏡,童子般的圓臉,滿目稚氣。雖然他此時已20出頭,但在他身上,依然是一種少年的和早慧的氣息?!痹谝粋€夜晚我隨手翻開葦岸的《不死的海子》,就看到上面對海子的描述。連同書前面所附的灰暗、疏落的黑白照片——它們散發(fā)著那個時代特有的氣息:貧窮、高貴、浪漫。這些給了我深深的感動。
就是這個少年天才,填補了20世紀90年代我國社會經(jīng)濟文化轉型期的某一精神文化和道德價值觀的空白。這一原先局限于文學領域的“詩歌崇拜”和“英雄崇拜”現(xiàn)象擴展到了全社會,在更大范圍內,海子被作為“文化英雄”和“精神偶像”供奉了起來。這個過程快得超過文學批評家的呼喚、判斷和預言。雖然,時代的文學風尚一如既往發(fā)生著巨大的戲劇般的變化,但是,關于海子的寫作,無論是贊揚還是腹誹都顯得遠了。詩歌運動風起云涌,高潮不斷。而令人欣慰的是,海子作為杰出詩人的名聲,早已被普遍接受下來,詩歌界也為擁有海子感到自豪。畢竟,他是繼朦朧詩人之后中國詩歌向公眾和世界推出的重要人物,在當代文學史和文化史上他也獲得了顯赫的地位。
這一切,與海子的才智是相稱的。在對海子的討論中,人們都注意到“詩歌真理”或“藝術真理”對世俗生活的超越和特權,這是因為,不少人相信詩歌和藝術遵守著不同于生活法則的法則,并在此基礎上討論“詩人之死”的真切性。這種對死亡文化的關注并沒有傷害到詩歌,反而為后者的純潔增添了魅力,并由此升華出海子之死的文化意義。有人將海子比附為新詩當中的屈原。屈原曾確立了中國古典詩歌的精神向度,絢麗燦爛與樸素并重,既有宇宙意識,也有對社會和人生格局的感慨,后者由哲理、玄思和悟道衍化而來。而現(xiàn)在,海子可以給出新詩和新文化的精神坐標。還有的人沒那么自信,將海子與王國維、朱湘并列在了一起。這個組合讓人們不禁要問,海子在以死維護什么?可以想象的倒是,農(nóng)業(yè)文明在受到工業(yè)文明沖擊后的局促不安。海子的寫作在某種意義上正是農(nóng)業(yè)文明的詩,他代表了一個即將逝去的古老文化世界和意義象征系統(tǒng)。然而,又不僅如此。海子絕非文化上的原教旨主義者,他接受了太多的西方文明的熏陶。這種文化上的復雜性和難以三言兩語道清的豐富內涵,不但沒有減損反而增加了海子的吸引力。這也正好說明,海子是那種原創(chuàng)性的天才作家。他不僅是“現(xiàn)象”,還是創(chuàng)造本身。
海子的天才表現(xiàn)在諸多方面。有的方面恰好與公眾的興趣相重合,這就造成了海子詩歌的流行。而他的另一些方面,則獲得了詩人同行們由衷的贊譽。雖然我不愿意造成公眾與詩人的認識分裂的印象,但我還是要這樣說。讀者可以敞開心扉接受甚至縱容一個詩人,而他的詩人同行,雖則不一定受嫉妒心的驅使,但個人文學的感受力和堅持總會影響到對別人文學的看法,這種頑固客觀上造成了文學的繁榮,主觀上造成了文學家的孤高。對詩歌的閱讀和批評,需要參與者巨大的移情能力。如果說這也是一門藝術,那么它就是付出自我和得到自我的藝術。
海子的才智表現(xiàn)在不同方面。首先是他看到的事物,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對語言形式不那么敏感的讀者也能夠看到這一點。在他的詩里最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是什么?自然事物,以及以自然作為背景的最基本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活動。這從他最普通的詩歌題目就可以看出來:《村莊》《兩座村莊》《麥子熟了》《五月的麥地》……海子作為一位“麥地詩人”,唱出了農(nóng)業(yè)文明的挽歌。而他最常見的主題是自然、生命和愛情。批評家燎原熱情地說:“在他們麥地意象系列的核心——人民,作為一種品質和道德的象征,是被放入一個特定的時空中加以觀照的。他貧窮中的美德、遲鈍中的堅韌、苦難中的革命……在懷著沉重的現(xiàn)代道德憂慮的他們心中,成為神圣的良心和激活現(xiàn)實生命的精神源頭。他們深刻的現(xiàn)實生存憂患、對崇高人格的熱切追取、靈魂直裸于生命質詢時的坦誠以及自省精神,都使當代中國詩歌重新開始了對樸素的關注,對情感和心靈的關注?!边@些話其實將海子劃入了某種帶有啟示詩學(神學)性質的新浪漫主義詩學,因而也讓海子顯露了他的神秘主義色彩。中華文明本來就是農(nóng)耕文明,與以公民權利為基礎的城市文明有所不同。選擇了農(nóng)村作為書寫對象,也就可以很方便地將奠基于自然節(jié)奏的文化信息一同接受下來。隨著現(xiàn)代化進程中祛魅和工具理性的展開,對人們來說,越是古老、偏僻、混沌的地方越具有神秘的召喚功能,越有可能滿足人們渴求神秘價值的愿望。海子選擇鄉(xiāng)土文明與其選擇西藏作為圣地意義類似,只不過前者更容易獲得大多數(shù)人的同感,而穿插以隱秘的個人身世就顯得尤其動人。譬如在《生日(太陽與野花)》中他寫道:“今天是你的生日/我對你說:/你的母親不像我的母親。//在月光照耀下/你的母親是櫻桃/我的母親是血淚。”一首獻給城市愛人的詩,卻透露出了中國特有的城鄉(xiāng)二元體制的信息,飽含著甜蜜的辛酸、痛苦和美麗。很少人能夠意識到海子對城市文明的漠然置之,以及他對20世紀80年代中國自由主義經(jīng)濟的拒絕。但無論如何,這個抒情詩人的形象是海子最初的形象,他后來的理想受其滋養(yǎng),從中受益良多。這是海子詩歌中最廣為人接受的一面。海子本人對它的態(tài)度頗為復雜,因為他說:“我不想成為一個抒情詩人……”
其次是他的語言。對于詩人來講,最吸引人的甚至不是他看到的事物,而是他看待事物的方式。這也許牽扯到詩與散文的不同。散文只要能夠傳達意思即可,也就是說,散文總可以用其他方式再說一遍,但詩歌卻必須將語言過程本身保留下來,它值得反復念誦,仿佛在另外的語言組合里不具有同樣的意味一般。也就是在此意義上,詩人葉芝說:“散文的修改是沒完沒了的,因為它沒有固定的法則。詩寫得恰到好處,就像一只盒子關閉時發(fā)出的‘咔嗒一聲響一樣?!痹娙说奶觳烹x開其語言就只是虛設。詩人臧棣曾說:“海子最感人的地方,是他對詩歌語言近乎殘酷的雕琢,這種雕琢既謙遜又誠實,其結果又如此令人嘆服。毋庸置疑,他在沉著地嘗試著以一種嶄新的語言來寫詩。”我們看海子的語言又是如此自然,這就提醒我們,這種自然是高度修養(yǎng)的結果。即使是普通的字眼,一經(jīng)詩人之手就獲得無窮魅力,“春天啊,春天是我的品質”,“美麗如同花園的女詩人們/我請求熄滅/生鐵的光、愛人的光和陽光/我請求下雨/我請求/在夜里死去”,其個人的悲觀情緒表露無遺,到詩的最后又寫出帶有普遍性的情感際遇:“我的眼睛合上/我請求:/雨/雨是一生的過錯/雨是悲歡離合?!保ā段艺埱螅河辍罚┧囊皇仔≡娺@樣寫:“風很美/小小的風很美/自然界的乳房很美/水很美/水?。療o人和你/說話的時刻很美?!保ā讹L很美》)這首詩完美、簡約地捕捉到一種靈悟狀態(tài),有古典的美感。
最后是他的判斷。這不僅涉及詩人的文學感受力,更表現(xiàn)為其思考過程中的邏輯能力,可以說是精神的形式邏輯的方面,保證其思想內容不流于膚淺,有時,它甚至可以讓詩人的詩沾染上或明朗或隱晦的思辨色彩,可以說正是由于它,詩人才能將特定的精神狀態(tài)安排、轉化為語言,比如《死亡之詩(之三:采摘葵花)》和《思念前生》,具體可感的語言形式讓玄奧的思想變得親切無比。海子的長詩更容易顯示這種判斷力,因為長詩需要倚重結構,依賴于其形式力量。從海子的長詩可以看出來,他是那種深沉的但同時又不無絕望的形而上學詩人。他的判斷讓他拒絕經(jīng)驗的詩同樣能夠打動人,這是由于其保持有布萊克式“天真”狀態(tài)的青年人的邏輯的力量。但同時,他也是海德格爾一再論述的那種源頭性詩人。他與他熱愛的詩人荷爾德林有所區(qū)別,他太焦慮太暴躁,以至于他的長詩是一種形式表達,只提供給人們某種形式真理,而沒有化為活生生的經(jīng)驗。這是與他的短詩不一樣的。
(作者系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
責編:思 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