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巧儀 楊水根 黃宜發(fā)
近年來,新型的長效局麻藥如耐樂品(羅哌卡因)由于具有心臟毒性小和感覺與運動分離的特點而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但在蛛網(wǎng)膜下腔阻滯時由于所用的劑量很小,是否存在優(yōu)勢并不明確。目前,用于下肢手術的蛛網(wǎng)膜下腔阻滯報道不多,尤其用于剖宮產(chǎn)的蛛網(wǎng)膜下腔阻滯報道更少。本研究旨在探討其在剖宮產(chǎn)手術中的臨床特點,為該手術篩選更為理想的局麻藥。
1.1 一般資料 將年齡20~35歲,ASAⅠⅡ級擇期行剖宮產(chǎn)患者120例,采用隨機雙盲法分成二組,即耐樂品組(R組)和布比卡因組(B組),每組60例。進入手術室前30 min均常規(guī)肌內(nèi)注射魯米那0.1 g和阿托品0.5 mg。
1.2 局麻藥配置 二種藥物均采用等比重配方,R組:0.75%羅哌卡因1.8 ml+腦脊液0.7 ml,B組:0.75%布比卡因1.8 ml+腦脊液0.7 ml。
1.3 臨床操作 進入手術室后面罩給氧2~3 L/min,開通靜脈輸液通道,用乳酸林格液10 ml/kg快速擴容,20 min內(nèi)完成。取左側臥位,用專用注射器抽取局麻藥1.8 ml,選擇L3~4間隙穿刺,先用16 G Tuohy針穿刺,進入硬膜外腔后置入25 G蛛網(wǎng)膜下腔穿刺針,緩慢抽取腦脊液0.7 ml并配置局麻藥共2.5 ml緩慢注入(約15 s),而后將硬膜外導管向上置入3~4 cm。固定后取仰臥位并搖手術床使身體保持輕度左斜位,監(jiān)護儀監(jiān)測無創(chuàng)血壓、血氧濃度和心率,1次/2 min,胎兒娩出后改為1次/5 min直至產(chǎn)后2 h。若出現(xiàn)收縮壓<90 mm Hg或<基礎值25%為低血壓,靜注麻黃堿5~15 mg,心率<50次/min,則靜注阿托品0.2~0.5 mg。
1.4 監(jiān)測指標 用乙醇棉簽法測試感覺平面及改良Bromage法評定運動阻滯程度。給藥5 min內(nèi)每分鐘測定1次,以后每5 min測定1次直到手術開始,觀察感覺阻滯起效時間(給藥后患者出現(xiàn)下肢麻木、發(fā)熱等感覺的時間)、運動阻滯起效時間(下肢無法直腿抬高的時間)、最高阻滯平面(完全無涼覺的平面)、最大阻滯的時間(達最高阻滯平面的時間)、最大運動阻滯程度(最高的Bromage分值)、最大運動阻滯時間(達最大運動阻滯時間)、運動恢復的時間(下肢恢復直腿抬高的時間),由手術醫(yī)生評定術中肌松的程度,采用VAS評分法由患者對鎮(zhèn)痛情況進行評定,觀察患者用藥后的不良反應。若VAS在5分以上或患者有要求,則硬膜外分次追加1.5%利多卡因8~15 ml。
2.1 二組患者的年齡、身高、體質(zhì)量、ASA分級和手術時間一律采用A、B法,即前一個用羅哌卡因,第二個用布比卡因。如此循環(huán),保證隨機性。
2.2 感覺和運動阻滯及硬膜外用藥情況見表1。在感覺阻滯起效時間上,羅哌卡因>布比卡因;在恢復時間和最大阻滯時間上,羅哌卡因>布比卡因;在最高麻醉平面上,布比卡因>羅哌卡因;在運動阻滯起效時間上,羅哌卡因>布比卡因;在最大運動阻滯時間和恢復時間上,布比卡因>羅哌卡因;在鎮(zhèn)痛效果及肌松上,布比卡因>羅哌卡因。腹肌松軟評定標準:①優(yōu):腹肌松軟,患者安靜;②良:腹肌較松軟,有輕微牽拉痛;③差:腹肌緊,牽拉反應嚴重。表2示:羅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兩者的肌松都為滿意,依次是布比卡因>羅哌卡因,肌松效果好于羅哌卡因(P<0.05)
表1 二組患者感覺、運動阻滯及硬膜外用藥情況
表2 R、B二組肌松的比較
表3 R、B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比較
2.3 不良反應見表3。二組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壓下降,依次是布比卡因其中布比卡因>羅哌卡因,低血壓的發(fā)生率明顯高于羅哌卡因(P<0.05)。
目前剖宮產(chǎn)手術比較常用的麻醉方法是蛛網(wǎng)膜下腔-硬膜外聯(lián)合麻醉,常用的麻醉藥物有布比卡因和丁卡因。隨著新型酰胺類局麻藥在臨床的廣泛應用,羅哌卡因也逐漸應用于蛛網(wǎng)膜下腔阻滯,但用于剖宮產(chǎn)的報道并不多,其效能及安全性尚在探索階段。布比卡因的最大不足是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心臟毒性,特別是對心臟產(chǎn)生不可逆轉(zhuǎn)的抑制作用,但蛛網(wǎng)膜下腔阻滯的用量小,很少產(chǎn)生上述的不良反應[1,2]。羅哌卡因是布比卡因的左旋異構體,不含具有毒性作用的R(+)型鏡像體,因此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心臟毒性均明顯低于布比卡因,且不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3]。本研究通過對等比重羅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蛛網(wǎng)膜下腔阻滯的對比觀察,顯示布比卡因的鎮(zhèn)痛起效最快,其次是羅哌卡因;羅哌卡因擴散速度地布比卡因慢,最高阻滯平面低;肌松布比卡因強于羅哌卡因;運動阻滯持續(xù)時間布比卡因長于羅哌卡因。不良反應如低血壓和惡心、嘔吐的發(fā)生率以布比卡因組遠遠高于羅哌卡因。低血壓主要和麻醉平面有關,快速擴容并使用麻黃素多可改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仰臥位子宮壓迫下腔靜脈影響血液回流,特別是在麻醉起效后更為明顯。惡心、嘔吐與低血壓直接相關。羅哌卡因組低血壓發(fā)生率低可能與其感覺-運動分離的特點及起效慢有利于機體代償有關。羅哌卡因的作用強度不如布比卡因,可能與羅哌卡因的劑量偏小有關。Gautier認為,羅哌卡因和布比卡因注入蛛網(wǎng)膜下腔后,其效能是不等價的,剖宮產(chǎn)蛛網(wǎng)膜下腔阻滯時,羅哌卡因的最低有效劑量為12 mg[4]。研究結果表明,長效局麻藥在效能上是有等級差別的。羅哌卡因與布比卡因同樣具有起效快阻滯完善的特點,但血流動力學更加穩(wěn)定,是蛛網(wǎng)膜下腔阻滯行剖宮產(chǎn)的較為理想的局麻藥。
[1]McDonald S B,Liu S S,Kopacz D L,et al.A comparison to Bupivacaine in volunteers:Hyperbaric spinal ropivacaine.Anesthesiology,1999,60:971-977.
[2]Alley E P,Kopacz D J,McDonald S B,et al.A comparison to racemic bupivacaine mixture:Hyperbaric spinal levobupivacaine.Anesth Analg,2002,94:188-193.
[3]Huang Y F,Pyror M E,Mather L E,et al.Cardiaovascular and centeral nervous system effects of intravenous levobupivacaine and bupivacaine in sheep.Anesth Analg,1998,86(4):797.
[4]Gautier P M,De Kock,L.Huberty,et al.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intrathecal ropivacaine,levobupivacaine and bupivacaine for Caesarean section:Hyperbaric spinal bupivacaine.BJA,2003,91:684-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