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明玉,閆鳳霞,劉永平,金曉萍,楊鶴梅
(1.承德醫(yī)學院生物化學教研室,河北承德 067000;2.承德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病理科,河北承德 067000)
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Myocardium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是臨床常見的病理過程,隨著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療的普及而備受重視。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與細胞凋亡密切相關,其中心環(huán)節(jié)是自由基等所致脂質過氧化損傷。黃芩莖葉總黃酮(Scutellaria Baicalensis stem-leaf Total Flavonoid,SSTF)是本院重點實驗室—中藥研究所研究開發(fā)的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氧自由基及抗心肌缺血、保護心肌的作用。本實驗通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模型,探討SSTF是否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有保護作用。
SSTF純度為61.8%,批號010608,由本院省重點實驗室——中藥研究所提供,用飽和NaHCO3溶解后灌胃。LDH、SOD、MDA檢測試劑盒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所。
健康SD大鼠40只,體重230g±20g,雌雄各半。
40只SD大鼠隨機分為SSTFⅠ組、SSTFⅡ組、SSTFⅢ組、缺血再灌注組和假手術組5組,每組8只。其中SSTF 3組大鼠于手術前1周分別灌胃不同劑量的 SSTF(17.5mg/kg/d、35mg/kg/d、70mg/kg/d),連用7d;缺血再灌注組和假手術組大鼠術前分別給予相應容積的生理鹽水,時間同SSTF組。
10%烏拉坦腹腔注射麻醉(1ml/100g),仰臥位固定,用針型電極插入大鼠四肢皮下記錄標準肢體II導聯(lián)心電圖。于胸骨左緣3~4肋間切開胸壁,暴露心臟。①心肌缺血再灌注組:在左心耳與肺動脈干之間結扎左冠狀動脈的前降支,同時在結扎線與血管之間穿一直徑2mm長5mm的硅膠管,結扎30min;然后剪斷縫合線,取出硅膠管,再灌注2h;②假手術組:僅分離前降支并穿過絲線,但不結扎;③SSTF組:手術前給予不同劑量SSTF灌胃(17.5 mg/kg/d、35mg/kg/d、70mg/kg/d),連用 1 周,結扎30min,再灌注 2h。
實驗結束后,頸總動脈取血3ml,分離血清置-20℃冰箱保存待測。取血后迅速取出心臟,置冰冷鹽水中沖洗殘血,一部分置于-20℃冰箱保存,另一部分用70%乙醇固定。
2.4.1 流式細胞方法測定細胞凋亡率 將70%乙醇固定的心肌組織用機械法分離,收集單細胞懸液,經(jīng)100目尼龍網(wǎng)過濾離心,沉淀5min,加PBS洗滌,再次離心沉淀后,用溴化乙錠一步插入法進行DNA染色,由流式細胞儀測定。將所得數(shù)據(jù)輸入計算機,經(jīng)Cell quest軟件處理,分析細胞的凋亡率。
2.4.2 血漿乳酸脫氫酶(LDH)活性測定 按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2.4.3 心肌組織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檢測 取缺血區(qū)心肌組織200mg,在冰浴下制備10%心肌組織勻漿。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測定MDA含量。用黃嘌呤氧化酶法測定SOD活性。
表1顯示,模型組與假手術組相比,細胞凋亡率明顯增加(P<0.01),SSTF組細胞凋亡率均明顯低于模型組(P<0.05,0.01),提示SSTF可抑制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細胞的凋亡。
表1 各組大鼠心肌細胞的凋亡情況(n=8,±s)
表1 各組大鼠心肌細胞的凋亡情況(n=8,±s)
注:與假手術組比較:*P<0.01;與模型組比較:△P<0.05,△△P<0.01
組別 給藥劑量(mg/kg/d)細胞凋亡率%假 手 術 組 —1.48±0.7模 型 組 — 16.34±2.08*SSTF Ⅰ 組 17.5 14.27±1.96△SSTF Ⅱ 組 35.0 12.18±1.81△△SSTF Ⅲ 組 70.0 9.85±1.43△△
表2顯示,與假手術組比較,IR組心肌組織中SOD活性顯著降低(P<0.01),MDA含量明顯升高(P<0.01),血清LDH活性顯著升高(P<0.01);同缺血再灌注組比較,SSTF各組心肌組織中SOD活性升高(P<0.05,0.01),MDA含量降低(P<0.05,0.01),血清LDH活性明顯降低(P<0.01)。
表2 各組大鼠心肌組織SOD活性、MDA含量及血清LDH活性的變化(±s,n=8)
表2 各組大鼠心肌組織SOD活性、MDA含量及血清LDH活性的變化(±s,n=8)
注:與假手術組比較:*P<0.01;與模型組比較:△P<0.05,△△P<0.01
組別 SOD(nmol/g/L)MDA(nmol/ml)LDH(U/L)256.1±71.83 3.25±0.84 578±21.26模 型 組102.29±51.84* 6.87±1.68* 947±64.45*SSTF Ⅰ 組 186.45±54.68△ 5.20±1.16△ 886±52.13△SSTF Ⅱ 組 218.32±57.76△△ 4.76±0.98△△ 683±40.28△△SSTF Ⅲ 組 224.56±61.65△△ 4.28±0.91△△ 632±36.09假手術組△△
近年的研究表明,脂質過氧化作用及能量代謝異常是導致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損傷的2個重要因素。心肌缺血時,由于心肌內源性氧自由基清除劑減少,氧自由基大量堆積;再灌注后,分子氧重新進入心肌組織中,氧自由基水平進一步上升,作用于心肌細胞膜,使膜磷脂結構中不飽和脂肪酸過氧化,導致細胞膜機械性損傷。心肌線粒體破潰、細胞腫脹、功能障礙甚至死亡。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使氧自由基增多,從而氧自由基氧化不飽和脂肪酸釋放的降解產(chǎn)物丙二醛(MDA)含量升高,丙二醛可引起大分子物質如蛋白質、脂類等相互交聯(lián)、聚合,從而破壞了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使胞漿酶(如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乳酸脫氫酶等)釋放增加,加速了心肌細胞損害程度,從而導致細胞凋亡的發(fā)生。本實驗觀察到,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時自由基清除劑SOD的活性明顯降低,自由基脂質過氧化產(chǎn)物MDA含量明顯升高,表明MIRI時存在明顯的自由基代謝紊亂。經(jīng)SSTF治療后,SSTF干預組SOD活性明顯升高,LDH活性明顯下降,MDA濃度明顯下降,表明SSTF具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能增強缺血心肌的抗氧化能力,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細胞的凋亡,減輕和保護MIRI所致的心肌損傷。其作用機制可能是在細胞脂質過氧化過程中,一方面減少自由基的產(chǎn)生,加速ORF的清除,另一方面通過激活細胞內抗氧化酶SOD的活性,抑制ORF,降低脂質過氧化物,從而發(fā)揮抗脂質過氧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