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信
VOL.1052010.05
信訪從改變工作機制開始
于建嶸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首先不能否認《信訪條例》在進一步暢通和拓寬信訪渠道,確保民情、民意、民智順暢上達,切實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其主旨還是在于“束民”而不“約官”,雖然把保障信訪人的權利作為重要的原則確定了下來,但同時又為各級政府打擊迫害信訪人預設了各種理由和借口,信訪制度中的壓力體制仍然沒有改變,這種自上而下的壓力體制有可能誘發(fā)更多問題造成更大的信訪洪峰。在我看來,信訪活動出現(xiàn)困境的最集中表現(xiàn),就是建立在壓力體制之上的信訪責任追究制。要進行徹底改革,關鍵要改變信訪工作機制。強化和程序化信訪制度作為公民政治參與渠道的同時,要把公民權利救濟方面功能從信訪制度分離出去,以確定司法救濟的權威性,改革目前的信訪體制,可以考慮撤銷各部門的信訪機構,把信訪全部集中到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以加強系統(tǒng)性和協(xié)調性,切實保障信訪人的合法權益。
玉樹:靈魂之城,生生不息
《小康》記者 蘇楓
震后一周,玉樹城被大朵云彩和濃重天空平靜覆蓋。整體沉降的雪山和格薩爾王一起,俯視著蕓蕓眾生。浮塵和著玉樹城的靈魂緩慢落定。
救人、搶險、葬禮、發(fā)放物資的高潮已經(jīng)過去,再沒有哭泣。活著的人顧不上訴說各自家中的苦難,低頭彎腰,守著自己房子的廢墟,試圖把一切還能用的東西挖出來——一個紅色電話、一束黃色塑料花、一塊深紫色大床單、一尊鍍金佛像……重新拾起的任何一件東西,都意味著生活與生命的延續(xù)。
玉樹地區(qū),人人皆信仰藏傳佛教,面對突如其來的生死,人們在短暫的尖叫哭泣之后,回歸靜默生活。
17歲的尼瑪正在讀高三,他身材高大,皮膚紅亮,頭戴一頂牛仔帽,上面落滿塵土。玉樹地震中,他的家中有十位親人逝去?!拔蚁嘈潘麄円欢ㄈチ烁玫牡胤??!蹦岈敽V定地對我說。
或許,有信仰的人更容易與命運和好如初。但不論有何信仰,有無信仰,總有一種力量讓死者安息,生者堅強,生生不息?;钪?,只是開始。
企業(yè)工人生存困境亟需關注
富士康有足球場,有游泳池,還新添了發(fā)泄室,但事實證明這一切并不能解決某些個體的困境。5個月內,接連有11名員工跳樓自殺,讓企業(yè)工人的生存困境問題再度成為熱議的焦點。有學者提出,解決富士康員工頻繁自殺的問題,首先是撤除其罐頭式的宿舍區(qū),讓員工回到社會,過上“完整”的生活。也就是說,在勞動生活以外,給富士康員工一點情感的空間,讓他們在完整的社會生活中去調適自己。其實,富士康員工的困境也是整個中國產(chǎn)業(yè)工人的困境。我們的城市管理者們,這些年建了很多城市文化娛樂設施,可惜,這些對于遠離家鄉(xiāng)來到城市的農民工們,往往連邊都沾不上。無論是企業(yè)也好,城市政府也好,在社會轉型期,請真正給這些社會中下層們更多的關愛。每個人都需要一個情感的出口,畢竟他們要承受更多生存空間的擠壓,要承受諸多不公平的煎熬。
——深圳 王帥
以集體下跪表達的民眾訴求
民眾通過公開自己的訴求,喚起地方政府的關注,本來是現(xiàn)代社會實現(xiàn)治理的方式。這種參與熱情,理應受到保護,而近來多地發(fā)生集體下跪事件,讓我們不得不看到,一些地方官員已喪失了與公民對話的能力,即便民眾在雨中以屈辱的方式集體下跪,這些地方官員也還是冷眼旁觀,不體恤民眾艱難。
對于政府來說,不能把社會抗爭和維穩(wěn)對立起來,而是要和維護民眾權益統(tǒng)一起來,重新調整和界定政府與社會的關系,重新審視政府治理的原則和動機,形成良性互動,這樣才能達成多元化的社會治理方式。因此,關鍵是要疏通制度,讓民眾反映的問題能得到有效的制度性化解,這才是根本理性的方向。
——武漢 高權
(所刊讀者言論不代表本刊觀點)
歡迎讀者踴躍來信,請郵至sunxiaoqing723@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