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強調了英語課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提出高中階段英語教學要重點從三個方面發(fā)展學生的語用能力,用英語進行恰當交流的能力,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語進行思維的能力。這當中閱讀至關重要。閱讀教學作為指導學生閱讀方法的平臺當然不可或缺,那么高中英語教師應該利用好這一平臺,指導學生正確有效地閱讀,進而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找準關聯(lián)理論與英語閱讀理解的結合點
語用學的發(fā)展想必會促進語言習得理論及及語言教學理論的發(fā)展,而這種關聯(lián)理論是語用學領域非常重要的理論,必將對英語閱讀教學產生重大影響。關聯(lián)理論認為,語言符號的運作或語言交際,從認知角度出發(fā),把語境定義為“一個心理結構體”,它是受話者頭腦中關于世界的一系列假設,不僅包括交際的具體環(huán)境和上下文的信息,還包括對未來的期待、總體文化概念以及受話者對說話人心智狀態(tài)的判斷等,這些都對話語的理解起重要作用。在語言交際中,受話者對世界的假設以概念表征的形式儲存在大腦中,構成用來處理新信息的認知語境。關聯(lián)理論還認為,話語的關聯(lián)程度依賴于語境效果和處理努力,語境效果與關聯(lián)成正比,處理能力與關聯(lián)成反比。這種理論并把處理努力理解為認知語言環(huán)境所消耗的腦力,關聯(lián)性越強,話語就越直接,認知所消耗的腦力越小,給受話者帶來的認知負荷就越小;反之亦然。交際中說話人對認知負荷增減的利用就表現為一種交際策略的利用。
英語閱讀理解也是一個明示與推理過程,也有信息意圖和交際意圖。按照關聯(lián)理論,交際包含明示與推理兩個方面。聽話者一方面要了解明示部分,另一方面要進行推理,了解說話者暗含的東西。相應地,英語閱讀理解也包括明示與推理兩個方面。讀者閱讀英語材料,一方面要理解材料中的字面意義即明示部分,另一方面還要通過推理以理解字面意義之外的隱含意義。在英語閱讀過程中,讀者根據所閱讀的材料,結合語境假設去尋找關聯(lián)。顯然,關聯(lián)得當,所獲得的語境效果就會越好,語境效果越好, 對材料的理解與把握就越好。因此,閱讀理解材料的過程就是尋找最佳關聯(lián)的過程,如果找到最佳關聯(lián),就會獲得最佳語境效果,獲得了最佳語境效果就能夠更好地理解材料,進而理解作者的意圖,所以說找到最佳關聯(lián)是成功閱讀理解的關鍵。
二、應用關聯(lián)理論提高英語閱讀理解五步教學法
根據最佳關聯(lián)原則,閱讀理解教學的教學步驟安排應該為追求最佳關聯(lián)以獲得最佳語境效果服務。
1.閱讀前的“熱身”。關聯(lián)理論認為,語境不僅包括上下文語境,還包括接受者對世界的認識,對語篇作者的認識以及文章話題的認識。所以在閱讀之前,應當運用各種手段給讀者提供相關的知識,以獲得最佳語境效果。比如人教版高一新課標第一單元的閱讀是有關友誼的話題,講的是二戰(zhàn)時期猶太女孩安妮為躲避納粹的迫害而藏身于小閣樓中,并把日記當作自己的朋友,通過寫日記來表達自己孤獨和郁悶的心情。在日記中描述了自己對外面世界和大自然的渴望,以及由于自己的特殊身份而不能充分享受大自然賦予的一切。了解這些背景知識,也就為增強語境效果提供了可能,學生會進入一種輕松愉快的閱讀情境中。
人教版新課標高中《英語》教材每單元每篇閱讀都設計了圖片,文章也有標題,可以據此讓學生推測文章的主旨大意。這篇文章的標題”Annes Best Friend”,圖片有日記頁、Anne的圖像、Anne一家人在家躲藏的圖片。根據這些提示提問:“what do you think the text is about?”這些圖片,標題顯然可以幫助擴充讀者的背景知識,也就增強了語境效果,從而減少理解文章的努力,增加關聯(lián)度。
2.快速閱讀。閱讀的最終目的是要通過理解文章,掌握詞語,熟悉句型結構以及語篇結構從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刺激其他語言能力的發(fā)展??焖匍喿x一般以跳讀和略讀為主,主要抓各段的主題句。這些主題句都是對每一段的總結,首先引導學生讀它們,可以快速理解整篇文章,這樣做其實也是在提供背景知識。有了這些關于文章的背景知識,語境效果當然會增強,理解文章的難度自然會減少,達到最佳關聯(lián)。
3.仔細閱讀。快速閱讀只能是完全理解文章的一種的鋪墊,要做到完全理解,還必須把握文章的細節(jié),通過細節(jié)的理解,才可以掌握重點詞匯,理解復雜的句型結構,從而提高閱讀能力。仔細閱讀之前的一切安排都是為了以最小的努力更快更準確理解文章。要達到真正理解,仔細閱讀,逐字逐句理解是不可少的。仔細閱讀,讀者會獲得上下文語境,這樣當然就更直接增加了語境效果。
4.難點講解?,F在的普遍做法是,閱讀教學中不插入語言點講解,認為交際教學法中不能有語法詞匯講解,有語法詞匯講解的就不是交際教學法。將語法詞匯講解與交際教學法對立起來,這完全沒有必要。從關聯(lián)理論視角來看,這樣做肯定可以補充上下文的背景知識,更直接地增強了語境效果。一知半解的理解一定會使處理變得很困難,從而交際關聯(lián)度會變弱,不利于詞匯、語法的掌握,不利于提高閱讀理解能力。長期的一知半解狀態(tài)只能削弱學生的閱讀英語的興趣。Annes Best Friend一文可能存在以下難點:go through,made her diary her best friend,set down,a series of ,call my friend kitty,It is because I havent been able to…that Ive grown so crazy…,outdoors ,could never have kept me spellbound,on purpose ,held me entirely in their power 。這些詞匯和句型結構有點難度,或是第一次碰到,或是曾經學過但因為用得少現在已經忘記。幫助學生理解這些語言難點會直接幫助他們減少交際過程中的處理難度,無形中就增加了關聯(lián)度,便于學生理解課文,提高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
5.讀后討論。完整的閱讀教學還應該包括讀后討論。讀后討論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是教師檢查學生是否理解文章的一個手段。其實在討論的過程中,通過糾正學生對文章的某些誤解,或者發(fā)現信息錯誤,可以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閱讀材料。這樣的討論,這樣的發(fā)現錯誤、糾正錯誤的過程,是師生的有效互動,可以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同時這樣做會補充與課文及作者相關的背景知識,這些背景知識會形成一個穩(wěn)定的知識結構體儲存在作者的大腦中;再就是相互討論也有利于對文章的全面理解,這兩方面一起使得語境效果大大增加。在閱讀過程中,讀者是不能看到作者的神態(tài)與行為舉止,聽不到作者的語調語速,這樣的語境效果對于讀者來說是無法獲得的,但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以增加語境效果,減少讀者的理解努力,使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交際達到最佳關聯(lián),讀后討論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總之,閱讀教學步驟的安排都是為了增強語境效果,減少學生理解文章的處理努力,達到最佳關聯(lián)。如果教師在處理閱讀材料的時候,能使它與學生的理解達到最佳關聯(lián),學生的理解就會更透徹、更深刻。此篇之作只是拋磚引玉,希望同行們有更建設的閱讀教學步驟來增加語境效果,減少學生的理解努力,以便讀者作者之間的交際關聯(lián)最佳,學生能夠更加全面、深刻理解課文,記住生詞、復雜句,不斷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從而刺激學生語言能力的全面發(fā)展?!簦ㄗ髡邌挝唬航鲙煼洞髮W附屬中學)
□責任編輯: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