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琴
(江西省撫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骨科 江西 撫州 344000)
隨著年齡增大,老年期骨質疏松癥目前增多。社會老齡化,因而老年人骨折的發(fā)生率也逐漸上升,特別是老年人股骨上端的松質變得脆而松。即使輕微的外傷也可引起骨折。老年髖部骨折多見于股骨頸及股骨粗隆間,由于老年人各臟器機能逐漸衰退且體弱多病。骨折后臥床治療期間易出現并發(fā)癥,心理調節(jié)能力低,生活質量明顯下降,對患者進行系統(tǒng)的健康教育,使之對護理產生信賴感,并積極主動參與護理活動,最終獲得滿意的康復。
自2006年6月至2008年2月在本科住院60歲以上髖部骨折共154例,男69例,女85例,股骨頸骨折88例,股骨粗隆骨折66例。手術治療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62例,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20例,動力髖內固定術64例,8例病人拒絕手術治療。
將154例患者簡單隨機分為兩組,每組77例,采用常規(guī)護理為對照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健康教育的為教育組。實施書面教育和口頭講解相結合;講解示范與指導相結合。
(1)心理方面。大多數病人對手術情況不了解,擔心術后的愈后情況,易產生焦慮的心理,可請同種病例已到恢復期的病人現身說法,幫助病人解除心理壓力,做好病人心理護理的同時,也要做好病人家屬心理指導,多關心體貼病人,談讓病人愉快的事情,親人可以起到積極參與,督促協助的作用,有利于病中保持最佳心理狀態(tài)。(2)指導床上大小便的訓練與適當休息。術前要訓練病人在床上大小便,護士應向患者解釋清楚訓練的目的,并給予適當的指導,指導病人學會三點支撐法,兩手拉住牽引架上拉手,同時健側腳蹬在床面上。同時病人應保證充足的睡眠,以最佳的精神狀態(tài)迎接手術。
(1)臥床指導。根據麻醉方式指導適當的臥位,根據病情及時指導正確的體位擺放,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用枕頭或沙袋抬高患肢有利于血液回流。病情許可取半臥位,定時翻身拍背,多飲水指導患者進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2)飲食指導。硬膜外麻術后可進食,第一次進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飲食,逐漸過渡到普通飲食。(3)功能鍛煉指導。制定可行的鍛煉計劃,指導病人早期進行股四頭肌舒縮運動及健肢和患肢未固定的主動和被動運動,以利靜脈回流,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及關節(jié)僵硬和廢用性肌萎縮。坐輪椅離床活動,逐步到托雙拐下地走動。(4)自理能力訓練指導。根據病情鼓勵及協助患者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如漱洗、梳頭、穿衣、吃飯坐起下地走路等日常活動,以達到患者日常自理或半自理。
由于患者年齡大,理解記憶力差,因此主要針對家屬。向家屬交代注意事項,做到三不(不過度負重,不做盤腿動作,不做矮凳子)。四避免(避免重體力活和奔跑等髖關節(jié)大范圍劇烈項目。避免髖關節(jié)內收內旋位時從坐位上站起。避免在雙膝并攏雙足分開情況下身體向術側傾斜取物,接電話。避免在不平整光滑的路面上行走。)注重宣傳自我鍛煉的長遠意義,鼓勵病人樹立獨立生活能力的信心,堅持鍛煉。飲食合理,多進食含鈣豐富的食物,避免再次骨折,為提高自身生活質量而努力。
表1 2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表2 2組患者相關資料比較
健康教育是整健康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適時給老年人實施健康教育家屬的教育與指導,改變以前強調手術不重視健康教育,可以減少和防止并發(fā)癥發(fā)生,促進早期愈合,也可提高病人的自護能力,最大限度恢復肢體的功能,縮短住院日,提高生活質量。建立了共同參與型護患關系。護士對病人從入院到出院全過程的指導與交流,有針對性解決病人實際問題,增加了病人對護士的信任感,病人的滿意度也因此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