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醛癥是繼發(fā)高血壓的最主要病因。我們采用檢測ARR(PAC/PRA 血漿醛固酮/血漿腎素)對臨床上遇到的高血壓患者,進行原醛癥的篩查,得出在高血壓就診人群中,原醛癥的患病率約為3.8%,現(xiàn)將資料整理后報道如下:
臨床前來就診的無明確原因的高血壓患者817例,其中男性433例,女性384例,年齡16~78歲。按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分級,一級高血壓185例,二級高血壓327例,三級高血壓305例。
對入選患者,要求未服利尿劑(尤其是螺內酯)4周以上,停用β受體阻滯劑、CCB類降壓藥2周以上,最好停用ACEI、ARB類藥物。停藥后1周左右常規(guī)化驗血鉀等,對于有低鉀者再口服補鉀至3.5mmol/L以上。然后測定臥、立位血漿醛固酮(PAC)及血漿腎素(PRA),并求其比值(ARR)。以立位ARR>30ng/dl:ng/(ml.h)且PAC>15ng/dl作為切點。陽性者作為原醛癥的可疑人群,進一步作高分辨腎上腺CT掃描進行定位,對CT未發(fā)現(xiàn)異常者行口服卡托普利試驗進行確診。
附表1 原醛癥患者血鉀情況在不同血壓分級中的分布
附表2 原醛癥患者ARR及PAC在不同血壓分級中的分布
817例患者中,符合立位ARR>30且PAC>15ng/dl條件者共36例。對上述36例患者作高分辨腎上腺CT掃描檢查,CT診斷為腎上腺皮質腺瘤者14例(占39%),診斷為雙側腎上腺皮質增生者6例(占17%),單側腎上腺皮質增生者4例(占11%),未發(fā)現(xiàn)異常者12例(占33%)。這12例患者行卡托普利試驗,陽性7例,陰性5例。此5例排除原醛癥的診斷。診斷為原醛癥的共31例(占總例數(shù)3.8%),其中1級高血壓中2例(占該組1.1%),2級高血壓中9例(占該組2.8%),3級高血壓中20例(占該組6.6%)。伴有低鉀但不符合診斷原醛癥者3例,均為輕度低鉀(血鉀>3.2mmol/L)。伴有低鉀且符合原醛癥診斷者20例(占原醛癥人群65%),20例平均血鉀水平3.04mmol/L。血鉀正常且符合原醛癥診斷者11例(占原醛癥人群35%)。見附表1及附表2。
原醛癥主要表現(xiàn)為高血壓、神經肌肉功能障礙及失鉀性腎病?,F(xiàn)認為它是繼發(fā)性高血壓中最為常見的原因,約占高血壓人群的5%~10%[1]。原醛癥引起的高血壓,常規(guī)降壓治療效果差,因此會導致更為嚴重的心腦血管事件[2]。原醛癥患病率隨著血壓的增高,發(fā)病率增高。關于ARR的切點問題,選擇敏感性和特異性較高的ARR 切點對于篩查原醛癥至關重要。并且,由于ARR受年齡、飲食、體位、血鉀等因素影響,進行測定前,須糾正患者的血鉀水平并排除藥物等干擾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