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愛姣
(大慶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黑龍江大慶 163700)
宮頸炎是婦科臨床上的常見多發(fā)病,其癥狀與中醫(yī)中的帶下病相同?,F(xiàn)代醫(yī)學認為:不潔性生活、經(jīng)期不衛(wèi)生或分娩、流產(chǎn)、粗暴性生活等原因均可導致宮頸損傷,引發(fā)宮頸炎。有文獻統(tǒng)計育齡婦女中約50%以上患有宮頸炎,90%以上經(jīng)產(chǎn)婦患有不同程度的宮頸炎[1]。中醫(yī)學認為帶下病多由濕熱之邪影響沖任,任脈失調,帶脈失約,導致陰道分泌物色、質、量、氣味等發(fā)生異常變化[2]。我科于2006年1月~2009年1月經(jīng)治慢性宮頸炎患者78例,采用中藥內服外用治療,取得效果滿意,報道如下:
我科門診于2006年1月~2009年1月間收治慢性宮頸炎患者78例,患者年齡24~52歲,年齡34.5歲;病程半年~8年。所有患者均見帶下增多,其中,色赤白者32例,色黃白相間者39例,呈膿性者7例;伴面色萎黃或晄白,納少便溏,四肢不溫。婦科檢查分為Ⅰ、Ⅱ、Ⅲ度。Ⅰ度糜爛患者15例,宮頸充血,無出血。Ⅱ度糜爛患者47例,白帶多,腥臭,有接觸性出血;Ⅲ 度患者16例,白帶多,惡臭。極易出血。
所有患者均進行婦科檢查、宮頸刮片薄膜液基學檢查排除宮頸癌。所有患者均確診為慢性宮頸炎。
1.3.1 內服中藥成分 茯苓30 g,白術30 g,黃芪20 g,木香15 g,人參 15 g,甘草 8 g,當歸 15 g,生姜 6 g,柴胡 15 g,紅棗 5 枚,烏梅15 g。每日1劑,水煎服,每日3次。帶下清稀量多者加車前子20 g,蒼術20 g;帶下黏稠色黃者去生姜、人參、大棗,加芡實15 g,黃柏10 g,白果8枚。
1.3.2 外用中藥成分 黃柏30 g,兒茶3 g,青黛10 g,大黃30 g,冰片1.5 g,烏賊骨15 g,爐甘石15 g,苦參30 g。共研細末。以新潔爾滅溶液沖洗患者外陰及陰道,以窺陰器撐開陰道,顯露患者宮頸,清除陰道及宮頸分泌物,無菌棉簽蘸取藥物粉末涂于糜爛宮頸,每日1次。15 d為1個療程,用藥期間囑患者暫停房事。
患者臨床癥狀消失,宮頸糜爛面愈合,宮頸光滑判定為治愈;患者癥狀明顯減輕,宮頸糜爛面較前縮小2/3以上判定為顯效;患者癥狀有所改善,宮頸糜爛面較前縮小1/2判定為有效;患者癥狀無改善,宮頸糜爛面無縮小,判定為無效[3]。總顯效=治愈+顯效。
78 例患者中,Ⅰ度糜爛患者治愈率為100%;Ⅱ度糜爛患者治愈率為40.4%,顯效率為59.6%;Ⅲ度糜爛患者治愈率為18.75%,顯效率為43.75%。
表11個療程后慢性宮頸炎患者內服外用中藥后治療效果[n(%)]
慢性宮頸炎在婦科臨床中較為常見,多為宮頸糜爛,常見癥狀為白帶增多、色赤白或黃白,或伴有腥臭。該病與宮頸癌的發(fā)生有一定關系,對婦女的身體健康危害極大[4],由于患者患病日久,損耗氣血,患者思想負擔加重,故主癥為脾虛血虧。筆者以歸脾湯加減,固攝止帶。方中黃芪、人參、甘草、白術、棗、姜等補脾益氣,茯苓健脾滲濕,當歸生血養(yǎng)肝,木香理氣醒脾,柴胡疏肝解郁,烏梅固澀止帶。諸藥合用,使脾健氣益,帶下自止[5]。內服中藥可從根本上顧護正氣,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力,增強患者抗病能力,再配合外用中藥以殺蟲燥濕,祛腐生肌[6]。兩種藥物內外結合,標本兼治,則帶下病自可痊愈[7]。該治療方法無任何毒副作用,療程短,療效好,患者痛苦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孫宜玲,秦真娥.中藥治療慢性宮頸炎96例[J].中國民間療法,2002,10(2):21.
[2]岳長禮,孫萌,岳狄,等.宮保散治療宮頸炎258例療效觀察[J].中藥藥理與臨床,2007,23(5):205-206.
[3]黃六平,金玉梅.自擬宮炎寧散治療慢性宮頸炎臨床療效觀察[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07,3(5):33.
[4]侯麗輝,吳麗麗,匡洪影,等.中藥復方妍婷水煎劑兩種給藥途徑治療慢性盆腔炎93例療效比較[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8,28(11):26.
[5]孫麗珍.清熱涼血中藥治療宮頸糜爛合并HPV感染16例[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08,15(1):59.
[6]尹一蘭,匡繼林.慢性宮頸炎的臨床治療[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09,1(12):85.
[7]湯利紅,王春梅.中醫(yī)藥治療慢性宮頸炎240例臨床觀察[J].中國基層醫(yī)藥,2007,14(1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