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英南
(內蒙古民族大學 體育學院,內蒙古 通遼 028043)
多元智能理論在高校瑜伽教學中的可行性研究
鄭英南
(內蒙古民族大學 體育學院,內蒙古 通遼 028043)
多元智能理論是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加德納提出的.他通過大量的實驗數(shù)據(jù)和觀察分析,人類至少存在七種智能.這一理論正在全世界廣泛的應用著.但在我國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并不成熟,并且在高校的瑜伽教學中處于空白.瑜伽作為發(fā)展身體運動智能的課程,并不是單一的智能作用,對學生綜合智能的提高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在瑜伽的教學中應用多元智能理論來開發(fā)學生的多種智能,有利于了解自己的不足和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基本技能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多元智能理論;多元智能;高校瑜伽教學:瑜伽
加德納反對把智能視為人人多少都擁有的一般能力或潛力這種約定俗成的想法.他把智能界定為(1)在實際生活中解決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的能力,(2)提出并解決新問題或制造新產(chǎn)品的能力,[1](3)對自己所屬文化提供有價值的創(chuàng)造和報務的能力.加德納在這一智能概述中強調了智能的社會文化性和現(xiàn)實創(chuàng)造性,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一個更為廣泛的智能體系,其中所含的智能是全人類都能夠使用的學習、解決問題和創(chuàng)造的工具.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類的智能并不是單一的一元結構,而是由多種智能構成的.這種多元智能框架中相對獨立地存在著七種智能,即語言智能、邏輯——數(shù)學智能、音樂智能、身體運動智能、空間智能、人際智能、自我認識智能.
瑜伽通過體位、調息、冥想等方法,調整各個器官的生理機能,刺激和平衡身體中各種腺體、增進腦部、脊柱、腺體與內部器官的健康,提高機體活力,增加機體能量、增強疾病抵抗力、改善睡眠、降脂減肥,使人的心智情緒健康、延年益壽.
2.1 研究對象:吉林體育學院瑜伽專修女學生.
2.2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2)專家訪談法;(3)調查問卷法;(4)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3.1 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教學對學生言語智能和影響
圖1 實驗班與對照班“提高溝通能力”的百分比情況
從圖1可以看出,實驗班學生在語言溝通能力得到提升,實驗班選擇完全同意所占的比例別43.3%明顯要遠高于對照班23.3%.說明該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語言表達方面效果顯著.
通過對表1的分析,看出言語智能方面,實驗班學生好于對照班學生,P<0.05
表1 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言語——語言智能情況的調查表N=120
且具有顯著性意義.原因是教師在實驗班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提問與課內討論.學生在學習動作時,教師應鼓勵學生講解動作技術要領,使學生對一些常見的瑜伽動作能做出簡單的評論和陳述,而且在套路學習過程中還要求學生有積極的反饋信息.
3.2 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教學對學生動覺智能的影響
教師以具體的動作為范例,指導學生進行觀察、思維和練習、掌握運動技術技能.瑜伽課由于其專業(yè)的特點決定了大部分時間在場地內,所以教師的示范是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示范是加速學生掌握技術動作和方法最有效的途徑.
圖2 實驗班與對照班“增強柔韌性”的百分比情況
表2 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肢體——動覺智能情況調查表N=120
通過圖2可以看出,實驗班學生從增強柔韌性方面得到提升,選擇完全同意人數(shù)明顯高于對照班,說明該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肢體表達方面效果顯著.
從表2可以看出P<0.05,實驗班和對照班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原因是:瑜伽教學多以身體活動為主要表現(xiàn)形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柔韌性等身體素質.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技術動作是不易用講解法來解釋的,只有通過多次的示范給予學生在頭腦中形成表象,并通過學生親身練習體驗來加速對技術動作的掌握.在課上,教師根據(jù)多元智能的原則設計的教學形式,使學生能對技術動作理解和領悟,這樣加速了技術動作的改進,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示范技能.
3.3 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教學對學生人際智能的影響
在實驗班教學中大量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比如有雙人瑜伽,三人瑜伽,在教學的過程中,每次會選不同的人擔任小組長,培養(yǎng)學生組織協(xié)調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技術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圖3 實驗班與對照班“結交朋友”、“培養(yǎng)互助習慣”的比較
表3 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人際智能情況的調查表N=120
從圖3可以明顯看出,通過多元智能理論在瑜伽教學中的實踐,學生在結交朋友,培養(yǎng)互助習慣方面實驗班學生高于對照班,說明該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能力效果顯著.
圖表3可見,實驗班中,同學之間接觸率及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明顯高于對照班.在實驗班中一方面教師能及時的評價學生們的練習情況,另一方面通過多元智能理論增加了人際交往,使同學之間互相指導和糾正動作技術,此更增加了學生之間的感情.
3.4 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教學對學生自知——內省智能的影響
在課的結構部分安排五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我分析評價,找到自己學習和練習中的不足和優(yōu)點,并且能夠用語言表達出來,為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和練習方法提供了很好的依據(jù),也為其他同學的自我反思評價學習成果提供了條件.
通過圖4可以看出,通過多元智能理論在瑜伽教學中的實踐,絕大多數(shù)實驗班學生認為在增強自信心、提高獨立思考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選擇完全同意人數(shù)明顯高于對照班,說明該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內省方面效果顯著.
圖4 實驗班與對照班“增強自信心”的比較
表4表明,在采用多元智能教學以后,實驗班學生對自知——內省智能的認知程度較對照班有明顯的提高,使學生能夠有效地運用各種積極的評價,并逐步實現(xiàn)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發(fā)現(xiàn)優(yōu)勢,提高潛能,改正不足,從而增強對瑜伽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實驗.
表4 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自知——內省智能情況調查表N=120
4.1 多元智能理論在高校瑜伽教學中的實踐更能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中鍛煉了獨立意識,還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智能.
4.2 多元智能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運動技能的形成,提高學習成績:有利于人際交往,培養(yǎng)合作精神,提高凝聚力和競爭意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節(jié)奏,提高學生節(jié)奏感和對音樂的理解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內省能力,使學生學會自我評價,發(fā)現(xiàn)優(yōu)勢,提高潛能,改正不足.
4.3 在瑜伽教學應用多元智能理論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
4.4 教師在瑜伽教學課堂評價上要做到以“多元智能”觀的評價,不僅只是關注他們對技術的掌握,還要考慮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幅度、優(yōu)勢智能所表現(xiàn)出來的基本技能.
4.5 瑜伽教師應多加強自身的理念知識和教學理論素養(yǎng),了解心理學和教育學方面的知識以及最新研究成果,熟練運用各種教法,并具備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教學.
〔1〕毛振明.關于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J].學校體育科學.1996.
〔2〕吳丹.多元智能理論在高校瑜伽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碩士學位論文.
G807.04
A
1673-260X(2010)06-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