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 孫斌
商業(yè)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風險淺析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 孫斌
我國商業(yè)銀行由于過去的體制原因所積累的大量不良資產,越來越成為其提高競爭力,降低金融風險的巨大障礙。在處置不良資產方面,不良資產證券化在近些年來一直倍受推崇。但是,經歷了次貸危機之后,證券化的一些負面問題值得我們謹慎思考。
商業(yè)銀行 不良資產 證券化 作用 風險
不良資產證券化就是將預期有較穩(wěn)定的現(xiàn)金流入,期限相似的一組貸款進行重組形成資產池,以此資產池為基礎資產發(fā)行證券,出售給投資者。不良資產證券化的作用可以分為三個方面。首先,不良資產證券化,將期限較長的貸款轉化為證券出售所得到的現(xiàn)金,增加了銀行的流動性。在一個證券化非常成熟的市場中,銀行可以很方便、主動地通過資產證券化來進行資產負債管理,調節(jié)流動性。其次,降低風險水平,提高資本充足率。通過不良資產證券化,銀行將資產池完全出售給SPV,將原來由自己承擔的風險,主要是借款人的信用風險,完全轉移出去,降低了自身風險。再次,有利于增加市場上的證券投資品種。理論上,不良資產支持的證券,其風險和收益應該介于國債和股票之間,因此能夠符合某些風險偏好的投資群體,或者供某些機構投資者用于進行多元化投資分散風險。
美國的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在此次次貸危機以至全球金融危機的過程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不能不令我們認真思考,假如不良資產證券化在我國逐漸成熟并大量、長期進行,可能導致哪些問題。為此,我們可以從不良資產證券化的兩個主要作用:風險轉移和增加流動性來加以考慮。
1、風險轉移導致銀行的道德風險
參照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風險轉移的基本途徑是:首先是借款者的信用風險轉移到銀行,銀行在不良資產證券化過程中,將不良資產“真實出售”給特殊目的機構(SPV)。并將該資產從其資產負債表中隔離出,由此實現(xiàn)信用風險的隔離,同時該信用風險轉移給了特殊目的機構,隨后特殊目的機構向投資者發(fā)行不良資產支持證券。
這樣,通過不良資產證券化,最初借款者的信用風險就轉移給了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的投資者。這就很可能導致銀行的道德風險。如果銀行總是認為能夠通過證券化的手段將初始借款人的信用風險轉移出去,他們在放貸階段就會放松對貸款人的信用管理,放松對不良資產質量的監(jiān)督、管理以及規(guī)模的控制,甚至采用不當手段提高自己的資產的信用評級,由此導致證券化產品基礎資產質量的下降。而且,這種道德風險也不易被證券化產品的投資者所觀察到。這樣,通過轉移風險,本來應該努力規(guī)避風險的銀行就可能成為風險的始作俑者。這樣的情形,在一個間接融資占主體的經濟中無疑非常危險。
2、流動性的增加
商業(yè)銀行通過進行不良資產證券化,將流動性較差的長期資產變現(xiàn),這樣就有更多的流動性來進一步發(fā)放貸款。這個過程無疑弱化了商業(yè)銀行的投資約束,使其貸款不斷擴張。如果考慮不良資產證券的持有者(比如投資銀行)將所持有的證券再一步證券化,就可能使流動性的擴張進一步加大。不良資產證券化使得商業(yè)銀行的放貸能力加大,就有可能導致其降低對借款人的信用門檻,這又回到前面提到的道德風險。
3、除了道德風險,不良資產證券化導致的流動性擴張還有可能加劇經濟的波動
試想,在經濟過熱時,企業(yè)融資需求旺盛,銀行出現(xiàn)流動性不足。從宏觀調控者的角度出發(fā),可能會收縮銀根以促使銀行收縮貸款規(guī)模抵制經濟過熱,但是,追求自身利益的銀行通過不良資產證券化來獲得流動性以繼續(xù)發(fā)放貸款。又因為經濟過熱時證券投資者往往比較熱情,所以銀行的不良資產證券也能夠順利發(fā)行。這樣,大量的不良資產證券被發(fā)行,貸款和投資盲目擴張。當實體經濟突然轉向,不良資產支持證券的價格大跌,投資者受損。同時,由于證券投資熱情衰減,不良資產支持證券的規(guī)模萎縮,商業(yè)銀行難以通過證券化的方式增加流動性,如果沒有政府的流動性注入,市場將進一步低迷??梢姡涣假Y產證券化會導致商業(yè)銀行的行為和宏觀調控者的期望想悖,同時也可能弱化央行的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鑒于對不良資產支持證券所導致的風險的分析,我們有必要謹慎對待不良資產證券化,或者說重新考慮資產證券化對于經濟的作用。在一個有效的風險轉移機制中,風險是應當轉向有較高風險管理水平的投資者那里,還是僅僅轉向有更高的風險偏好的投資者那里?如果答案是前者,并且假定沒有充分理由認為非銀行機構投資者比起銀行來對不良貸款有著更高的風險管理水平,那么,我們不應實施不良資產證券化,而應該讓不良資產的風險繼續(xù)停留在商業(yè)銀行體系中。如果答案是后者,并且假定非銀行機構投資者比起銀行有著更高的風險偏好,那么只要不良資產支持證券有足夠高的期望收益,機構投資者就會購買,銀行就會繼續(xù)擴充流動性繼續(xù)發(fā)放貸款。這樣,經濟會繼續(xù)加熱,大量的不良資產證券會繼續(xù)增加,風險會進一步積累。那豈不是違背了不良資產證券化企圖降低經濟運行風險的初衷?可見,不良資產證券化在長期內對于經濟的影響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這決定著我們如何確定不良資產證券化應該發(fā)展到什么水平,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監(jiān)控才能阻止其積累的風險損害實體經濟。
綜上所述,不良資產證券化在短期內可以改善商業(yè)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和提高資本充足率,在長期內卻會造成經濟中的風險積累。并且,在短期內我國還不具備條件形成一個成熟的不良資產證券化市場,在長期內則要嚴格監(jiān)督和謹慎控制不良資產發(fā)展的程度,防止風險積聚。
[1]高巒,劉宗燕.資產證券化研究.天津大學出版社,2009
[2]武魏巍.我國商業(yè)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運行機制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8
[3]吳強.中國商業(yè)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的SWOT分析.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
[4]朱巖.當前我國國債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及建議.中國財經信息資料,2009;5
[5]江蘭天.商業(yè)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問題探析.中國商貿,2009;4
(責任編輯:董曉磊)
book=60,ebook=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