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平,王文興
糖尿病是一種需要終生治療的慢性疾病,其治療需要采取飲食、運動、藥物等綜合治療措施。對糖尿病病人加強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減少或延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降低醫(yī)療費用,改善生活質量等都有重要意義。為深入了解農村和城市社區(qū)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差異及影響因素,我們采用質性研究方法預設訪談目標,對農村和城市社區(qū)各20例糖尿病病人逐個進行深入訪談,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對象 制定統(tǒng)一入選標準,用目的抽樣法抽取2009年3月—10月某三級甲等醫(yī)院內分泌科住院和門診2型糖尿病病人40例,其中農村居民20例(農村組),城市社區(qū)居民20例(城市組),按預設目標進行逐個深入訪談。
1.2 方法 采用質性研究[1]中的現象學研究方法,調查人員與病人面對面訪談收集資料。訪談前先將訪談內容進行目標設計,制成統(tǒng)一的訪談表格。為保證訪談方法和溝通技巧的一致性,每次訪談由同一名醫(yī)生完成,一名護士記錄。
2.1 一般情況 農村組:男12例,女8例,平均患病時間5.8年,年齡(58.2±7.8)歲;18例為農民,2例為建筑工人;17例享受農村合作醫(yī)療,3例自費;高中3例,初中12例,小學4例,文盲1例。城市組:男14例,女6例,平均患病時間6.2年,年齡(57.4±8.5)歲;干部6例,教師4例,工人5例,自由職業(yè)者5例;15例享受基本醫(yī)療保險,5例享受居民醫(yī)療保險;大專及以上8例,中專4例,高中5例,初中3例。
2.2 農村組和城市組訪談結果
2.2.1 兩組年住院次數、并發(fā)癥等情況比較(見表1) 并發(fā)癥主要指末梢神經炎、糖尿病眼病、腎病、酮癥酸中毒。
表1 農村組和城市組訪談結果比較
2.2.2 血糖控制狀況 農村組多數受訪者血糖控制不理想,主要表現在血糖不穩(wěn)定,明顯高于血糖正常值上限或有酮體。城市組除個別外,血糖水平普遍控制較好。
2.2.3 自我管理知識和技能 農村組普遍缺乏自我管理知識和技能,在認識上也存在誤區(qū),主要表現在:①血糖監(jiān)測不及時,受訪者中有13例不能及時監(jiān)測,時間觀念差,認為早一點晚一點沒有多大關系,還有5例沒有血糖儀,更談不上定時監(jiān)測。②飲食控制存在認識誤區(qū),導致控制不當、控制或盲目控制;以副食代替主食,飲食結構不合理;對食用水果存在誤區(qū),認為水果是甜食肯定含糖,因而不敢吃水果。③對運動治療的作用缺乏科學認識,多數受訪者認為做農活和做家務就是運動,從未進行過有規(guī)律的運動鍛煉。④對接受胰島素治療有疑慮,認為一旦使用就再也離不開了。⑤普遍不知道低血糖的危害及癥狀,缺乏必要的防護知識。城市組除2例存在認識誤區(qū)外,普遍有較好的自我管理知識和技能。
2.2.4 健康教育 農村組普遍存在認識誤區(qū),不愿參與醫(yī)院的健康教育活動,部分病人由于文化層次低,接受教育的能力相對也較低,由于農村居住分散,距城市醫(yī)院普遍較遠,交通不便也阻礙了農村病人自覺主動參與健康教育活動的積極性。
3.1 農村糖尿病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差 現代糖尿病治療的綜合措施包括教育、飲食控制、運動、藥物、自我監(jiān)測等,而非藥物治療措施需醫(yī)患雙方緊密配合才能完成,病人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管理的積極態(tài)度是控制糖尿病的關鍵[2]。本調查顯示,農村病人由于不懂得怎樣科學控制飲食,對運動和胰島素治療的認識誤區(qū)導致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年住院次數均顯著高于城市組(P<0.05)。正確掌握糖尿病防治的相關知識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基礎。農村病人由于缺乏糖尿病的相關知識,不能有效地進行自我管理,導致血糖控制不佳。UKPDS研究結果顯示,糖化血紅蛋白每降低1%,糖尿病的相關并發(fā)癥下降21%,與糖尿病相關的病死率下降21%[3]。本研究中農村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并發(fā)時間早,這可能與其糖尿病防治知識缺乏、生活習慣不良、缺乏有效的自我管理技能有關。
3.2 加強農村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病人學習糖尿病防治知識、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徑[4],通過開展健康教育能滿足病人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需求[5]。病人具備糖尿病防治知識后,在飲食治療、合理用藥、運動鍛煉、生活習慣、心理調節(jié)等方面進行自我調控,增強糖尿病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保健意識,從而達到較好地控制血糖、減少并發(fā)癥、減少住院次數、降低醫(yī)療費用、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本研究病人均來自某三級甲等醫(yī)院,該院設有糖尿病病人俱樂部,定期組織活動,采用免費上健康教育課,發(fā)放健康教育資料,醫(yī)患互動、個體指導等活動,有效地提高了病人參與的積極性與健康教育效果。本研究中城市組病人大多數都能積極參與該院健康俱樂部的活動,因此有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血糖控制較理想,住院次數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農村組(P<0.05)。農村組病人由于居住分散,距醫(yī)院較遠,文化程度偏低,對健康教育認識的誤區(qū)等綜合因素導致該組病人參與醫(yī)院俱樂部活動較少,對糖尿病的認識主要來自就診時醫(yī)生的告知、宣傳資料、藥品廣告等,得到醫(yī)護人員系統(tǒng)指導的機會很少,因此其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保健意識明顯比城市社區(qū)病人差,這可能是平均住院次數多及發(fā)癥發(fā)生早、發(fā)生率較高的重要原因。
3.3 改進農村糖尿病健康教育方法和措施,提高病人自覺接受教育的積極性 本研究中農村組病人多數知道醫(yī)院舉行健康活動的信息,但很少參加,其原因主要為“沒有時間”“不方便”“沒當回事”“聽不懂”等,這說明農村病人對糖尿病健康教育重視不夠,一些是客觀條件的限制。針對農村病人的實際情況,采用個體化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有研究表明,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與傳統(tǒng)集體教育相比更有利于病人對糖尿病知識的掌握,更有利于病人病情控制[68]。農村病人由于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不愿意參加集體教育活動等情況,所以,應制定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法,開展個體化教育,以期提高農村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對減少住院次數、延緩并發(fā)癥發(fā)生、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減輕醫(yī)療負擔、改善生活質量都有重要意義。
[1] 陳向明.質性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103 -116.
[2] 賈蕓,傅東波,楊霞,等.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對糖尿病控制的近期效果[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6,26(9):999 1001.
[3]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Tests of glycemia in diabetes[J].Diabetres Care,2001,24(1):80 82.
[4] 范麗鳳,宋荺蔭,張小群.實施教育培訓對新診斷糖尿病患者意義[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1999,7(6):270 271.
[5] 黎容柳,劉婉如.社區(qū)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8B):52.
[6] 鄧小紅,劉變林.針對性健康指導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0,8(8C):2248 2249.
[7] Brown SA.Studies of education interventions and outcomes in diabeticia mata analysis review[J].Patien Edus Couns,1990,16(3):189 215.
[8] 王艷紅,張梅.糖尿病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治療中的作用[J].四川醫(yī)學,2006,27(9):978 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