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娟,汪茂勝
(南陽醫(yī)學高等??茖W校,河南 南陽 473000)
尸解坐骨神經教學體會
崔 娟,汪茂勝
(南陽醫(yī)學高等??茖W校,河南 南陽 473000)
尸體解剖;坐骨神經;實驗教學
神經解剖學是正常人體解剖學教學的難點之一,錯綜復雜的神經組成與分支往往使初學者難以理解和記憶。學習神經解剖學單靠教師講解,難以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坐骨神經是人體最粗大的神經,主管下肢,常因損傷而引起下肢肌群萎縮、肢體變形,影響下肢活動和皮膚感覺。因其解剖位置淺,易于分離,若能在尸解實驗課上,讓學生親自解剖人坐骨神經,必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但我們發(fā)現(xiàn),由于學生概念不清、尸體擺放體位不正、體表標記位置尋找不準確,再加上人坐骨神經易變異等原因,手術成功率并不高。我們采用“理性—感性—理性”的教學方法,效果明顯,現(xiàn)談幾點體會。
講清概念可以使學生從理論上熟悉坐骨神經的起源、分支及生理功能等,做到心中有數(shù)。為了加深學生印象,也可以列舉臨床實例。
圖示法直觀明了,易于學生接受和理解,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見圖1)。
圖1 坐骨神經的起源和分支
了解坐骨神經支配肌肉和皮膚管理功能,有助于理解其生理功能,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坐骨神經的解剖學知識。
活體示教法生動有趣,有利于學生掌握坐骨神經生理功能。嚴振國教授的語言簡明扼要,可以借鑒[1]以講解坐骨神經的生理功能。如“坐骨神經干發(fā)出肌支支配大腿后肌群(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鼈兛梢郧?,伸髖關節(jié)。屈膝時,股二頭肌可使小腿旋外,而半腱肌和半膜肌則使小腿旋內。坐骨神經直接延伸的脛神經分布于小腿后肌群和足底肌,完成足跖屈、足內翻,以及屈足趾和屈跖趾關節(jié),同時司小腿后面和足底皮膚感覺功能。坐骨神經的另一分支為腓總神經,分布于小腿前、外側群肌肉,分別完成足背屈、足內翻、伸足趾及足跖屈、足內翻,另外司小腿外側、足底和趾背皮膚感覺功能?!?/p>
張某,女,45歲,出租車司機,初診。主訴:腰痛4個月,脹墜不適,不能久坐、久立,休息后減輕,勞累久坐后加重,且反復發(fā)作。近半個月出現(xiàn)左下肢放射痛,伴有四肢乏力等。查體:L4~L5椎間隙棘突旁有壓痛,左下肢直腿抬高試驗陽性;腰椎X線示:L4~L5椎間隙變窄;腰椎 MRI示:L4~L5椎間盤突出(左側型)。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癥。
尸體體位對于正確尋找解剖部位和提高手術成功率尤為重要。尸體標本取俯臥位,將其置于解剖臺上,上肢旋后掌心向上,下肢背側朝上,足尖與臺面接觸,足背與臺面平行接觸,不可墊高。若體位不正,可導致坐骨神經體表標記位置不準確,或影響坐骨神經張力,從而使手術失敗。
手術之前,能否找準尸體手術部位的體表標記位置,直接關系到手術成敗。坐骨神經的體表位置可以依據(jù)其體表投影來確定,但學生對其體表投影往往不熟悉,需要反復講解,確定后用藍色記號筆標記。
在髂后上棘至坐骨結節(jié)連線的中點外側約2~3cm處做第一“+”藍色標記,在坐骨結節(jié)與大轉子之間中點稍內側做第二“+”藍色標記,在股骨內外側髁之間的中點即腘窩中線處做第三“+”藍色標記,在腘窩上外側緣腓骨頭下方做第四“+”藍色標記,在內踝稍后方與跟腱之間做第五“+”藍色標記,在小腿前外中、下1/3交界處做第六“+”藍色標記。
做出以上6個標記后,讓學生在第一、二、三標記之間,第三、四、六之間,第三、五之間用藍色記號筆連線,依次得出坐骨神經干、腓總神經,脛神經的體表投影。
正確的手術步驟是成功分離坐骨神經干及分支的關鍵因素,如手術中牽拉過重,易拉斷坐骨神經,或者顯露不充分,會直接影響學生對其走行、分支、分布的準確認識,最終導致實驗失敗。
教師指導學生從髖關節(jié)后第一、二“+”藍色標記入路切開皮膚及淺筋膜,翻起臀大肌,清除臀大肌表面的深筋膜,并將臀中肌上下切斷,充分顯露梨狀肌和坐骨神經。股后沿第二、三“+”藍色連線切開皮膚及淺筋膜,顯露坐骨神經干,從其外側緣分離。分離后再繼續(xù)下行沿小腿后面第三、五“+”藍色連線切開皮膚及淺筋膜,翻開小腿后群淺、深層肌暴露脛神經至內踝后下方到足底。最后沿第三、四、六“+”藍色連線連續(xù)切開腘窩上外側和小腿前外側皮膚及淺筋膜,翻開小腿前外側肌群暴露腓總神經及其分支腓淺、腓深神經到足背。
觀察坐骨神經的解剖結構是本實驗的重點,可以使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因此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并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當然教師的提示也是必不可少的,提示學生應從以下3方面觀察。
包括坐骨神經的起源、分支、粗細等,必要時用游標卡尺對坐骨神經主干在梨狀肌下緣處的直徑進行測量。
坐骨神經干出骨盆后大部分行在臀大肌深間隙的下半部,其周圍是疏松間隙,在間隙上緣有臀上動脈、臀上神經的數(shù)個分支進入臀大肌深處。詳細觀察此種相鄰關系,不僅可以使學生理解兩者的位置關系,還可以使學生明白臨床上選擇臀部肌肉注射時,注射部位不能過低,注射藥液不能流入該間隙的原因。
觀察坐骨神經穿梨狀肌的部位,注意坐骨神經與梨狀肌的位置關系以及坐骨神經的出口大小等,提示學生坐骨神經與梨狀肌可能存在多種位置變異[3]。
恰當運用歸納教學法,可以把知識系統(tǒng)化、簡單化、條理化,便于理解和記憶[4]。總結歸納還可以使學生腦海中零碎的解剖學知識上升為系統(tǒng)、完整的理論知識,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采用學生口頭歸納,教師歌訣[5]總結的教學方法,效果尤為明顯。如可選用以下歌訣:坐骨神經它最大,行于梨狀肌之下。臀肌深面入股后,多在腘窩分兩叉。小腿后群屬于脛,小腿前外腓管轄。脛傷之后足上勾,腓總損傷足垂下。
[1]嚴振國.正常人體解剖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3.
[2]高波.升提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病例舉偶[J].山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9,10(2):40.
[3]潘銘紫.國人坐骨神經與梨狀肌相互關系的報告[J].解剖學報,1962,5(2):143.
[4]劉學政,魏占東,邊冠鶴,等.表格歸納法在解剖學教學中的運用[J].解剖學雜志,1996,19(3):284~286.
[5]劉榮志.速記人體解剖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G421
B
1671-1246(2010)15-00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