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季穎 蔡 勇
1 上海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yī)院腫瘤科3病區(qū)(200433)
2 上海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yī)院放療科(200433)
肺癌發(fā)病率近年來逐漸增高,是惡性腫瘤中居首位的死亡原因,其中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發(fā)病率的80%以上。中央型NSCLC由于位置特殊,大多數(shù)患者確診時已失去手術治療機會,化療成為綜合治療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單純性靜脈化療緩解率有限,無法有效且迅速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近年來支氣管動脈灌注(bronchial arterial infusion,BAI)化療已被廣泛地應用于肺癌中晚期治療中,這部分患者的近期療效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但是在遠期療效及總生存期上沒有提高。本篇文章對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yī)院87例中央型NSCLC患者進行回顧性研究,探討B(tài)AI化療聯(lián)合全身化療在中央型NSCLC治療中的療效及安全性。
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yī)院從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間經(jīng)病理學或組織細胞學確診為Ⅲb期至Ⅳ期的中央型NSCLC患者87例,ECOG評分:0~2分,未接受過其他治療。具有CT可測量的客觀病灶,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及心臟功能基本正常。根據(jù)接受治療方案的不同,將患者分為聯(lián)合治療組(BAI加全身化療)和對照組(僅全身化療)。聯(lián)合治療組34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0例;中位年齡64歲(41~76歲);病理分類為鱗癌24例,腺癌1例,低分化癌9例;Ⅲb期19例,Ⅳ期15例。對照組53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16例;中位年齡66歲(47~77歲);病理分類為鱗癌38例,腺癌8例,低分化癌7例;Ⅲb期24例,Ⅳ期29例,見表1。
聯(lián)合治療組:NVB 25mg/m2,d1 BAI給藥;d8靜脈給藥,DDP 25mg/m2,d1 BAI給藥,d2、3靜脈給藥。對照組:NVB 25mg/m2,d1、d8靜脈給藥,DDP 25mg/m2,d1、2、3靜脈給藥。每4周為1個療程,共4個療程。所有患者至少完成2個療程。2個療程后全面考評療效(胸CT、骨ECT、腦MRI、腹部彩超),若發(fā)現(xiàn)疾病進展,或出現(xiàn)無法耐受的毒性反應則結(jié)束治療。出現(xiàn)Ⅳ度毒性反應,治療劑量減量25%。
采用改良Seldginger技術經(jīng)一側(cè)股動脈穿刺插入4~5F Cobra導管,選擇性插入肺癌供血的支氣管動脈內(nèi)。經(jīng)導管向腫瘤靶血管注入化療藥物。
表1 肺癌患者一般特征
療效評定標準參照WHO標準,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wěn)定(SD)和進展(PD)。CR+PR為有效率(RR),CR+PR+SD為臨床受益率(CBR)。近期療效包括有效率,臨床收益率和疾病進展時間(TTP),遠期療效評定包括1年存活率及中位生存時間(MST)。
毒性反應參照WHO標準,分為0~Ⅳ度。
采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和毒副反應的比較采用χ2檢驗,生存分析采用Log rank法,并繪制Kaplan-Meier曲線。影響生存的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風險模型。
聯(lián)合治療組病例共34例,其中PR 21例,SD 9例,PD 4例,總有效率(RR)61.76%,臨床受益率(CBR)88.23%。對照組病例共53例,其中PR 13例,SD 31例,PD 9例,總有效率(RR)24.52%,臨床受益率(CBR)83.01%。聯(lián)合治療組RR與CBR均較對照組提高。RR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較對照組,聯(lián)合治療組中位TTP延長了0.4個月(4.4和4個月,P=0.04)。兩組的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試驗組和對照組近期療效的比較
聯(lián)合治療組中位生存時間為10.9個月,1年生存率為38.23%(13/34);對照組中位生存時間為11.1個月,1年生存率為39.62%(21/53),兩組生存曲線之間的比較,無統(tǒng)計學上差異(P=0.977),見圖1。
圖1 聯(lián)合治療組和對照組生存曲線的比較
將患者的性別、年齡、組別、腫瘤病理類型、TMN分期、ECOG評分等因素納入COX回歸模型,進行統(tǒng)計分析,ECOG評分對預后有影響,其余性別、年齡、組別、組織學分型及TMN分期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聯(lián)合治療組和對照組的血液學毒性反應主要表現(xiàn)在血白細胞下降,Ⅲ度以上白細胞減少聯(lián)合治療組為4例,對照組7例。兩組患者分別各有2例出現(xiàn)粒細胞減少性發(fā)熱。非血液學毒性反應主要表現(xiàn)在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聯(lián)合治療組沒有發(fā)生介入相關的異位栓塞及脊髓損傷等嚴重合并癥。兩組毒性反應比較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見表4。
肺癌是當今世界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病死率上升幅度居各類腫瘤之首,直接威脅人類健康。對于較大腫塊的中央型NSCLC由于位置特殊,多數(shù)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已為Ⅲ期或Ⅳ期病例,失去手術治療機會。中央型NSCLC病變位于近端支氣管,由于腫瘤阻塞近端支氣管導致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張,最終使遠端肺組織功能喪失,致患者生活質(zhì)量嚴重下降和生存時間縮短。根據(jù)2008年NSCLC臨床實踐指南,化療仍是這類患者主要的治療手段之一。但由于腫塊較大,且全身化療因靜脈給藥,肝臟分解作用等使腫瘤局部藥物濃度低,影響其療效。
隨著現(xiàn)代影像設備和介入器械的發(fā)展,BAI介入治療作為一種局部治療的手段而在臨床上得到一定范圍的應用,由于其腫瘤內(nèi)藥物濃度高、創(chuàng)傷小、見效快等特點,取得了很好的近期療效[1-3],緩解率高于普通化療,患者臨床癥狀好轉(zhuǎn),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
BAI化療對于中晚期NSCLC患者的近期療效已經(jīng)得到廣泛認可,但是其遠期療效方面的研究報道卻不多。中山大學肺癌研究中心對此所作的薈萃分析中指出BAI在延長生存期等方面,并未獲得肯定的結(jié)果[4]。分析其原因,一方面相關研究文獻不多,另一方面中晚期NSCLC被認為是一種全身性疾病,病變受累范圍大,多侵犯肺門、縱隔淋巴結(jié),血管,胸膜,且有遠處臟器轉(zhuǎn)移,加之腫瘤血管復雜,僅局部化療是不夠的,全身情況難以控制,還必須配合全身化療提高化療效果。綜合治療已經(jīng)是我們目前肺癌的主要治療模式。本次研究將全身化療與局部BAI治療結(jié)合起來,希望既能通過介入治療來迅速緩解癥狀,又能結(jié)合全身化療來提高遠期療效;既能提高患者生存質(zhì)量,又能延長患者生存期,尋求該類患者的個體化治療方案。
NVB是細胞周期特異性抗腫瘤藥物,通過誘導有絲分裂微管解聚,阻止細胞分裂于有絲分裂中期,導致進入間期或下一分裂周期的細胞凋亡[5]。Le Chevalier等[6]研究報道確立了NP方案為晚期NSCLC的標準治療方案。TAX326研究中NP方案一線治療晚期NSCLC的RR為24.5%,中位腫瘤進展時間為3.1個月[7]。本次研究采用NP方案,單純NP靜脈化療有效率為24.52%,與TAX326報道的結(jié)果非常接近。聯(lián)合治療組RR與CBR均較對照組提高(61.76%和24.52%;88.23%和83.01%)。其中聯(lián)合治療組的有效率明顯較對照組提高,(P=0.001),該組患者的臨床癥狀也明顯獲得緩解,包括咳嗽、咳痰、咯血、胸痛、胸悶等癥狀,生活質(zhì)量提高。中位TTP兩組相當,未獲得統(tǒng)計學差異。
表3 預后多因素COX回歸分析
表4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從生存上看,聯(lián)合治療組與對照組的中位生存期分別是10.9和11.1個月),1年生存率分別為38.23%和39.62%,無明顯差異。COX多因素回歸分析結(jié)果表明ECOG評分(P=0.020)是影響本次研究患者預后的獨立因素。由此可見,通過聯(lián)合全身靜脈化療,BAI化療擺脫了自身局限性,提高了遠期療效。
在不良反應方面,聯(lián)合治療組并沒有增加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兩組患者的各項毒副反應發(fā)生率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有較好的耐受性。本次研究中聯(lián)合治療組患者沒有發(fā)生嚴重的介入治療相關的合并癥,該項治療手段是安全的。
綜上所述,BAI化療聯(lián)合全身化療在中央型NSCLC患者的治療中不僅能提高近期療效,而且也彌補了遠期療效差的不足。二者聯(lián)合具有互補作用,但不增加不良反應。目前,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延長患者生存期是NSCLC治療的首要目標。綜合治療,個體化治療是主要治療模式。BAI治療以及全身化療已經(jīng)廣泛地運用于肺癌的治療。但是針對中央型NSCLC這一特殊群體,單一地運用任何一項治療都有其局限性。將二者結(jié)合起來,能進行優(yōu)勢互補,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抗腫瘤作用,服務于患者,值得進一步研究以求推廣應用。
[1] 李濤,李茂進,胡紅耀,等.中央型肺癌介入化療栓塞的療效分析[J] .中華放射學雜志,2001,35(9):693-695.
[2] Mal H.Immediate and long-term results of 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 for life-threatening hemoptysis[J] . Chest,1999,115(4):996-1001.
[3] 張電波,肖湘生,歐陽強,等.碘油化療栓塞術治療支氣管肺癌的臨床研究[J] .臨床放射學雜志,2001,20(10):796-798.
[4] 鐘文昭,吳一龍,谷力加,等.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的Meta分析[J] .循證醫(yī)學,2002,2(2):67-70.
[5] Manoni A,MarinO A,Sperandi F,et al.Multicentre randomized phaseⅢ study comparing the same dose and schedule of cisplatin plus the same schedule of vinorelbine or gemcitabine in advanced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J] .Eur J Cancer,2005,41(1):81-92.
[6] Le Chevalier T,Brisgand D,Douillard JY,et al.Randomized study of vinorelbine and cisplatin versus vindesine and cisplatin versus vinorelbine alone in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results of a European multicenter trial including 612 patients[J] .J Clin Oncol,1994,12(2):360-367.
[7] Fossella F,Pereira JR,von Pawel J,et al.Randomized,multinational,phase Ⅲ study of docetaxel plus platinum combinations versus vinorelbine plus cisplatin for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the TAX 326 study group[J] .J Clin Oncol,2003,21(16):3016-3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