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青 ■http://yule.sohu.com/20101014/n275636960.shtml
金雞百花,風往哪里吹?
■文/楊青 ■http://yule.sohu.com/20101014/n275636960.shtml
本屆電影節(jié)的大片就是《唐吉可德》了,其余的片子連專業(yè)電影記者都聞所未聞。
與香港的金像獎和臺灣的金馬獎比起來,金雞獎同樣屬于專業(yè)獎項,但是自從與大眾性質的百花獎合二為一后,它在國內電影圈的影響力就有點像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一個電影獎項,按說是總結這兩年來國產電影的生產情況,表彰優(yōu)秀,獎掖新人,鼓勵后進,是一個行業(yè)之間的總結評比大會。但是國內的這個電影獎項卻把大量的時間花在了一年一換的地點上。說起來,地點的變換成了金雞百花獎最新鮮的因素。
這屆金雞百花獎開幕的新聞發(fā)布會上,組委會照例在回應媒體的質疑:今年不下雙黃蛋。
這樣的承諾很容易讓人想起牛奶產業(yè)承諾“我們不加超量的三聚氰胺”,飯店承諾“我們不用地溝油”,棉被生產廠家答應“我們不塞黑心棉”。本來是各行業(yè)生存和立足的常識,現(xiàn)在卻成了驕傲似的,被拿出來標榜。
一個標榜自己守著行業(yè)底線的獎項,會有什么樣的權威呢?而一個沒有權威的獎項,你又期待它會吸引多少電影人呢?
問題是就在承諾今年不下雙黃蛋、一個獎項只有一個得主的時候,組委會早就想好了變通的法子,多增加兩個獎項不就妥了?所以人家提早打招呼,除了最佳電影,還設了兩個優(yōu)秀。雙黃蛋提前就在獎項名目上臥著了。你不得不佩服組委會的人真是太有才了。
>> 新聞提示
10月12日,第19屆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在江蘇的一個小市江陰開幕。雖然提供了五星級酒店和超豪華轎車的接待規(guī)格,但開幕前走上紅毯的明星寥寥,人氣不旺成了眾多媒體詬病之處。
電影節(jié)除了看明星,最重要的內容是看影片。在中國的電影每年產出400多部,大中小型各種類型片層出不窮的前提下,本屆電影節(jié)的大片就是《唐吉可德》了,其余的片子連專業(yè)電影記者都聞所未聞。組委會主任康健民對此的解釋是:要讓中低成本電影見天日。聽上去關懷一片。但事實上讓中低成本的電影在哪里見天日才是問題的關鍵。中低成本的電影平常進不了影院,和觀眾無緣見面,到電影節(jié)上才想起來給它們一片天地,顯然是捉襟見肘的急就章。明眼人一下子就可以看出,中低成本的電影是在補那些不愿來的大片的空當。
至于“賀歲前夜”活動的取消,更是金雞百花獎人氣直落的顯著指標。按康健民的解釋,今年的賀歲片比去年謹慎很多,制片方給的資料沒那么及時,所以沒辦法舉行。這顯然是一個連編都沒耐心去編好的謊言。
以列入賀歲檔的影片《讓子彈飛》為例,早在今年5月舉辦的戛納電影節(jié)上,姜文就包機前去戛納,進行商業(yè)推廣。5個月過后,居然來不及參加國內的金雞百花獎。當然,組委會說資料給得不及時的不一定是指《讓子彈飛》。但如果以謹慎和資料給得不及時為理由的話,只能說明不管是賀歲片的導演制片方還是發(fā)行商,對國內這個號稱代表著電影界最高水準的電影節(jié)搭建的推廣平臺根本就瞧不上眼。一個電影節(jié)如果它的影響力對一部新片的上映和發(fā)行起不到任何助力作用的話,你就是提前一年通知,估計到時候也會有許多家資料準備不及時的制片方。
不過,從新聞發(fā)布會上傳出來的也不全是負面消息,比如王興東聯(lián)合三位編劇炮轟百花獎不設編劇獎。言辭激烈、氣勢如虹:“這是一次集體的忘恩負義,一次業(yè)界的過河拆橋,一次違背科學發(fā)展觀的評價,一次對百花獎歷史的背叛?!?/p>
我要是金雞百花獎的組委會一定要特設一個最佳推廣獎頒給王興東,或者干脆請他來做這個金雞百花獎項的形象代言人。因為每屆的金雞百花獎動靜兒最大的就數(shù)王興東了。在萬馬齊喑之時,王興東總是拍馬而出,炮彈十足,形成一個新的漩渦和看點。在金雞百花的新聞平淡得讓記者們無處下筆,連批評都毫無新意,年年批年年不改的時候,王興東的及時出馬是多么地讓人眼前一亮啊!
有人在意無疑是對這個獎項最高的評價。問題是這次我覺得王興東還是沒有爭到點子上,畢竟百花獎是一個群眾性的獎項,在圈里的專業(yè)人士對專業(yè)水準的金雞獎的編劇獎都無興趣過問的時候,一個專業(yè)編劇卻在意群眾投票選出的技術獎,能說明什么問題呢?是編劇集體受壓迫太久慌不擇路的傾訴?還是在業(yè)界得不到認可試圖從業(yè)余里找補的心理?這感覺就像打NBA的姚明非得在國內的CBA賽場上鬧著要設一個最有價值球員獎一樣,而且志在必得。有必要嗎?
近90家企業(yè)出資贊助5500萬,號稱史上最貴的金雞百花獎,在積重難返、缺少專業(yè)水準和吸引力的情況下,它的風到底吹向哪里?我不知道,你知道嗎?
聯(lián)系編輯:wangqian@blogweek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