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071 濟南軍區(qū)青島第二療養(yǎng)院 馬才順
口腔內窺鏡在“愛牙日”體檢宣教中的應用
266071 濟南軍區(qū)青島第二療養(yǎng)院 馬才順
目的提高體檢者對自身口腔健康狀況的認知程度,增強口腔疾病檢出者主動就診的意識。方法按隨機數字表法將156例體檢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8例。對照組按常規(guī)方法進行體檢宣教,觀察組在常規(guī)方法基礎上,采用口腔內窺鏡對口內狀況拍照記錄,結合圖像向患者講解。觀察體檢者對自身口腔狀況的認知程度及主動就診例數。結果觀察組經體檢宣教,認知程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主動就診例數顯著增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口腔內窺鏡能增強體檢者對自身口腔狀況的認知,促進患者主動進行疾病防治。
口腔內窺鏡;體檢宣教;應用
口腔體檢宣教是做好口腔疾病預防與控制工作的主要措施,有效的體檢宣教可使患者明確自身口腔的狀況。采用口腔內窺鏡對口內狀況拍照記錄[1],結合圖像向患者講解可提高其對口腔疾病的認識,領會早發(fā)現、早干預、早治療的重要性,及早糾正不良行為習慣,增強口腔防治意識[2],促進口腔健康。但在臨床上經常有體檢者因不能清晰了解自身口腔疾病的嚴重程度而錯失治療時機,嚴重者最終導致牙周牙髓的不可逆性病變[3]。由此可見,對疾病的認知是促使患者主動就診的主要因素。為提高對口腔狀況的認知程度,筆者在愛牙日體檢時結合口腔內窺鏡圖像進行體檢宣教,效果較好,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2009年9月20日我院派出4名口腔醫(yī)生與其他兄弟單位協作到廣場行口腔體檢和護牙知識宣教。我院醫(yī)生接診口腔體檢者156例,男92例,女64例;年齡27~76(50.7±2.5)歲。其中齲病42例(26.9%),楔狀缺損24例(15.4%),牙周病77例(49.4%),牙齒缺失18例(11.5%),口腔黏膜病12例(7.7%);其中患有兩種以上口腔疾病者17例(10.9%)。用隨機數字表法將體檢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8例。兩組性別、年齡、病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1.2 方法
1.2.1 宣教方法兩組均按常規(guī)方法進行體檢宣教,即口鏡檢查后采用宣傳圖冊或口頭指導[4]。對照組按常規(guī)方法進行體檢宣教,并記錄檢出的建議口腔治療的病例數和體檢后主動就診的病例數;觀察組除按常規(guī)方法外,結合口腔內窺鏡探頭對口內狀況的拍照紀錄進行指導,并記錄建議口腔治療病例數和體檢后主動就診病例數。
1.2.2 評價方法觀察兩組體檢者對自身口腔狀況的認知程度,統(tǒng)計主動就診的例數。于體檢結束時由專職護師查看體檢者的體檢診斷及建議,詢問體檢者對口腔狀況的認知,將認知程度分0~3度,0度為完全不理解;Ⅰ度為基本理解,表現為模糊地了解自身存在的主要口腔問題、所在部位、注意事項等;Ⅱ度為較高層次理解,表現為較清晰地了解自身存在何種口腔問題、它的外觀形態(tài)、所在的部位、程度、口腔問題的基本知識、致病因素、預防診治的措施等;Ⅲ度為完全理解,表現為清晰知道自身口腔健康的真實狀況,存在各種口腔問題的病因、部位、程度、能識別外觀典型的口腔問題,完全清楚早期預防診治措施的目的和價值、疾病的危害,以及治療預期結果等。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數據采用χ2檢驗。
兩組對自身口腔狀況的認知程度及疾病檢出者主動就診例數比較(表1)。
表1 兩組對自身口腔狀況的認知程度及疾病檢出者主動就診例數比較[n(%)]
統(tǒng)計結果顯示,觀察組認知程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疾病檢出后的主動就診率也顯著增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采用常規(guī)方法結合口腔內窺鏡所攝圖像形象直觀地講解,可提高體檢者對自身口腔狀況的認知程度,增強其主動防治的意識。
按常規(guī)方法進行口腔體檢宣教、疾病指導時,體檢者只能憑空想象疾病的情況及嚴重程度,無法清晰地認知自身口腔的真實狀況[5],往往容易忽視口腔問題的及早預防、治療,不能做到及時就診,錯失最佳的治療時機??谇粌雀Q鏡是一種可以進行口腔內攝像的微型近距離成像系統(tǒng),通過探頭口內拍照,可以將口腔黏膜及牙齦病損、牙齒表面的污漬、菌斑、牙石、齲齒等以圖像、視頻影像的形式采集和傳輸到顯示器上,讓體檢者直觀地看到自己所患口腔疾病的部位,嚴重程度,再加上醫(yī)生系統(tǒng)的講解,能夠更深刻地認知自身口腔的真實狀況以及疾病的危害,增強主動就診防治的意識;并且口腔內窺鏡可以存儲圖像,并有多種顯示模式,醫(yī)生可以將其他患者治療前后口內狀況的變化同時顯示在屏幕上,使體檢者看到治療后的明顯改觀,可以迅速建立起對自身所患口腔疾病的治療信心和對醫(yī)生醫(yī)術的信任,能夠更好地遵從醫(yī)囑[6]。最好在診治前、診治中,階段性為患者進行口內拍照并存儲好圖像,鼓勵患者進行對比、積極參與治療計劃的制訂,使患者由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訁⑴c治療,體現出了為患者服務的人文理念,滿足了患者的就醫(yī)需求,并提高了服務質量滿意度[7]。
[1]胡敏,周建學,陳恒.口腔影像設備的應用[J].醫(yī)療衛(wèi)生裝備,2006,27(7):46-49.
[2]安倩,張勇,蘇玉興,等.體檢639名口腔健康行為調查分析[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08,1(9):546-550.
[3]劉曉蕊.口腔健康教育在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的重要性[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09,7(16):4-5.
[4]劉文竹,李詠梅.門診口腔衛(wèi)生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J].實用醫(yī)藥雜志,2007,24(1):77-78.
[5]余波,周斌,童成剛,等.健康體檢市場的問題與對策[J].解放軍醫(yī)院管理雜志,2008,15(3):258.
[6]邢莉.開展口腔科門診健康宣教的體會[J].包頭醫(yī)學,2009,33(1):44-45.
[7]夏桂芬,徐梅芳,朱躍洲.門診服務滿意度調查分析[J].全科護理,2009,7(3):194-197.
1005-619X(2010)04-0343-02
2009-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