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俊哲1
(1.荊楚理工學院體育部 荊門 448000)
影響高校高水平男子三級跳遠各階段速度因素的運動參數(shù)分析
霍俊哲1
(1.荊楚理工學院體育部 荊門 448000)
通過高速攝影和錄像解析等方法對湖北省2008高校高水平男子三級跳遠運動員三跳各階段水平速度變化情況進行相關(guān)比較與研究,結(jié)果顯示,高校高水平男子三級跳遠運動員各時相水平速度在助跑、踏板、起跳、單足跳、跨步跳、跳躍等由于諸多因素造成水平速度降低,特別是跨步跳造成的損失成為影響總成績的關(guān)鍵。
高水平運動員;三級跳遠;三時相;水平速度;運動學參數(shù);男子
根據(jù)三級跳遠的技術(shù)原理,在三跳過程中水平速度損失會對總成績造成負面影響,而這對任何運動員來說又都是必然的。因水平速度損失部分轉(zhuǎn)化為各跳的垂直速度以延長騰空時間獲得遠度,我們強調(diào)關(guān)鍵是如何減少水平速度損失,保證必要的騰空高度又要盡量保持其水平速度。因此,合理配置與控制三跳水平速度,達到很好的向前性尤為重要。對我國部分高校男子高水平運動員而言,如何發(fā)揮和更好的利用三跳水平速度并加大騰起遠度就成為關(guān)鍵[1]。本文在研究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對部分高水平三級跳遠運動員三跳各階段進行高速攝像獲得某些運動學參數(shù)并分析整理,以期為運動訓練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
2008年湖北省高校高水平?jīng)Q賽暨水平測試上,高校男子三級跳遠前六名運動員,成績?yōu)?4.62~15.72m。同時獲得世界部分優(yōu)秀男子三級跳遠運動員某些運動學參數(shù)。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依據(jù)本文研究的內(nèi)容、目的和任務的需要,詳細查閱國內(nèi)外有關(guān)文獻資料并在中國期刊網(wǎng)查詢有關(guān)信息,對其進行有效的分析和利用,在總結(jié)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比較各優(yōu)秀三級跳遠運動員的某些運動學參數(shù),掌握我國高校高水平三級跳遠現(xiàn)狀及研究進程和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確定本文研究的起點。
1.2.2 錄像和錄像解析法
本研究采用兩架攝影機(JVC型)在2008年部分高校高水平?jīng)Q賽暨水平測試現(xiàn)場拍攝了運動員成功試跳的全過程,攝像機垂直與運動平面,固定在助跑道右側(cè),距運動平面45m,主光軸高度為1.25m,在整個拍攝過程中始終定焦定點;解析應用愛捷錄像解析系統(tǒng)對錄像進行解析,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濾波平滑處理計算有關(guān)運動學指標。
1.2.3 數(shù)理統(tǒng)計
本文對原始數(shù)據(jù)采用Excel電子表格和Foxpro數(shù)據(jù)軟件處理,用SPSS1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相關(guān)統(tǒng)計處理并對某些運動學參數(shù)進行了分析。
2.1 助跑速度損失變化分析
高校高水平運動員與世界優(yōu)秀男子三級跳遠運動員各運動學參數(shù)相比,無論是在助跑速度和最后2步還是對踏板與助跑的銜接上都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表1)。世界優(yōu)秀三級跳遠運動員助跑最后2步的長度和最后2步的起跳水平速度變化情況顯示,他們大部分運動員的步長從倒數(shù)第2步到倒數(shù)第1步都是減小的,有的運動員減小的距離較小,只有0.02m(高校0.33m),但有的運動員減小的距離達0.31m(高校0.43m),國外優(yōu)秀運動員平均減小值為0.16m(高校0.38m)[2]??梢哉f減小的距離已經(jīng)大,這說明世界優(yōu)秀男子三級跳遠運動員助跑最后2步的步長變化較小,基本保持較長的步長進行起跳。在起跳方面,我們可以看到部分運動員都是積極加速上板起跳,從助跑倒數(shù)第2步到倒數(shù)第1步速度增加的平均值為0.3m/s,而高校運動員是-0.25m/s,其中有幾名運動員速度增加值達到0.5m/s而高校達-0.38m/s,這說明運動員非常重視起跳前的積極加速,盡可能以最快的速度踏板起跳,以獲得很好的向前性和水平速度,為創(chuàng)造優(yōu)異成績作好充分的準備。而反觀我國高校運動員不增反減,這一增一減距離造成的助跑效果就相差很多,這也是高校運動員高度重視的一環(huán)。
從表中看,高校高水平三級跳遠運動員最后的平均質(zhì)心水平速度分別為倒2步8.83±0.14m/s,倒1步8.58±0.10m/s,總的呈下降趨勢。而世界優(yōu)秀運動員平均質(zhì)心水平速均呈加速趨勢,平均質(zhì)心水平速度倒 2步為 10.22±0.15m/s,倒 1步10.57±0.25m/s,最高達10.82m/s。這表明他們積極過板趨勢明顯,在起跳前沒有絲毫有意識的準備起跳動作[3]。
表1 高校高水平和世界優(yōu)秀男子三級跳遠運動員倒2、1步質(zhì)心水平速度與步長比較一覽表(單位:m,m/s,%)
2.2 三跳水平速度整體損失及有關(guān)參數(shù)變化比較
由于三次起跳是水平速度損失的主要階段,結(jié)合三跳距離和速度損失作進一步分析,高校高水平三級跳遠運動員的三跳距離和速度損失平均值為5.33m、4.20m、4.92m 和 0.78m/s、0.98m/s、3.32 m/s,比愛得華茲的 6.30m、5.56m、6.48m、和0.54 m/s、1.21m/s、2.05m/s、,從中不難看出 ,無論是距離還是速度損失,兩者各自前2跳差距有相似之處,較大的是在第3跳上[4]。高校高水平三級跳遠運動員的第3跳與第2跳距離和速度相差0.72m、2.34 m/s,愛得華茲為 0.92m、0.84m/s,顯然 ,愛得華茲的水平速度變化很小而高校高水平三級跳遠運動員的水平速度變化之大,足以說明其利用速度能力存在相當大的差距。水平速度損失多1.50m/s。分析表明,前2跳(尤其關(guān)鍵的第一跳)著地角偏大可能是直接造成三跳過程水平速度損失過大的主要原因。高校高水平運動員與世界優(yōu)秀運動員的水平速度分配存在明顯差異。高校高水平運動員單足跳的水平速度損失比率與世界優(yōu)秀運動員相比平均值高7.5%,差異呈顯著性(P<0.05),但就單足跳1跳的水平速度損失率(單足跳水平速度損失量3上板瞬間水平速度)兩者間差異并不具有顯著性,說明從整體來看高校高水平運動員似乎在單足跳中減少了水平速度的損失相對來說較小,但實質(zhì)并不是這樣,造成這種假象的原因可能是高校高水平運動員跨步跳損失了過多水平速度,使總損失量加大[5]。
表2 高校男子高水平與世界運動員三跳距離、速度對比一覽表
2.3 第二跳(跨步跳)各階段運動學參數(shù)比較分析
2.3.1 第二跳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參數(shù)變化探究
三級跳遠的總成績是3跳距離之和。從生物力學角度來說,影響每一跳距離的主要原因是各跳騰起初速度和騰起角度,這兩項指標又取決于人體離地瞬間垂直速度和水平速度的大小。所以,分析水平速度與垂直速度是互為影響的重要方面。首先,單足跳從助跑進入起跳,著地重心起伏小,移動平穩(wěn),著地瞬間重心向下垂直速度非常小(-0.365 m/s),減小了下肢的支撐負荷,有利于起跳。其次,從力學角度講,跨步跳時相,起跳腿著地瞬間,擺動腿角速度與起跳腿著地瞬間重心水平速度和著地角均呈顯著性相關(guān)(r=0.693,p<0.01;r=0.685,p<0.05),這說明起跳腿著地時,擺動腿角速度的增大會使身體重心水平速度相應增大,同時也使著地角增大(表3)。
表3 著地時擺動腿擺動角速度和大腿間夾角與著地角相關(guān)系數(shù)表
由表4我們知道,人體兩腿的運動是相向運動,在起跳腿著地瞬間,擺動腿的擺動和起跳腿的下壓扒地動作是個協(xié)調(diào)配合的過程,擺動腿在單足跳騰空階段的動作,雖然對身體重心不會產(chǎn)生任何動作效應,但是,擺動腿在交換腿后兩大腿間夾角達最大值時,借助已充分伸展的屈髖肌群有力收縮,以髖帶動大腿加速前擺,當起跳腿著地瞬間,擺動腿已接近起跳腿,擺動腿這一積極動作,會使起跳腿下壓后扒動作更迅速、更積極,從而有利于起跳腿積極落地。同時,起跳腿的積極下壓后扒會帶動髖關(guān)節(jié)反向運動速度的加快;使著地時送髖動作更充分、屈髖小、身體重心前移加快,有利于減小著地時的制動力,減少緩沖時間,增大著地瞬間的身體重心水平速度。跨步跳中的緩沖時間與著地時擺動腿擺動角速度存在顯著性負相關(guān)(r=-0.807,p<0.05),與著地時兩大腿間夾角呈顯著性正相關(guān)(r=0.659,p<0.05),說明,著地時兩大腿間的夾角小,著地時擺動腿擺動角速度大,能縮短起跳過程中的緩沖時間對加快起跳具有積極作用。
2.3.2 第二跳蹬伸階段各參數(shù)的對比分析
從表5得出結(jié)論,在跨步起跳蹬伸時相,高水平三級跳遠運動員與世界優(yōu)秀運動員的擺動腿平均擺動角速度、騰起初速度、蹬伸時間、騰起角、擺動腿的擺動幅度、起跳腳離地時水平速度、離地瞬間垂直速度、離地時兩大腿間夾角,經(jīng) T檢驗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從表5中同時可以看出,高水平三級跳遠運動員騰起角比優(yōu)秀運動員大1.4°,離地瞬間垂直速度比優(yōu)秀運動員大0.55m/s,經(jīng) T檢驗具有顯著性差異。高水平三級跳遠運動員起跳角比優(yōu)秀運動員小3.9°,離地時水平速度比優(yōu)秀運動員小1.72 m/s,離地時兩大腿間夾角比優(yōu)秀運動員小21.2°,經(jīng)T檢驗有非常顯著性差異;這說明高水平三級跳遠運動員在3項技術(shù)參數(shù)上與世界優(yōu)秀運動員差距很大,也說明高水平三級跳遠運動員擺動動作不夠積極,前擺不充分,蹬伸力度不夠,不能有效地提高騰起初速度。
表4 高水平與世界運動員跨步跳著地瞬間有關(guān)參數(shù)比較表
表5 跨步起跳階段部分參數(shù)比較一覽表
3.1 在訓練中高校高水平運動員助跑速度還要加強,技術(shù)自動化程度必須進一步完善,達到一定要求,堅決摒棄有意識的起跳造成速度下降。
3.2 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總成績與三跳的微觀因素(騰起初速度、著地角、著地水平速度、起跳幅度、離地時重心高度、著地時重心高度、離地時兩大腿夾角等)應該及時調(diào)整,特別是最后幾步由于拉大步或倒小步,使原有動作結(jié)構(gòu)遭到破壞進而踏跳與助跑銜接不協(xié)調(diào)。因此,對動作技術(shù)的細節(jié)要在平時訓練中發(fā)現(xiàn)并及時解決。
3.3 單足跳騰起角度偏大致使垂直速度增大,水平分速度下降,并導致向前性差。跨步跳重視不夠,一直以為第二跳為全程過度階段,使前后兩跳在起跳角度、大腿夾角、重心高度、擺動腿速度、蹬伸緩沖等一系列關(guān)鍵點脫節(jié)。
3.4 在認真研究與學習優(yōu)秀運動員的同時,必須對現(xiàn)有的問題如:技術(shù)不穩(wěn)定、素質(zhì)不夠、動作結(jié)構(gòu)不合理等,在各運動學參數(shù)的研究中嚴格對比與分析,加以改進,靈活多練。
3.5 很多文獻中已強調(diào)跨步跳在三級跳遠中的關(guān)鍵性,本文特別強調(diào)跨步跳決定性作用,主要是在高速運動中的銜接問題,既要保持水平速度又要產(chǎn)生合理的垂直速度,達到一定的騰空時間與距離。
3.6 運動員起跳緩沖、擺腿等能力還有待提高,往往是某一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卻始終回旋于技術(shù)上或找錯重點,因此要把“速度要速度、緩沖要能力、擺與蹬”貫徹到平時的訓練當中去。
3.7 高校高水平三級跳遠運動員最后2步質(zhì)心水平速度下降,必須注重動作技術(shù)熟練程度,重復助跑次數(shù)要足夠多,認真理解動作心理結(jié)構(gòu)定向,有意識地強化起跳動作。
1 全國體院教材委員會.田徑運動高級教程[M].第一版.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4:87-88
2 布呂格曼.第六屆世錦賽生物力學研究報告[J].田徑,1998(8):19-25
3 詹姆斯.冠軍的技術(shù)—各項生物力學分析(三級跳遠技術(shù))[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147-164
4 詹姆斯·海.詹姆斯博士談三級跳遠技術(shù)技巧[J].田徑,1996(4):32-35
5 吳國生等.對當今世界男子三級跳遠技術(shù)特征的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1997(4):56
Study on the Factors of the Speed Changes in
Different Stages on High Level Man-triple Jumping in Colleges
HUO Junzhe
(Physical Department of 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Jingmen,Hubei)
By comparing the speed changes in different moments of high level male-triple jumping in colleges with photographs and record analysis,this article shows that the level speed of male-triple jumping has decreas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help to run,pedal,rise to jump,the single foot jump,the stride jump,jump up etc,especially the stride jump which becomes the main factor for the result.
high level athlete;triple jump;three moments;level speed;kinetics parameter;male
霍俊哲(1965-),男,湖北荊門人,學士學位,副教授,研究方向:學校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