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金榮,王淑榮,姜亞民
(江蘇省徐州精神病院,江蘇徐州 221006)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慢性疾病,病因不明,具有病程長、進展緩慢和高致殘率等特點,大多數(shù)走向慢性、衰退。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思維貧乏、情感淡漠、意志行為減退、動作遲緩和社會退縮,這些癥狀稱為陰性癥狀[1]。此類患者住院時間長,社會功能明顯減退,對外界環(huán)境的興趣喪失,主動性缺乏,順從,不能表達感受,個人習慣、修飾及一般生活標準退化??咕癫∷幬飳﹃幮园Y狀改善不明顯的情況下,為探討陽性強化療法在慢性精神分裂癥中的康復療效,筆者對60例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了系統(tǒng)的陽性強化療法治療,以探討陽性強化療法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療效,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2007年2月~2008年10月,共收集符合入組條件的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60例。全部為男性患者,年齡25~57歲,平均(40.2±11.0)歲;病程 5~27年,平均(17.3±5.7)年;在我院住院1~7次。
60例患者經(jīng)臨床精神科醫(yī)師診斷均符合:①《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中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2]。②病程≥5年。③無嚴重軀體疾病,無明顯的錐體外系反應。④目前病情基本穩(wěn)定,無明顯陽性癥狀。⑤患者或監(jiān)護人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精神疾病。②有腦器質(zhì)性疾病、嚴重軀體疾病、精神活性物質(zhì)濫用及智能障礙的患者。
患者住院后首先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在病情穩(wěn)定2個月后入組。入組后只維持原有藥物,劑量一般不作較大調(diào)整且不合并其他治療的基礎上,對其實施陽性強化療法。在陽性強化療法前后采用陰性癥狀量表(SANS)[3],護士用住院患者觀察量表(NOSIE)[3]進行評估。針對患者具體行為(起床、洗漱、進食、服藥、睡眠、娛樂、擦桌子、拖地、洗刷餐具)制訂評分標準和等級,并向患者詳細說明,以患者洗漱為例,采用0~3分四級評分:如自行洗漱評3分,需護士督促洗漱評2分,需再三督促才洗漱評1分,拒絕洗漱評0分。每天進行評分,每周公布得分,根據(jù)相應的等級,當場給予適當?shù)莫剟睿缢?、香煙以及生活用品,并給予表揚、贊許、不定期組織外出活動。對不良行為予以扣分,減少或無實物發(fā)放,鼓勵其改正。幫助患者樹立對疾病康復的信心,以及維持用藥的意義,培養(yǎng)患者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做到自強、自立,樹立樂觀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
患者均繼續(xù)延用原抗精神病藥物,同時采用陽性強化療法為治療措施,進行6個月的觀察,在陽性強化療法治療前、治療6個月后分別由兩名經(jīng)專業(yè)培訓的精神科醫(yī)師(負責SANS)及四名護士(負責NOSIE)進行SANS,NOSIE量表的評定。具體評定方法:①SANS共有24個項目5個分量表,分別為情感平淡、思維貧乏、意志缺乏、興趣及社交缺乏、注意障礙;每個項目得分從0(無)~5(嚴重),分值越高,表示患者陰性癥狀越嚴重。②NOSIE,該量表共有30個項目分7項因子,即社會能力、社會興趣、個人衛(wèi)生、激惹、精神病表現(xiàn)、遲滯、抑郁,每個項目按出現(xiàn)的頻度分為0~4分的5級評分;根據(jù)上述各因子分的結果,再計算出總積極因素分、總消極因素分,總積極因素為社會能力、社會興趣、個人衛(wèi)生因子分總和;總消極因素為激惹、精神病表現(xiàn)、遲滯、抑郁因子分之和。
采用SPSS 11.5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 t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陽性強化療法治療前、治療6個月SANS、NOSIE結果分析見表1、2。由表1可知,陽性強化療法治療6個月后各因子分值均有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由表2可知,陽性強化療法治療6個月后總積極因素因子分值上升,總消極因素分值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表1 陽性強化療法前后SANS評分比較(±s,n=60)Tab.1 Comparison of the SANS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positive reinforcement therapy(±s,n=60)
表1 陽性強化療法前后SANS評分比較(±s,n=60)Tab.1 Comparison of the SANS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positive reinforcement therapy(±s,n=60)
P值t值項目 治療前8.66±1.25 13.64±1.26 10.17±1.47 10.29±1.21 9.27±2.35 53.13±3.77情緒平淡思維貧乏意志缺乏興趣缺乏注意障礙總分治療后6.35±2.47 11.41±1.01 9.61±1.27 6.74±1.34 8.46±2.71 41.27±2.87 5.24 7.31 6.97 6.76 3.42 10.76<0.01<0.01<0.01<0.01<0.01<0.01
表2 陽性強化療法前后NOSIE評分比較(±s,n=60)Tab.2 Comparison of the NOSIE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positive reinforcement therapy(±s,n=60)
表2 陽性強化療法前后NOSIE評分比較(±s,n=60)Tab.2 Comparison of the NOSIE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positive reinforcement therapy(±s,n=60)
項目 治療前36.28±11.32 73.67±15.67 112.33±8.27 t值P值總積極因素總消極因素總分治療后64.79±15.71 34.72±6.33 93.41±2.36 6.37 4.71 3.40<0.01<0.01<0.01
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雖然在住院過程中接受常規(guī)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療效卻不顯著,有的殘留精神癥狀,思維貧乏、情感淡漠、意志行為減退、孤僻內(nèi)向、社會功能嚴重受損,往往成為精神殘疾,導致衰退而無法回歸社會。多數(shù)患者需要長期甚至終生治療??咕癫∷幬镫m然能有效地控制陽性癥狀,但對精神分裂癥的陰性癥狀及社會功能缺損效果不明顯。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的發(fā)展,慢性精神分裂癥的康復問題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并采取了多種治療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療效。
陽性強化療法是行為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斯金納操作條件反射基礎上設計出來的行為矯正技術[4]。陽性強化療法作為一種矯正手段是用來提高正性行為的出現(xiàn)頻率,降低負性行為的發(fā)生頻率,一旦正性行為出現(xiàn),便對之進行強化,這樣就可以提高正性行為的發(fā)生頻率[5]。
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過程實際上是社會適應的過程,良好的刺激和訓練是保護和促進大腦恢復功能正常的必要條件。在不排除藥物治療的同時,對患者的積極行為實施陽性強化,能夠調(diào)動患者的潛能,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水平,整體活動水平,淡漠行為減輕。逐步糾正患者生活懶散、被動行為,延緩患者精神衰退。該行為療法簡單易行,患者得到鼓勵,提高參與的積極性,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陰性癥狀的改善、社會能力、社會興趣、個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抑郁情緒、淡漠和遲緩行為的緩解等都有明顯的效果。
本研究結果表明,對60例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陽性強化療法后,經(jīng)過6個月的觀察,SANS總分及各因子分均明顯低于治療前,NOSIE總分及總消極因素因子分值下降,總積極因素因子分值明顯上升。說明陽性強化療法對減輕患者精神衰退有明顯效果,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對慢性精神分裂癥的康復起到積極作用。
在實施陽性強化療法過程中,護士是這種治療的主體,是陽性強化療法的組織者和執(zhí)行者。通過實施陽性強化訓練,一方面密切了護患關系,強化了“以患者為中心”的觀念,提高了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護士業(yè)務技能,通過對患者的行為評估分析及制訂、采取相應的強化措施,鍛煉了護士,促使護士自覺學習,不斷提高業(yè)務技能,從而提高了護理服務質(zhì)量和護理管理水平,推動了功能制護理模式向整體護理模式的真正轉(zhuǎn)變。
[1]沈漁邨.精神病學[M].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508.
[2]中華醫(yī)學會精神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5-78.
[3]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94-101,214-223.
[4]袁清秋.醫(yī)用心理學[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1:160-167.
[5]馬瑩,顧瑜琦.心理咨詢技術與方法[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