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婷,戴光麟
(1.浙江工業(yè)大學辦公室,浙江杭州 310032;2.浙江工業(yè)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浙江杭州 310023)
國家精品課程評審指標體系及申報策略研究
朱 婷1,戴光麟2
(1.浙江工業(yè)大學辦公室,浙江杭州 310032;2.浙江工業(yè)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浙江杭州 310023)
文章對 2003-2009年《國家精品課程評審指標體系》的指標、分值、評審說明、主要觀測點、評價標準等內容進行比較分析,在此基礎上對如何提高國家精品課程申報質量提出建議。
精品課程;評價指標體系;申報
我國于 2003年開始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是該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2003年 4月下發(fā)《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教高 [2003]1號),計劃用五年時間 (2003-2007)建設 1500門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工作正式啟動。此后,教育部又計劃再建設 3000門精品課程,旨在利用現(xiàn)代化教育信息技術手段將精品課程相關內容上傳網絡并免費開放,以實現(xiàn)優(yōu)質教學資源共享。為檢測評審國家精品課程,教育部制定了《國家精品課程評審指標體系征求意見稿》,采用定性定量評價相結合,嚴格評比申報課程,以推動各高校精品課程建設,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提高。
通過對 2003-2009年《國家精品課程評審指標體系》的分析,發(fā)現(xiàn)各年的評審說明、主要觀測點、評價標準、指標劃分等內容上以及指標的分值權重分布上都有所不同,具體分析如下:
1.“指標說明”穩(wěn)中有變??v觀歷年《精品課程評審指標說明》,多數(shù)內容沒有變化,但也不能忽視個別差異。如在指標制定的理論依據(jù)上,2007-2009年的說明中補充了與此依據(jù)密切相關的最新文件——《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和《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說明國家通過精品課程建設來提高教學質量的決心之大、重視之深。又如2003-2004年提出“核心指標”得分要求 (C級以上),但在 2005-2009年中沒有這一說明,淡化核心指標的說法,使得評審更注重全面性。
2.“指標項目”更趨合理。一級指標除“課程特色”外均無變化。2003-2004年僅有“課程特色”,2005-2007年增加了“政策支持”,2008-2009年又增加了“輻射與共享”。二級指標中除原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外,2006年以后增加了“教學設計”,相應地也有其主要觀測點和評價標準。這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3.“主要觀測點”更加具體?!敖虒W內容”的主要觀測點從 2005年起分為理論內容設計和實驗內容設計,符合當前國家重視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和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教育理念。在理論內容設計中,2005年強調“教學內容新穎,有底蘊”;2006年強調“教學內容符合學科要求,知識結構合理,注重學科交叉”,反映了現(xiàn)代科學高度綜合化與分化發(fā)展的趨勢。在“教學方法與手段”主要觀測點上,2005年后刪除了“考試方法改革”,而強調“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2006-2009年繼續(xù)維持教學理念與教學設計、多種教學方法的使用及教學效果、信息技術的應用三方面內容。
4.評價標準要求更高。2008-2009年實踐教學已融進課程內容指標,強調“實驗課程內容的技術性、綜合性和探索性的關系處理得當,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說明實踐教學是課程內容不可分割的部分。在“教學效果”上,2003-2004年對“課堂實錄”的評價標準是“儀態(tài)端莊、聲音清晰、富有教學激情,課堂教學氣氛活躍,學生參與程度高,師生互動效果明顯”;2005-2007年強調“講課有感染力,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給學生思考、聯(lián)想、創(chuàng)新的啟迪”;2008年表述為“能啟迪學生的思考、聯(lián)想及創(chuàng)新思維”;2009年則更具體,“能有效利用各種教學媒體、富有熱情和感染力地對問題進行深入淺出地闡述,重點突出、思路清晰、內容嫻熟、信息量大;教學內容能反映或聯(lián)系學科發(fā)展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能啟迪學生的思考、聯(lián)想及創(chuàng)新思維?!边@些變化對教師課堂教學效果提出了更高要求,對教師教學水平和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
1.一級指標分值變化較大。如表 1所示,2003-2009年指標體系的框架變化不大?!敖虒W隊伍 ”、“教學內容 ”、“教學條件 ”、“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效果”五部分合計 100分,占 80%;特色評價項目內涵不斷豐富,分值 100,占 20%。一級指標的權重有一定變化,2003-2004年五項一級指標的權重比較平均,隨后幾年有所變化,到2009年又趨向均衡。從各一級指標平均權重來看,“教學內容”較高占 23.3%,“教學隊伍”始終保持 20%,“教學條件 ”、“教學方法與手段 ”、“教學效果”均在 20%以下,權重比較穩(wěn)定僅有小幅波動。由此可見,“教學內容”無疑是精品課程中最值得關注的項目,是教育的核心內容;“教學隊伍”也是歷來相對重視的項目,學校都會通過建立長效機制來保證教學隊伍數(shù)量充足、結構合理、水平層次高,滿足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另一部分,“特色評價”是附加內容中始終保留的一個項目。由于評估指標體系的基本內容要求比較明確,可以看作是“規(guī)定動作”,而特色項目則類似于“自選動作”,各課程可以根據(jù)課程、教師隊伍和授課學生的特點來建設具有自己特色的課程。所以這個項目賦予整個評估指標體系很強的開放性。2003-2004年的附加內容只有“課程特色”一項,2005年增加“政策支持”項,分值分別為 80分和20分,2007年比例發(fā)生變化,特色分值縮減為 50分,政策支持增加到 50分,2008年附加內容更加豐富,增加了“輻射共享”項,三項一級指標“特色”、“政策”、“共享 ”的分值比例也變成 4∶3∶3,基本均衡,形成了課程自身特色建設、學校政策保障、課程開放共享三個方面齊頭并進的格局。
表 1 2003-2009年一級評價指標分值表
2.二級指標分值變化較小,內涵更科學。表2為 2003-2009年綜合評價二級指標的分值及變化情況 (特色評價僅有一級指標)。由表可見,二級指標在歷年分值分布上相對穩(wěn)定,但個別指標也有明顯變化。平均分值來看,“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組織”、“教學改革與教學研究”、“課程負責人與主講教師”、“教材及相關資料”所占分值明顯高于其他二級指標,這些指標是國家精品課程考核與評價的重點,也是建設工作中的難點。具體分析如下:
(1)“教學隊伍”從 2003-2009年始終保持三個二級指標:“課程負責人與主講教師”、“教學隊伍結構及整體素質”、“教師教學改革與教學研究”,格局未變,權重變化亦不大,但 2008年“隊伍結構及整體素質”的評估標準表述中增加了“鼓勵有企業(yè)背景的教師參與教學團隊”,鼓勵校企合作,鼓勵理論知識同實際工作相結合。2009年“課程負責人與主講教師”權重由 8分變?yōu)?6分,雖然權重下降,但要求更明確,增加了“課程負責人近三年主講此門課程不少于 2輪”的表述,明確要求課程負責人切實投入課程講授,腳踏實地帶領團隊進行課程建設。2009年“教學隊伍結構及整體素質”權重由 4分上升為 6分,并增加了前 6年均未提及的“學緣結構”要求,從而要求課程盡量避免“近親繁殖”,鼓勵引進新的學術資源使課程建設更富活力。另外,2009年“教學改革與研究”增加了“有省部級以上的……規(guī)劃教材”要求,引導課程團隊有意識地總結教學、教研、教改過程中的經驗,形成固化成果??傮w來看,“教學隊伍”一級指標基本保持穩(wěn)定狀態(tài)。
表 2 2003-2009年綜合評價二級評審指標分值表
(2)“教學內容”從 2003-2007年均有三個二級指標:“課程內容設計”、“教學內容安排”、“實踐教學內容與方法”,2008年起“實踐教學”二級指標被取消,相關內容分別融入“課程內容”和“教學內容組織”指標之中。整體來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本應并重,但因不同學科、專業(yè)、課程的實踐教學比重不同,把“實踐教學”作為二級指標單列并賦予權重會對實踐教學任務比例小的課程不公,二級指標調整后可根據(jù)不同課程的性質和特點靈活掌握進行評估,從而減輕課程性質不同帶來的不公平性。分值上看,2008-2009年“教學內容”總權重降為 20分,但指標設置更為科學,在課程內容總體設計上提出要求,具體內容則根據(jù)理論課、實驗課的不同特點分別予以規(guī)定,更符合課程建設的邏輯過程?!敖虒W內容組織與安排”增加了“鼓勵開展相關實習、社會調查及其他實踐活動,成效顯著”的表述,要求課程在組織安排上切實加強學生實踐活動的開展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且收效顯著。總體來看,精品課程評估指標體系在“教學內容”方面改進明顯。
(3)“教學方法與手段”變化較大,2006年起增加了“教學設計”二級指標,表述為“重視探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能根據(jù)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對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進行設計?!毙略鲋笜藷o疑是對后兩個二級指標的引領?!敖虒W方法”2006年增加了“重視新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和教學方法的改革”的表述。另外,2007年起“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開始共享權重 12分,2008年 10分,2009年又恢復到 12分,變相降低了這兩個有一定重復內涵的二級指標權重,但保持了“教學手段”指標單列,鼓勵教師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開展教學活動。
(4)“教學條件”下設三個二級指標:“教材及相關資料”、“實踐教學條件”、“網絡教學環(huán)境”。2008年起“教材及相關資料’、“實踐教學條件”共享 10分權重,“網絡教學環(huán)境”獨占 10分權重;評估要求上看,2008年前的表述一般要求網絡教學“初具規(guī)模、經常保持更新、運行機制良好和在教學中確實發(fā)揮作用”等,而 2008年要求“建有教學資源豐富、功能比較齊全、運行良好的課程網站,并能有效共享”,層次顯著提高,2009年更為嚴格,表述為“學校網絡硬件環(huán)境良好,課程網站運行良好,教學資源豐富,輔教、輔學功能齊全,并能有效共享”,首次對網絡教學硬件設施提出明確要求,意欲引導高校將精品課程資源通過網絡共享,引導教師學生拓展課堂外的時間空間,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和“學”。由此來看,網絡教學條件將是未來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考察的重點。
(5)“教學效果”二級指標構成穩(wěn)定,僅權重略有變化。2008-2009年“同行及校內督導評價”縮減為 4分,“錄像資料評價”2008-2009年重回最高 8分,課堂教學是教學設計、方法和手段的具體體現(xiàn),也是評價教學效果最直接的方法,因此“錄像資料評價”歷年都是評價教學效果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另外,2009年“同學評價”權重提高到 8分,評估標準也要求“學校教務部門出具近三年學生評教數(shù)據(jù)的佐證材料”,學生是教育的直接接受者,同學評價始終是教學效果的重要依據(jù)。
綜合來看,歷年的《國家精品課程評估指標體系》體現(xiàn)了“總體穩(wěn)定,適當調整”的特點,指標體系框架、大部分指標項、觀測點和評估標準變化不大,指標項、權重、評估標準等的微調也是根據(jù)不同時期的重點建設目標給予適當?shù)膬A斜。
首先,要深入研究已經入選的課程,避免申報已入選精品課程的同類課程,2010年的精品課程申報文件鼓勵不同種類課程和入選門數(shù)較少專業(yè)的課程進行申報,所以,鼓勵小學科申報是今年和今后幾年申報與評選工作的一大重點。學校要認真解讀文件精神,有目的、有側重地遴選能代表學校優(yōu)勢專業(yè)的課程參選國家級精品課程。
課程負責人是精品課程的靈魂,應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教學實踐經驗,其職稱、教學效果、教學科研成果,是否獲得過一些相關的獎勵和獎項、在教學中編寫了哪些教材等對于課程的申報都尤為重要①陳仲利,2010國家級精品課程申報解讀.www.jingpingke.com.2010-02-24.。需要關注的一點是近幾年的評審都傾向于教學第一線的教師,2009年開始評審條例中特別增加了“課程負責人近三年主講此門課程不少于 2輪”的要求,這個“2輪”的新規(guī)定就是要負責人具有較好的授課時長,強調并且提高了教師的實際授課要求。另一個重要方面,課程在建設過程中是否具備一支職稱、學歷、年齡結構合理、人員穩(wěn)定、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教學梯隊,教學隊伍中是否配備足夠數(shù)量的輔導教師和實驗教師或者有實踐經驗的兼職教師和外聘教師等,教學團隊的合理構建和良好組成對教學質量的穩(wěn)定和提高都是息息相關的。
教學大綱既是參評課程教學的指導性文件,又是指導學生自學的綱要。參評申報書中應系統(tǒng)完整地體現(xiàn)本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大綱,大綱除了對本課程基本內容提出明確要求外,還應根據(jù)學科的發(fā)展加以更新,提出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措施,闡明本課程與有關課程的聯(lián)系,充分體現(xiàn)優(yōu)化課內,強化課外,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精神等要素。另一方面,通過申報材料、課程網站和課堂視頻相結合,盡可能展示通過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將傳授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很好結合以及在實踐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1]。
課程特色非常重要,在評審指標中占 20%的分數(shù),沒有特色一切無從談起。學校要突出申報課程的特色和優(yōu)勢,突出創(chuàng)新,表述盡可能體現(xiàn)其獨特性、新穎性和不可替換性,同時將其重要性、迫切性和不可或缺性進行文字凝練。比如,將課程在加強教學內涵建設、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轉變學生學習觀念、促使教師更多投入教學等方面進行總結和梳理,突出那些有獨創(chuàng)性的、并對同類課程建設具有積極引導意義和實踐借鑒作用的課程建設、課程改革和課程教學成果,盡可能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人優(yōu)我特,人特我新”②陸國棟,教學改革與精品課程建設申報與共享.www.jingpingke.com.2009-06-11.。
精品課程在申報時提供的最重要的兩項材料就是申報表與課程網站,專家依據(jù)此兩項進行評審。要想獲得較高的評價,此兩項的內容一定要一致、新穎。精品課程網站是展示、共享課程建設成果的重要平臺,也是評審專家了解課程的重要途徑,因此,課程網站的設計與創(chuàng)建的成功與否是國家級精品課程成敗的關鍵所在。另外,按照《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工作實施辦法》規(guī)定,每門國家精品課程上網內容的年度更新比率不得低于10%,2008年的評審指標中,又在一級指標“特色”的附加內容中增加了“輻射及共享”指標,而共享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課程網站來實現(xiàn),因此,申報精品課程的網站必須保證瀏覽便捷、界面科學合理美觀、網絡通暢、內容實時更新[2]。
教學視頻是精品課程網站上最直接反映教師教學水平與課程教學特點的內容,因此,必須在指標體系的標準下精心規(guī)范制作,將教師水平與課程特色充分地展現(xiàn)出來。國家級精品課程申報時要求有不少于 3名主講教師不少于 45分鐘的視頻,用于評價主講教師個人的實際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首先,教師要精選教學內容,選擇那些最能體現(xiàn)學科特點、最能反映學科前沿和教師教學研究成果的內容;其次,要組合教學媒體,使黑板與多媒體等現(xiàn)代教育手段有機結合,精心制作教學課件。另一方面,授課視頻的制作技術也至關重要,首先得選擇好的攝像機,選擇好的主機機位,教師和攝像師在拍攝前對整個教學過程作一“導演”,拍攝時應注意光線,要跟蹤拍攝主體,同時多進行一些鏡頭的推拉變換,編輯時多加入一些學生的互動鏡頭,增加視頻的吸引力。視頻在網站上播放時,要確保視頻的清晰度和播放速度達到一個最完美的平衡點[3]。
綜合來看,申報課程的水平和層次最終是通過申報表及適當?shù)淖糇C材料來表現(xiàn),申報表填寫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精品課程申報的成功與否。在填寫前學校要仔細研究國家精品課程評價指標體系,從宏觀上理清基本思路,理清表中各欄目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然后規(guī)范填寫,做到言之有物、前后呼應。同時,將各類佐證材料 (如同行評價、學生評價、獲獎證書等)作為第三方信息予以說明,這樣才能使得申報材料充實、飽滿、真實和富有競爭力。
[1]鐘漢華,孫榮鴻.精品課程的要求及申報技巧[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14):129-201.
[2]趙顏,鄭錫偉.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精品課程制作的整合研究[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08,(1):185-188.
[3]夏志強,衛(wèi)平.高校精品課程授課錄像制作研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7,(19):54-55.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national excellent courses from 2003 to 2009,including index,score,review notes,the main observation points,evaluation criteria,etc.On this basis,it puts for 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application for national excellent courses.
Key words:excellent course;evaluation system;application
(責任編輯:薛 蓉)
A Study of Evaluation System and Application Strategies of National Excellent Courses
ZHU Ting1,DAI Guang-lin2
(1.GeneralOffice,Zhejiang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hou 310032,China;2.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Zhejiang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hou 310023,China)
G423.04
A
1006-4303(2010)02-0143-05
2010-04-15
朱 婷 (1977-),女,浙江安吉人,助理研究員,碩士,從事高等教育研究;戴光麟 (1979-),男,浙江寧波人,講師,碩士,從事高等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