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丹,郭志強,孫士林,張建昌
(浙江省寧波市大橋生態(tài)農業(yè)有限公司,浙江 慈溪 315326)
近年來,國內外先后培育成功了黑色馬鈴薯。隨著園區(qū)農業(yè)及觀光采摘型農業(yè)在各地興起,對特色馬鈴薯品種的需求逐漸增加[1],黑色馬鈴薯迅速成為市場的寵兒。黑色馬鈴薯營養(yǎng)豐富[2],它含有20%左右的蛋白質,包括18種氨基酸,含有維生素C、維生素B、維生素 A等8種維生素和磷、鐵等10多種礦物元素及人體所需的重要微量元素硒,并且含有大量功效奇特、藥用價值較高的花青素。
寧波市大橋生態(tài)農莊地處杭州灣南岸灘涂地,土壤鹽堿化嚴重,經改良,已基本符合馬鈴薯種植要求。作為國家級旅游景區(qū),為加快品種更新,進一步提高馬鈴薯產量與品質,2009年春進行了黑色馬鈴薯品種引進及比較試驗,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試驗地點在寧波市大橋生態(tài)農莊種植基地,該區(qū)域為海涂圍墾地,土壤 pH值9,土壤鹽堿化,次生危害較重。
黑色馬鈴薯品種為黑美人、黑寶珍1號、澳洲黑紫馬鈴薯,以常規(guī)品種東農303為對照 (CK)。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重復3次,小區(qū)面積32 m2。每個小區(qū)2畦,每畦種植2行,株距25 cm,每個小區(qū)種植160株。
試驗畦寬帶溝1.6 m,畦高25 cm。2月5日播種,地膜覆蓋。基肥施腐熟農家肥15 t·hm-2和三元復合肥 (N、P、K各 15%)0.45 t·hm-2。田間管理按常規(guī)方法進行,適時收獲。
調查生育期,地上部分農藝性狀、薯塊生長狀況以及產量構成。
由表1可以看出,黑美人生育期最短,僅為89 d,其次為黑寶珍1號為 93 d,東農303最長為105 d。黑美人出苗情況最好,東農303和黑寶珍1號出苗情況較好,澳洲黑紫馬鈴薯相對稍差。黑寶珍1號長勢最旺,株高為50 cm,主莖數(shù)為6個;其次是澳洲黑紫馬鈴薯,株高為57 cm,主莖數(shù)為5個,黑美人株高36 cm,主莖數(shù)為4個。
單株結薯個數(shù)黑美人、黑寶珍1號和澳洲黑紫馬鈴薯均明顯少于東農303,但是平均單株薯塊重黑美人和澳洲黑紫馬鈴薯要高于東農303,黑寶珍1號低于東農303(表2)。黑美人塊莖整齊,薯形橢圓,薯皮光滑黑色,肉黑紫色;黑寶珍1號為長橢圓形,皮與肉為深紫色或黑紫色;澳洲黑紫馬鈴薯皮與肉為紫紅或淺紫色。芽眼最淺的是澳洲黑紫馬鈴薯,最深是黑寶珍1號,黑美人和東農303一般。
大中薯在市場上一般表現(xiàn)為商品性較好,由表3可以看出,各品種的大中薯率:黑美人最高,為78.7%,東農303其次,為73.5%,黑寶珍1號為67.3%,澳洲黑紫馬鈴薯最低,為59.8%。大中薯重量比例:黑美人占93.8%,東農303占90.1%,黑寶珍1號占90.5%,澳洲黑紫馬鈴薯占93.2%。由此可以看出,黑寶珍1號薯塊大小差異最大。
表1 不同馬鈴薯品種生育期與植株性狀比較
表2 不同馬鈴薯品種塊莖性狀比較
表3 不同馬鈴薯品種塊莖大小比較
由表4結果可以看出,供試品種的產量從高到低依次是黑美人、東農303、黑寶珍1號和澳洲黑紫馬鈴薯。其中黑美人比對照東農303增產6.3%,達顯著水平;黑寶珍1號比對照減產8.6%,達顯著水平;澳洲黑紫馬鈴薯 比對照減產14.7%,達極顯著水平,可見黑美人品種比較適宜在鹽堿地種植。
表4 不同馬鈴薯品種塊莖產量比較
試驗結果表明,在土壤鹽堿性較重的情況下,黑色馬鈴薯品種黑美人生長期短,出苗率高,長勢最旺,分枝數(shù)適中,株型好,大中薯率較高,產量高,塊莖皮與肉為深紫色或黑紫色,市場商品性好,經濟效益好,可進行大面積推廣。澳洲黑紫馬鈴薯生育期中等,塊莖整齊度中等,皮與肉為紫紅和淺紫色,薯皮光滑,芽眼淺,商品薯率高,但產量低,不適合在鹽堿地區(qū)種植。黑寶珍1號生育期短,但產量低,薯形差異較大,且芽眼較深,建議可進一步試種觀察。
[1]胡利君.黑色馬鈴薯[J].北京農業(yè),2006(2):40.
[2]胡利君.黑色馬鈴薯栽培技術[J].新農業(yè),2007(4)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