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宏萍,陳岷(1.瀘州醫(yī)學院附屬中醫(yī)醫(yī)院,瀘州市 646000;.四川省人民醫(yī)院,成都市 610031)
循證藥學在外科ICU抗真菌治療中的臨床應用
沈宏萍1*,陳岷2(1.瀘州醫(yī)學院附屬中醫(yī)醫(yī)院,瀘州市 646000;2.四川省人民醫(yī)院,成都市 610031)
目的:查找循證藥學證據(jù),解決臨床用藥問題,比較抗真菌藥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個體化用藥。方法:通過對1例ICU腎移植術患者抗真菌治療,檢索數(shù)據(jù)庫,查找相關的系統(tǒng)評價、隨機對照試驗等,并對所獲得的證據(jù)進行質(zhì)量評價。結果與結論:檢索到系統(tǒng)評價3篇,安全性比較的隨機對照試驗1篇。各種抗真菌藥的抗菌譜略有不同,各有特點,但是總體的病死率和反應率沒有顯著性差異,兩性霉素B的不良反應率最高,棘白菌素類的不良反應率最低。臨床藥師根據(jù)患者特殊性和病情特點選擇了合適的藥物,療效顯著。
循證藥學;臨床藥師;抗真菌藥
重癥監(jiān)護病房(ICU)是一個集中救治危重患者的特殊場所。ICU患者發(fā)生院內(nèi)感染的危險性明顯高于普通病房患者。采取有效預防措施和抗菌藥物治療,減少ICU的院內(nèi)感染已成為臨床的迫切需要。隨著廣譜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真菌感染成為日益嚴重的問題[1,2],而應用循證藥學方法關注其不良反應以及根據(jù)藥動學進行個體化給藥成為臨床藥師的一項工作重點。
患者,女,61歲,因“腰痛10+年,肌酐升高1+年”入院,10年前當?shù)蒯t(yī)院診斷為“慢性腎炎”,一直服用復方α-酮酸片、尿毒清等藥物,癥狀有所好轉。
1年前,患者發(fā)現(xiàn)肌酐明顯升高,彩超提示“雙腎萎縮”,血壓升高,開始血液透析每周2次、促紅素細胞注射液每周1次、補鈣等治療,近期夜尿次數(shù)增多,尿量減少,伴乏力、頭痛、胸悶氣緊,為求進一步治療,考慮腎移植術入院治療。術前診斷:(1)慢性腎功能不全,尿毒癥;(2)腎性高血壓,腎性貧血。
患者于2008年11月18日行“左髂窩腹膜外同種異體移植術”,手術順利。術后給予抗生素抗感染及止血、抑酸、補液支持及免疫抑制治療:甲強龍500 mg,qd;嗎替麥考酚酯分散片1 g,bid;環(huán)孢素125 mg,bid,三聯(lián)抗排斥反應,予脂肪乳及白蛋白支持。術后行每周2次血液透析,定期檢查環(huán)孢素血藥濃度,調(diào)整用藥劑量。術后肌酐值:357.9 μmol·L-1。
2009年2月1日換用他克莫司膠囊后6 d出現(xiàn)腹瀉癥狀,水樣黏液便,每日數(shù)十次,大便培養(yǎng)出粗大芽孢桿菌,痰涂片見真菌孢子。
2月2日出現(xiàn)體溫升高,38.7℃,全胸部及全腹CT顯示:雙側中上肺可見斑片影,磨玻璃影及小葉內(nèi)質(zhì)增厚,考慮肺水腫或炎癥;雙側胸腔少量積液,右側較多。主動脈窗淋巴結顯示:心影增大,心包少量積液,肝周、盆腔積液,移植腎積液,雙腎萎縮,膽囊壁水腫,全身軟組織水腫,腹腔積液。2月5日復查肌酐285.9 μmol·L-1,血常規(guī)白細胞4.26×109·L-1。
診斷為同種異體腎移植術后,移植腎功延遲恢復,腹瀉,肺炎,心功能不全,高血壓心臟病,心律不齊。
治療:停用他克莫司,改用環(huán)孢素,磺胺0.48 g,bid,限制補液量,維持水鹽平衡。2月5日開始出現(xiàn)血氧飽和度低(89%),代謝性酸中毒,呼吸35~40次·min-1,血氣分析提示:1型呼吸衰竭,2月8日轉入外科ICU進一步治療。
入住外科ICU以后,鎮(zhèn)靜,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血氧飽和度98%;給予利奈唑胺、氟康唑、注射用頭孢哌酮/舒巴坦和磺胺抗感染,烏司他丁抑制炎性反應,靜脈及腸內(nèi)營養(yǎng)支持;同時行血培養(yǎng)和痰培養(yǎng);常規(guī)血液透析。
此過程中醫(yī)師詢問臨床藥師:是否選用抗真菌藥物?選用何種抗真菌藥物?如何使用?
*副主任藥師。研究方向:臨床藥學。電話:0831-2036088。E-mail:zyszshp@163.com
應用循證藥學時,一個能有效利用現(xiàn)有文獻資料有助臨床決策的問題應包含4部分內(nèi)容:患者或問題(population)、干預措施(intervention)、對照干預措施(comparison)及結局指標(outcome),即PICO原則。為此,我們按照PICO原則將最初的臨床問題轉換成如下形式:P:入住ICU的或者進行了器官移植的真菌感染的患者;I:使用抗真菌藥物;C:抗真菌藥物;O:有效性、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給藥方案,劑量選用。
檢索數(shù)據(jù)庫包括Medline/PubMed、Cochrane central、《荷蘭醫(yī)學文摘》、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數(shù)據(jù)庫(SCI-E)、Current Content Connect和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shù)據(jù)庫(CBMdisc)、CNKI、維普數(shù)據(jù)庫、萬方數(shù)據(jù)庫。檢索時間從1966年起到2008年9月15日止。
真菌感染(fungal infection)、抗真菌藥物(Antifungal Agents)、有效性(effctiveness)、安全性(safety)。
納入標準:納入隨機對照試驗、患者為真菌感染的患者、干預措施為使用抗真菌藥物治療。
根據(jù)牛津循證醫(yī)學中心治療和不良反應研究的證據(jù)分級標準,首選多個隨機對照試驗(RCT)的系統(tǒng)評價和單個大樣本的RCT(Ⅰa級證據(jù));若無,則選擇隊列研究的系統(tǒng)評價和單個隊列研究,逐級降低。據(jù)此,我們對檢索到的文獻通過逐篇閱讀題目和摘要,并排除重復文獻,從中篩選出了與臨床問題密切相關的與安全性相關的3篇系統(tǒng)評價[2~4]和1篇RCT[5]。
通過閱讀所搜尋到的文獻,對所獲得證據(jù)的真實性、重要性和實用性進行評價,主要指標包括是否隨機,是否進行了隨機分配隱藏,是否采用盲法和基線是否可比。
3 篇系統(tǒng)評價[2~4]提出的研究問題清楚,有明確的納入和排除標準(均為RCT),檢索文獻較全面,文獻質(zhì)量評價標準統(tǒng)一恰當,可重復性好,見表1;1篇安全性RCT[5]樣本量較大,共納入537例患者,采用的是1∶1計算機種子隨機方法,對試驗的實施者和督導者實施盲法,實施了分配隱藏,因此從方法學來說,偏倚較小,結果較可信。
表1 3篇系統(tǒng)評價質(zhì)量評價一覽Tab 1 Quality evaluation of 3 systematic reviews
4.2.1 系統(tǒng)評價。Gafter-Gvili A等[3]系統(tǒng)評價最終納入15個RCT,共3 265例患者。1993~2007年的15個RCT比較伏立康唑與兩性霉素B、伊曲康唑、兩性霉素B+伏立康唑在病死率、治療的失敗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上的差異,結果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749例患者中,7個RCT顯示在微生物學清除失敗率上,兩性霉素B和兩性霉素B+伏立康唑優(yōu)于單用伏立康唑,二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相對危險度(RR):1.52,95%可信區(qū)間(CI):1.12~2.07)。1 113例患者中,4個RCT顯示因為不良反應而中斷試驗幾率上,伊曲康唑明顯少于其它的抗真菌藥(P=0.006)。
Playford EG等[2]通過14個RCT在器官移植患者中比較了唑類和兩性霉素B脂質(zhì)體在總體病死率、真菌定植率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上的差異,結果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Mills EJ等[4]通過7個RCT的965例患者比較了唑類和兩性霉素B反應率(RR:0.87,95%CI:0.78~0.96,P=0.007),結果唑類優(yōu)于兩性霉素B。
4.2.2 安全性比較。1篇有關安全性的RCT中[5],棘白菌素類優(yōu)于兩性霉素B脂質(zhì)體,在寒戰(zhàn)、血肌酐升高、背部疼痛方面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兩性霉素B在所有抗真菌藥物中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是最高的[4]。
該患者為腎臟移植術后患者,腎功能恢復延遲,并發(fā)肺部感染,同時使用免疫抑制劑,多日來使用高檔抗生素,在抗感染無效,并且痰涂片見真菌的情況下,高度懷疑有真菌感染,且必須考慮曲霉菌的感染。
根據(jù)ICU真菌指南,對患者特殊情況,病原學特點,藥物的藥效學、藥動學特點及對肝腎功能的影響等進行分析。根據(jù)《重癥患者侵襲性真菌感染(IFI)診斷和治療指南》,ICU患者IFI的病原菌主要包括念珠菌和曲霉菌、隱球菌、毛霉。ICU患者IFI仍以念珠菌為主,其中白色念珠菌是最常見的病原菌,但侵襲性曲霉菌感染的發(fā)生率也在逐漸上升,其病死率高,是免疫功能抑制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經(jīng)驗性真菌治療的適應證是:(1)新的發(fā)熱或持續(xù)性發(fā)熱伴白細胞升高。(2)除外尿路、肺、實質(zhì)臟器、膿腫、鼻竇、傷口等細菌感染。(3)更換抗生素,療效不佳。(4)高?;颊咛狄海蛞褐邪l(fā)現(xiàn)真菌、菌絲。(5)高?;颊咄瑫r在2個部位、2次以上找到真菌。對于免疫功能抑制的重癥患者應該進行抗真菌藥物的預防治療(A級)。因此應該使用抗真菌藥進行經(jīng)驗性治療。
根據(jù)循證觀點和系統(tǒng)評價的結果,唑類和白菌素類的治療有效率最高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最小,因此首選這2種藥物。但是結合藥動學分析,兩者又各有優(yōu)、缺點。
唑類當中,伏立康唑的抗菌譜覆蓋了念珠菌和曲霉菌以及隱球菌,抗菌譜廣。同時在血液透析時,幾乎不需要調(diào)整劑量,避免了用藥的損失。但是要求在透析之前給藥,可以濾過β-環(huán)糊精,而不濾過藥物?;嵌?β-環(huán)糊精鈉從腎臟代謝,肌酐清除率<50 mL·min-1時,不推薦靜脈給藥。伏立康唑的蛋白結合率高,血液透析不影響半衰期和清除率。
而氟康唑只覆蓋了念珠菌屬,并且其耐藥性日益升高。對曲霉菌和克柔念珠菌也無效,因此不適合用于免疫抑制患者的預防用藥,同時其蛋白結合率低,會被血液透析清除。
卡泊芬凈主要在肝臟代謝,腎功能障礙患者無需調(diào)整劑量。暫時不選擇的理由是,雖然其經(jīng)過肝臟排泄,幾乎不影響腎功能,也不由透析濾過,但是抗菌譜不包括隱球菌、鐮刀菌屬等,抗菌譜不及伏立康唑廣泛;并且其價格昂貴,患者經(jīng)濟負擔重。
綜合上述理由,伏立康唑是較佳的選擇。
根據(jù)臨床用藥參考,臨床藥師建議:停用氟康唑,采用伏立康唑。負荷劑量:6 mg·kg-1·d-1,q12 h;維持劑量:4 mg·kg-1·d-1,q12 h。透析前給藥。
患者用藥后體溫逐漸恢復正常(36.5℃),呼吸19~22次·min-1,血壓以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控制在87~170/50~76 mmHg,中心靜脈壓8 cmH2O,無尿。
[1]陳文斌.深部真菌感染病原學診斷概述[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2,22(1):5.
[2]Playford EG,Webster AC,Sorell TC,et al.Antifungal agents for preventing fungal infections in solid organ transplant recipients[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4,3:CD004291.
[3]Gafter-Gvili A,Vidal L,Goldberg E,et al.Treatment of invasive candidal infections: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Mayo Clin Proc,2008,83(9):1 011.
[4]Mills EJ,Perri D,Cooper C,et al.Antifungal treatment for invasive Candida infections:a mixed treatment comparison Meta-analysis[J].Ann Clin Microbiol Antimicrob,2009,26(8):23.
[5]Kuse ER,Chetchotisakd P,da Cunha CA,et al.Micafungin versus liposomal amphotericin B for candidaemia and invasive candidosis:a phaseⅢ randomised double-blind trial[J].Lancet,2007,369(9 572):1 519.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Pharmacy in Utilization of Antifungal Therapy in General Surgery ICU
SHEN Hong-ping(The Affiliated TCM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Luzhou 646000,China)
CHEN Min(Sichu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Chengdu 610031,China)
OBJECTIVE:To search evidence of evidence-based pharmacy to resolve clinical use of drugs,and to compar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antifungal agents and individual drug therapy regimen.METHODS:Relevant databases were retrieved to find related systematic review and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RCTs),and the quality of data was evaluated.RESULTS&CONCLUSION:3 systematic reviews and 1 RCTs about security were obtained.There were a lot of differences about antimicrobial spectrum.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otal mortality and response rate.The incidence rate of ADR induced by Amphotericin B was the highest while echinocandins was the lowest.Clinical pharmacists chose antifungal agents according to specificity of patients and their condition.
Evidence-based pharmacy;Clinical pharmacists;Antifungal agents
R96;R978.5
C
1001-0408(2010)42-4025-03
2009-10-23
201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