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宣布對華輸油管道竣工
中國和俄羅斯開通了一條具有歷史意義的石油管道。兩國領導人熱情歡呼這一成就,稱其是俄羅斯分散能源出口、從歐洲轉向東方鄰國的第一步。
全球最大能源生產(chǎn)國之一與最大消費國之間加強能源聯(lián)系的商業(yè)邏輯,壓過了兩國在政治上的不信任——兩國曾于1969年爆發(fā)過短暫的戰(zhàn)爭,直到兩年前才劃定邊界線。
在北京舉行的一個儀式上,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與俄羅斯總統(tǒng)德米特里·梅德韋杰夫(Dmitry Medvedev)同時按下了“竣工按鈕”,開啟石油管道。此舉標志著管道中國部分的竣工。梅德韋杰夫表示:“我們的合作已達到戰(zhàn)略合作伙伴的高度。”圍繞這條管道的談判在14年前啟動,其過程伴隨著兩國關系的回暖。如今兩國還舉行聯(lián)合軍演。
這條管道標志著俄羅斯能源行業(yè)的戰(zhàn)略轉移。目前,該國多條油氣管道均通往西方,為歐洲提供油氣,而俄羅斯領導人早就表示,希望分散出口范圍。華盛頓能源咨詢公司PFC Energy的朱莉婭·納內(Julia Nanay)表示,這些舉動已“成為俄羅斯的一項重要戰(zhàn)略優(yōu)先任務”。
這條新的EPSO管道東起俄羅斯的斯科沃羅季諾鎮(zhèn),蜿蜒橫貫東西伯利亞后,直抵中國的石油中心——大慶。預計自明年1月1日起,該管道將開始每日輸送30萬桶石油。俄羅斯最大石油企業(yè)、國家控股的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將向中國能源巨頭中石油(PetroChina)出售原油。
繼石油出口的將是天然氣出口,因為中國渴望減少對煤的使用,而更多燃燒更環(huán)保的天然氣。2006年,俄羅斯同意修建兩條通往中國的天然氣管道,每年輸送68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但雙方未能就定價公式達成協(xié)議,導致天然氣管道的進展有所拖延。
俄羅斯天然氣出口壟斷機構——俄羅斯天然氣工業(yè)股份公司(Gazprom)表示,已敲定了一項供應協(xié)議的條款,每年向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出售3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但兩國尚未達成天然氣價格協(xi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