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榮芹
【關鍵詞】椎間盤突出;手術配合;護理
采用椎間盤鏡(microendodisc,MED)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創(chuàng)傷小、療程短、安全可靠的手術治療方法。與傳統(tǒng)手術相比具有出血少,組織損傷小,對神經(jīng)根減壓徹底,創(chuàng)傷反應輕,患者恢復快等優(yōu)點[1]。本院于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采用MED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31例,效果滿意?,F(xiàn)對其手術護理配合及護理體會進行總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本院采用MED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病例共36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齡46~68歲,平均54歲,均以腰腿疼,下肢放射痛為主要癥狀,并經(jīng)影像學檢查確診。病史最短6個月,最長達18年。腰椎間盤突出部位:L3~4間隙2例,L4~5間隙28例,L5~S1間隙16例,2個以上間隙同時突出者8例。隨訪3個月,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28例,基本消失6例,2例有改善,遺留輕度腰痛。
2 術前準備
2.1 術前的心理護理 術前訪視患者,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的情況及手術大致情況,消除患者緊張憂慮情緒,使患者能以最好的心理狀態(tài)接受手術。
2.2 器械的準備 術前1日將STORZ監(jiān)視器、光源主機、攝像主機、錄像機和SIMOIV電刀放置手術間,保證性能完好。普通器械一套、專用器械一套(定位針、擴張管、通道管、自由臂、髓核鉗、椎板咬骨鉗、帶鉤吸引器、微型剪刀、神經(jīng)拉鉤、刮匙等),均采用高壓滅菌法。顯微椎間盤鏡、光源線、攝像頭、雙極電凝器采用含氯消毒劑(1000 mg/L)初消后晾干,封袋包裝,環(huán)氧乙烷滅菌后備用。
3 術中配合
3.1 巡回護士的配合 患者入室后建立1條上肢靜脈通路。為配合術中補液,多采用18G套管針穿刺,保證術中用藥、輸血、輸液的順利進行。麻醉成功后,巡回護士協(xié)助術者擺手術體位。將患者俯臥在可透過C型臂X線機的手術床上,兩髂腹部置于橋式托架上,腹部稍懸空,以減少術中椎管內出血。
雙腳上抬,墊30 cm厚長軟枕,手術床尾降低20°,使腰椎后凸,并加強軀體受壓部位保護。
3.2 洗手護士的配合 ①常規(guī)消毒鋪巾后,正確連續(xù)各儀器部件、導線,接通電源,使之處于工作狀態(tài)。手術器械擺置好,由術者連接好鏡頭和冷光源后,另一端由器械護士連接于攝像機和冷光源;②待醫(yī)師確定好椎間隙后,遞定位針X光線下進行定位。給醫(yī)生遞小尖刀,沿中線作長約1.5 cm大小的縱切口;③插入內窺鏡,術者調整焦距及視野方向后,關閉手術無影燈,保證監(jiān)視器屏幕影像清晰;④手術過程中可用可用帶線棉片、明膠海綿壓迫止血;⑤術中沖洗液、血跡使鏡頭模糊時,器械護士用擦鏡紙及時擦凈,保證術野清晰,便于操作;⑥如術中患者發(fā)生心律失常、血壓降低或硬脊膜破損,應改為開放式手術。備好所需物品、器械,并保持手術臺無菌。
3 體會
椎間盤術后椎間隙感染是一種嚴重的并發(fā)癥[2],一旦感染將導致手術失敗。由于手術使用C臂X線機定位,手術時間略長,加之使用設備、器械較多,可能增加傷口污染機會[3]。要嚴格無菌操作,減少術中沖洗次數(shù)。手術開始后預防性使用10%葡萄糖溶液250 ml加2.0 g頭孢哌酮靜滴,手術結束前,用3%雙氧水術野以達到止血和預防感染的目的。術后3 d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手術結束后,MED手術器械用清水沖凈,同時用含氯消毒劑(1000 mg/L)初消后晾干,石蠟油擦拭后放入專用盒內備用。各種導光線要彎曲盤好,勿打折,高頻電刀,冷光源、電視轉換器、監(jiān)視器等物歸原處,椎間盤配套器械烤干上油,放人配套器械盒內,高壓滅菌備用。
參 考 文 獻
[1] 田忠森,屠玉民,黃儉,等.顯微椎間盤鏡腰椎間盤髓核摘除術.中國內鏡雜志,2002,8(1):9597.
[2] 陳友明,楊浩.腰椎間盤突出再手術36例原因分析.臨床骨科雜志,2000,3(1):39.
[3] 張記恩.顯微內窺鏡腰椎間盤切除的初步報告,頸腰痛雜志,2000,21(4):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