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文泉 袁中華
(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云南 昆明 650222)
【武術散手研究】
我國2000-2009年有關武術散打教學科研文獻的統(tǒng)計分析
左文泉 袁中華
(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云南 昆明 650222)
文章運用文獻資料法、文獻統(tǒng)計等研究方法對2000-2009年10年間的武術散打教學科研方面的文獻成果進行了統(tǒng)計,從我國散打教學科研文獻的數量、年代分布、研究方向、發(fā)布源和研究群分布及研究文獻合著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結合當前散打教學研究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力爭為武術散打更好地發(fā)展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依據。
武術散打 教學科研 成果分析
1.1 研究對象
運用常規(guī)檢索統(tǒng)計方法,以中國期刊網(2000-2009年)的核心期刊為檢索信息源,對搜索到的有關散打教學76篇文獻的文獻量、文獻發(fā)表源、文獻主題、年代分布、論文合著狀況、產出機構等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從云南師范大學圖書館系統(tǒng)并以“散打教學“為關鍵詞,查閱了2000—2009年間有關散打教學的科研文獻。
1.2.2 數理統(tǒng)計法
對查閱到的76篇有科研文獻分類,并進行統(tǒng)計處理。
1.2.3 邏輯分析法
采用歸納、類比、邏輯推理等方法進行綜合分析。
2.1 散打教學的科研文獻量及年代分布
表1 2000—2009年有關散打教學科研文獻量及年代分布
任何一項科學研究成果都要通過撰寫必要的科研文獻來體現研究的價值并供后人參考研究,散打教學研究的文獻是武術教學科研人員科研水平和研究成果真實記錄的載體。2000-2009年間發(fā)表的有關散打教學的文獻量可以作為評價和衡量這一時期對散打教學科研的能力及水平的一個重要尺度,代表了這一時期散打教學科研的水平。
表1中的數據顯示,10年來,我國有關散打教學的研究成果量呈現出三個遞進式發(fā)展狀況:2000-2003年為第一發(fā)展階段,文獻量基本保持在一個比較穩(wěn)定的態(tài)勢,平均每年在4篇;2004-2008年為第二發(fā)展階段,其發(fā)展也較為平穩(wěn),每年平均在8篇左右,2006年突出一些,達到了12篇;2009年為第三階段,有關散打教學的科研文獻發(fā)表量為17篇,達到了近十年的最高峰。從這些數據也不難看出我國散打教學的研究水平在不斷上升。
2.2 散打教學研究成果的研究方向情況分析
表2 有關散打教學研究方向分布情況
從表2中的數據可以得到:目前,我國有關散打教學的研究動向處于一個極度傾斜狀態(tài),過分傾斜于對高校散打教學的研究。在2000-2005年的6年間對我國中小學的散打教學一直處于空白,2006-2009年4年時間里也僅為4篇相關文獻,僅占總文獻量個5.26%,而高校散打教學方向的文獻卻有72篇,占總量的94.74%。不難得出,2000-2009年的10年間,對散打教學的研究重心放在了高校。
究其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有:首先,高校擁有一大批高素質的武術科研人員從事武術教學和武術研究,同時國家出臺的一系列相關政策鼓勵高校教師科研能力并且把發(fā)表文章的數量和質量作為高校教師評定職稱的一個標準。其次,高校每年有許多申報國家或省部級科研課題的機會,這樣就增添了科研經費的來源,使高校散打教學的科研得到了物質上的保證。從以上兩個制約散打教學研究的主要因素我們不難看出,從中小學散打教學、高校散打教學的研究文獻量呈現出頭大身子小的畸形。但是,按照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中小學散打教學應該是高校散打教學的基礎階段,可是目前我國對于散打教學研究卻出現了逆向的發(fā)展趨勢。這不難說明我們,忽視了散打基礎教學,更忽視了散打基礎教學研究的重要性。
2.3 散打教學研究文獻的發(fā)表源分布情況
表3 散打教學研究文獻的發(fā)表源分布情況
通過對體育核心期刊刊載的有關散打教學研究文獻的統(tǒng)計和分析,對我國散打教學的科研水平和質量可以得到充分的體現。表3統(tǒng)計可以得出:散打教學文獻主要刊載在非體育核心期刊。其中刊載在體育核心期刊上的有12篇文獻,占總量的15.79%,非體育核心期刊上刊發(fā)的有64篇文獻,占總量的84.21%。這也說明:2000-2009的十年間,我國有關散打教學研究的水平還停留在一個不是很理想的階段。
2.4 散打教學研究群的分布狀況
表4 散打教學研究成果作者分布表
通過分析論文作者的數量,研究論文與作者之間的規(guī)律,可以揭示散打教學科研工作者研究與著述能力,也能夠了解該研究領域的成熟程度。在統(tǒng)計論文作者時,由于散打教學研究成果的數量有限,其作者人數并不是很多,只有一篇研究成果的人數是80人,占總體人數的96.39%。有兩篇研究成果的作者人數是3人,占總數的3.61%,而有兩篇以上研究論文發(fā)表的的作者居然沒有1個。10年間發(fā)表論文數量最多的是2篇,而且只有3人。從表4中的數據不難看出研究散打教學的研究群尚未形成。
表5 散打教學研究成果作者的地域分布情況
從表5中的統(tǒng)計數據可以看出:本文統(tǒng)計的作者分布地域共有16處,同時發(fā)現散打教學研究成果的作者不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分布,大部分省市都有作者發(fā)表有關散打教學的科研成果,但主要集中在湖北、廣東、北京、安徽和河南等地,而吉林、浙江、山東、重慶等地發(fā)表科研論文量較少,只有2篇或1篇。甚至有很大一部分省份在2000年至2009年的十年間未發(fā)表1篇科研成果,這說明在作者分布地域上還是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
2.5 散打教學研究成果的合著情況
“就研究本身而言,就研究成果而言,任何科學研究都離不開科學合作?!庇锌茖W合作,科學事業(yè)寸步難行。因此,對于科學工作者來說,認清科學合作的本質是進行科學合作的基礎;理清科學合作的類型是進行各種形式科學合作的保障;看清科學合作的形勢又是燃眉之急。否則,必然會落后于科學發(fā)展的時代。尤其對于我國這樣的科學發(fā)展整體落后、科學合作水平整體不高的國家的科學工作者來說,更應該提高科學合作的水平,利用各種形式的科學合作,推進我國科學事業(yè)向前邁進,趕上并超過科技先進國家,使我國的科學發(fā)展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表6 有關散打教學研究成果的合著情況
合著論文是科學合作成果的理性分析和總結,發(fā)表文章的數量是評價科學合作活動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表6中數據顯示:2000年-2009年10年間關于散打教學文獻獨著論文共50篇,占論文總數的65.79%;2人合著論文15篇,占論文總數的19.74%;3人合著論文有10篇,占論文總數的13.16%;4人及4人以上合著的論文僅有1篇,占論文總數的1.36%。合著論文共26篇,占論文總數的34.21%,從總的統(tǒng)計百分比上來看,2人合著論文的占了合著的大多數,而4人及4人以上的合著10年間僅僅有1篇,這也說明目前國內有關散打教學的研究還沒有形成一定的規(guī)模,其研究也只是小范圍內的個人研究,也說明了當前有關散打教學研究的研究模式以個人研究為主。
(1)10年間,有關散打教學的研究成果量呈現出三個遞進式發(fā)展趨勢,反映了有關散打教學研究的水平在不斷上升中。相信隨著國家對散打教學的關注及重視,其文獻量和研究水平會逐漸提高。
(2)研究方向上主要以高校散打教學為主,忽視了中小學的基礎研究。根據青少年心理特點,以人類的競爭天性為根據,我們提倡和平前提下的“尚武”精神,在中小學的體育教育中把傳統(tǒng)的武術套路課改成簡單易行的防身技能課,再輔以合理的“起于禮,止于禮”的外在禮儀規(guī)范,不但可提高中小學生對武術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共同達到內外兼修的武德培養(yǎng)目的。從而提升廣大中小學生的頑強、果斷、自信、堅毅以及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增強民族凝聚力。
(3)來自非體育核心期刊的文獻占據了發(fā)表源的主要地位,從側面反應了當前我國有關散打教學研究水平處于一個不理想的境地。
(4)研究群尚未形成,研究作者地域分布廣,存在一定的差距。
(5)研究模式單一,主要以個人獨著為主,合著文獻太少。應重視并加強研究者的合作交流,擴大研究內容,提升科學研究水平。
[1]鮑巨彬.對我國跆拳道運動科研論文階段性調查分析[J].山西體育科技,2009(3).
[2]葉立國.科學合作若干問題探討[J].內蒙古社會科學,2003(3):67-71.
[3]梁 雁.《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論文作者群分析[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
[4]曹慶雷,趙道卿.對我國女性體育研究文獻的科學計量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bout Sanshou Teaching in China in 2000-2009
Zuo WenquanYuan Zhonghua
(PhysicalEducation Institute of Yunnan Normal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50222)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and statistics,this paper statisticed ten years document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bout Sanshou teaching in China among 2000-2009 year,and analysed the number of documents,time distribution,research direction,researchers institutions,distribution of study group and research document collaboration.Thispaper also analysed some problemsexisting in Sanshou teaching and put forward improving suggestions.
teaching of Sanshou teaching research statistical analysis
G85
A
1004—5643(2010)08—0047—03
1.左文泉(1965~),男,教師。研究方向:武術教學訓練理論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