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強
首烏補腎方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臨床觀察
張 強
目的觀察首烏補腎方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的臨床療效,探討補腎活血法在缺血性中風急性期治療中的地位。方法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12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60例,均予西醫(yī)常規(guī)處理,治療組加用首烏補腎方;療程均為3周;比較兩組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和中醫(yī)證候評分及血脂、血液流變性及改善情況。結(jié)果治療組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治療組的血漿黏稠度、纖維蛋白原、血脂等各項指標改善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結(jié)論首烏補腎方能較好地改善中風患者的病情,促進神經(jīng)功能恢復,降低致殘率。
急性缺血性中風 首烏補腎方 補腎活血法
山東省泰安市中醫(yī)醫(yī)院(泰安271000)
腦血管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之一。應用補腎活血法治療中風恢復期及后遺癥期已被廣泛認同,但在中風急性期方面以往多重視活血化瘀、平肝息風、通腑瀉濁、化痰開竅等治法,過用未免有傷正之虞。我們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發(fā)現(xiàn)在缺血性中風急性期應用首烏補腎方,能起到通補兼施的良好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08年10月-2010年4月我院急診科及腦病科住院患者120例,西醫(yī)診斷執(zhí)行1995年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1],中醫(yī)診斷執(zhí)行1995年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xié)作組制定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2],辨證屬氣虛血瘀證、陰虛風動證,均經(jīng)頭顱CT或MRI掃描證實。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0例,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齡 (64.05±7.45)歲;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22.00 ±9.17)分;既往史積分(7.27±2.10)分;伴發(fā)病積分(6.83±1.82)分。對照組60例,男性36例,女24例;年齡(64.43±7.89)歲;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22.25 ±9.29)分;既往史積分(7.30±2.13)分;伴發(fā)病積分(6.73±1.61)分。兩組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以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即口服腸溶阿司匹林、曲克蘆丁入液靜滴。有顱高壓癥狀時視情給予脫水降顱壓藥物,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者給予相應治療。治療組加用首烏補腎方:制何首烏20g,山茱萸肉20g,女貞子20g,肉蓯蓉10g,淫羊藿10g,三七粉3g,水蛭15g。言語謇澀者加石菖蒲、郁金;痰濁壅盛者加膽南星、瓜蔞;大便秘結(jié)者加大黃。每日1劑,水煎取汁500mL分2次溫服。兩組均以3周為1療程。
1.3 觀察方法 治療前后分別對患者進行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生活能力狀態(tài)評分和中醫(yī)證狀分級量化評分,同時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血脂、血液流變學指標的變化,并進行血、尿、便常規(guī)及肝功能、腎功能、心電圖等安全性指標的一般監(jiān)測。
1.4 療效標準 (1)臨床療效:執(zhí)行1995年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會議修訂的《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3]?;救鸀樯窠?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減少90% ~100%,病殘程度0級;顯著進步為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 ~89%,病殘程度1~3級;進步為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減少18%~45%;無變化為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減少或增多18%以內(nèi);惡化為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增加18%以上。(2)中醫(yī)證候療效: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標準執(zhí)行。臨床痊愈為證候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顯效為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有效為證候有好轉(zhuǎn),證候積分減少≥30%;無效為證候均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不足30%。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結(jié)果示治療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 見表2。結(jié)果示治療組中醫(yī)證候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n)
2.3 兩組血液流變性改善情況比較 見表3。治療組全血高切還原黏度、全血低切還原黏度、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等指標明顯改善(P<0.01),而對照組僅全血高切還原黏度和低切還原黏度有明顯改善 (P<0.01)。兩組對紅細胞壓積值均無明顯改善作用(P>0.05)。
表3 兩組血液流變性改善情況比較(±s)
表3 兩組血液流變性改善情況比較(±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5,**P <0.01。下同
項 目 治療組(n=30) 對照組(n=30)全血高切黏度(mPa·s)全血低切黏度(mPa·s)紅細胞壓積血漿黏度(mPa·s)纖維蛋白原(g/L)治療前9.40±1.10 51.45 ± 2.81 0.49 ± 0.02 1.67 ± 0.11 4.35 ± 0.75治療后7.82±1.05**45.89 ±2.68**0.49 ±0.02 1.44 ±0.09**4.02±0.64**治療前9.39±1.07 51.45 ±2.82 0.50 ±0.03 1.67 ±0.09 4.40±0.69治療后9.26±1.03*49.74 ±3.66**0.49 ±0.04 1.67 ±0.01 4.40 ±0.78
2.4 兩組血脂改善情況比較 見表4。治療組甘油三酯(TG)、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標均有明顯改善(P<0.01),而對照組上述指標則無明顯改善作用(P>0.05)。
表4 兩組血脂改善情況比較(mmol/L,±s)
表4 兩組血脂改善情況比較(mmol/L,±s)
項目 治療組(n=30) 對照組(n=30)TG TC HDL LDL治療前2.41 ± 0.60 6.19 ± 0.91 1.57 ± 0.12 4.19 ± 0.76治療后1.69 ±0.42**△4.95 ±0.65**△1.73 ±0.11**△3.11 ±0.51**△治療前2.57 ± 0.71 6.13 ± 0.89 1.52 ± 0.19 4.18 ± 0.67治療后2.53 ± 0.77 6.06 ± 0.80 1.53 ± 0.18 4.28 ± 0.71
2.5 兩組安全性比較 治療組與對照組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發(fā)生。
早在《內(nèi)經(jīng)》時代,人們就已認識到腎虛與中風病的發(fā)生有著密切關系,認為“真元虧虛”是風邪侵襲的內(nèi)在基礎。從現(xiàn)代中醫(yī)學者對缺血性中風病的定義來講,中風發(fā)病過程分為3個層次,即正氣內(nèi)虛;臟腑陰陽失調(diào)、氣血逆亂、直沖犯腦;腦脈閉阻[5]。其中正氣內(nèi)虛為病之根本,是產(chǎn)生風火痰瘀等病理因素的基礎,也是導致陰陽失調(diào)、氣血逆亂、腦脈閉阻的前提。我們認為,腎氣不足是缺血性中風的發(fā)病基礎,是血瘀形成的內(nèi)在根據(jù),在此基礎上產(chǎn)生風火痰瘀等致病因素,腦脈閉阻,導致腦脈失養(yǎng)、毒傷腦髓等諸多病理結(jié)果。所以,腎氣不足、腦脈閉阻是缺血性中風的基本病機,是本病發(fā)生、發(fā)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而腦為髓之海,腎藏精生髓充腦,故補腎護腦與活血通脈在治療中是相輔相成、同等重要的。首烏補腎方組方中,制何首烏補肝腎、益精血、壯筋骨,能夠降低血脂、血糖,具有抗炎抗氧化、調(diào)節(jié)免疫、改善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作用[6],在方中為君藥。山茱萸肉補益肝腎,澀精固脫;女貞子滋補肝腎,二者共滋腎陰。肉蓯蓉補腎壯陽、潤腸通便,淫羊藿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善治各種痿痹,二者共補腎陽;4藥合用,使腎之精氣旺盛,共為臣藥。三七散瘀止血,在本方中取其活血而不破氣、化瘀而不傷正之功,意在活血通絡,是為佐藥。水蛭苦能降泄,咸能走血,功擅破血逐瘀,具有抗凝血、溶栓的作用,為佐使之藥。諸藥相配,補腎護腦,活血通脈,在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時可起到通補兼施,祛實通脈不傷正,逐瘀理滯不留邪之效。
本觀察表明,首烏補腎方能明顯改善患者的癥狀及血脂、血液流變學指標,促進肢體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zhì)量,且安全無毒副作用。
[1]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1996,29(6):379 -380.
[2]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xié)作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1996,19(1):55.
[3]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 [J].中華神經(jīng)科雜,1996,29(6):381-383.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99-104.
[5]張根名.缺血性中風病因病機新探[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02,8(7):61 -62.
[6]楊曉麗,王立為.中藥何首烏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醫(yī)藥信息,2004,21(6):12 -14.
R743.3
B
1004-745X(2010)10-1661-02
2010-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