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曉輝(甘孜州農牧業(yè)機械研究所,四川康定,郵編626000)
甘孜州地處四川省西部,地形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因而呈現出南北差異大和東西有別的復雜地形。全州擁有耕地面積9.2萬公頃,其中常年糧食播面6.67萬公頃,80%的耕地面積存在田塊小、坡地多、土壤結構復雜等特點,大型耕作機械一直無法大批量引進,農業(yè)生產絕大部分依舊保持著傳統(tǒng)的人畜力耕作方式,勞動強度大、效率低,嚴重制約了農牧業(yè)生產的發(fā)展。因而適合甘孜州地形特點的微耕機,在全州推廣應用已成大勢所趨。
2007年,甘孜州首次引進多個品牌的微耕機進行試驗示范推廣。微耕機因機身小、重量輕、油耗低、操作方便等特點,已為越來越多的農牧民所接受。微耕機的推廣應用得到甘孜州政府的高度重視,并納入全州“鐵牛換耕?!庇媱澲校瑢嵭姓繕丝己?。通過多方努力,2009年微耕機納入國家購置補貼四川省地方目錄中,給予項目與資金支持,至此微耕機的推廣已深入甘孜州的鄉(xiāng)、村、戶。截至目前,全州已推廣微耕機937臺套4 216千瓦,可解決近1 333.33公頃可機耕地機械耕作問題。
目前甘孜州內推廣的微耕機主要有合盛、川龍、富牌、剛毅四個牌子的微耕機,動力在4.5千瓦左右,由汽油機或柴油機帶動。2010年5月,甘孜州農牧業(yè)機械研究所首次引進多功能微耕機在康定、瀘定兩地進行耕作試驗示范。微耕機的推廣應用可替代耕牛,減少耕牛養(yǎng)殖成本,且具有省時、省力、靈活性高等特點,近年在甘孜州農牧區(qū)逐步推廣使用。
1)認識不到位,投入不足。微耕機在甘孜州推廣應用時間短,由于缺乏前期投入,引進的微耕機機型不多,選擇余地??;購置補貼中,由于地方財政困難,累補金額少,作業(yè)成本高,制約了甘孜州微耕機的發(fā)展。
2)機具利用率不高,收益低。微耕機基本解決小片區(qū)內農田耕作問題,大部分農牧民購置微耕機的目的是滿足家用,閑置時間長。每臺微耕機平均年耕作能力低于3.33公頃,總收入在6 000元左右,除去成本后,最高收益不超過2 000元,經濟效益較低。
3)服務體系不健全,耕作質量不一。甘孜州宣傳、培訓及售后等服務體系不健全,技術培訓滯后,造成微耕機操作手技術水平差距大,耕作質量不一致,達不到預期效果,微耕機推廣難度大。
甘孜州現有可機耕面積80%以上屬坡地,地塊小,適宜微耕機耕作;加之近年來設施農業(yè)、設施園藝及設施畜牧業(yè)的發(fā)展,為微耕機的推廣應用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廣大農牧民對微耕機性能等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多功能微耕機的發(fā)展已成大勢所趨。
1)抓示范基地建設,為微耕機推廣提供適宜型機具。根據甘孜州地貌特點,在不同地區(qū)、不同地塊建立小型耕作機械示范基地,引進不同型號的微耕機進行試驗、示范,篩選適宜項目區(qū)發(fā)展的微耕機,為微耕機推廣應用提供機型,確保耕作效果。
2)落實惠農政策,為微耕機推廣應用提供項目和資金保障。積極爭取國家強農惠農政策,落實購置補貼政策,爭取提高藏區(qū)購置補貼額度,為微耕機全面推廣應用提供項目和資金保障。
3)開展跨區(qū)作業(yè),提高機具利用率。整合資源,鼓勵微耕機實現有限跨區(qū)作業(yè),提高機具利用率和農牧機手的收入,不斷拓展服務領域,增強農牧機手應用微耕機的信心,為甘孜州農牧業(yè)生產全面實現機械耕作提供農業(yè)機械保障。
4)加強培訓和宣傳,為微耕機推廣提供人才及技術支撐。要充分利用送科技下鄉(xiāng)、送教下鄉(xiāng)活動及農機化項目的實施,加大培訓和宣傳力度。通過現場演示、跟蹤調查、上門培訓及新聞媒體等,大力宣傳微耕機的使用效果及操作規(guī)范,讓廣大農牧機手深入了解微耕機在農牧業(yè)生產中的積極作用,為微耕機的推廣應用營造良好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