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志
基層黨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肖永志*
經濟社會轉型時期,基層黨組織如何全面參與社會管理,是當前黨建工作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正確認識基層黨組織參與社會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推進當前基層黨組織工作有重大的意義。
基層黨組織;社會管理;問題;對策
近年來,由于種種原因,基層黨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工作還存在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現在:
1、部分基層黨組織與群眾感情淡漠化。近年來,農民增收緩慢及物價上漲、村級公益事業(yè)等因素,農民負擔加重,造成一些群眾對基層黨組織感情淡漠化。同時,個別黨的基層干部素質不高、作風不實,想問題、辦事情時不尊重客觀實際,跟風上項目、要速度,在處理矛盾糾紛、定低保五保的問題上唯親、唯利、唯上,損害農民利益,加重農民負擔。加之一些基層黨組織戰(zhàn)斗力不強,在帶領群眾致富上沒有起到榜樣帶頭作用,使基層黨組織在群眾中的影響減弱,兩者關系惡化。
2、部分基層黨組織與群眾的聯系松散化。主要是一些基層黨組織及干部工作作風不扎實,脫離群眾;只追求經濟發(fā)展,忽視群眾思想教育。有的村幾年沒有召開過群眾大會,廣播無聲,黑板無字,報欄無報。個別基層干部“宗族”、地域觀念較重;有的領導干部不推行民主,搞一言堂。同時,部分基層黨組織由于職權有限,對一些社會事務和轄區(qū)內的人員不好管理,甚至無法管理。如社區(qū)黨支部對于其轄區(qū)內的企業(yè)、學校和其他單位組織的黨員就缺乏有效的管理,造成基層黨組織與群眾的聯系松散化。
3、部分基層黨組織集體經濟空殼化。一方面,部分基層黨組織雖有集體經濟,或在一定時期內集體經濟發(fā)展順利,但由于長期管理不善,造成集體財產流失嚴重,集體經濟成了一副空殼。如許多鄉(xiāng)鎮(zhèn)、村級組織都有自己的發(fā)電站,然而由于長期以來管理不善,加上部分群眾素質不高,浪費現象嚴重,以至于一些小水電僅供村組使用,利益無法得到有效發(fā)揮。另一方面,部分基層黨組織由于自然條件較差等原因,根本無集體經濟收入,有些因公益事業(yè)如修公路等負債累累。
4、部分基層黨組織隊伍建設疲軟化。由于交通、信息的限制,偏遠山區(qū)的村干部接受再教育和新知識的機會少,科學文化素質普遍較低,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吃不透,造成在實際工作中的被動局面。有的村干部認為現在搞市場經濟,是顯個人能耐、露本事的時期,村支書的作用主要是守好攤子、維持好“班子”,保證工作不出岔子、村里不出亂子就行了,滿足于維持現狀,不求發(fā)展,更不愿追求和接受新知識、新方法、新經驗,創(chuàng)業(yè)動機不足,不愿承擔風險,思想保守,無所作為。有的村干部思想拘泥于傳統思維框架,抓農村黨建工作靠經驗辦事情,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農村黨建工作沒有超前眼光和長遠打算,工作被動應付。這樣導致基層黨組織缺乏戰(zhàn)斗力,難以推動工作。
基層黨組織全面參與社會管理的狀況如何,關系到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大局,直接影響到科學發(fā)展觀的落實。為此,必須積極探索,建立健全制度,和諧黨群干群關系,調動黨員干部積極參與,在社會管理中充分發(fā)揮好基層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
1、建立健全機制,融洽黨群干群關系。通過建立健全一系列符合現實需要的制度,促使基層黨組織、黨員和群眾的關系融洽和諧。一是建立健全社會保障機制、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制度、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公共事業(yè)發(fā)展機制等,切實采取措施、整合資源,提高農村學校教學質量,解決失地農民的保障問題。加強農田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公共設施的服務能力和質量。加強水資源保護和治理,想方設法解決好農民的飲用水問題。二是建立健全便民服務機制和協調機制。建立村級便民服務機構,明確服務項目、辦事時限、工作標準,公布舉報電話,設置群眾留言欄,開通服務熱線,設專人負責日常接待工作。疏通民情信息快車道,設置民情信息員,建立民情日記或民情聯系卡,了解民情,實行面對面的工作方式,點對點的服務。以“平安創(chuàng)建”等活動為載體,完善村級治保會、調解會的工作機制,加強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妥善處理群體事件,及時化解人民內部矛盾。
2、大力發(fā)揚民主,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戰(zhàn)斗力。一是推行民主選拔機制。必須根據形勢發(fā)展需要,把組織意圖和民意有機結合,選好配強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切實提高基層干部隊伍素質,不斷完善直選基層領導的方式方法,把群眾相信的經濟能人充實基層干部隊伍。二是推行村級事務民主決策機制,強化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制度建設。建立健全村民代表聯系戶制度,凡是涉及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大事項,按程序提請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把民主管理貫穿于基層建設全過程,村務公開、財務公開工作常態(tài)化,增強工作透明度,主動接受群眾監(jiān)督,真正實現村民自治。三是推行村級事務民主監(jiān)督機制,強化農村基層有效監(jiān)督機制建設。設立由鄉(xiāng)鎮(zhèn)紀委領導的村級事務監(jiān)督委員會,代表村民行使監(jiān)督權。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舉行村民聽證質詢會,要求村支兩委對提出的問題進行現場解釋和答復。四是建立農村優(yōu)秀黨員表彰激勵機制和村干部考核、評議機制、“黨員議事會”制度。在干部績效考核中按照“群眾公認”的原則,建立社會公認評估分,邀請群眾評政。推行績效考核機制,使基層工作目標充分體現群眾的所思、所盼、所急,并把任務分解落實到每一位基層干部,做到“一副重擔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標”。
3、發(fā)展集體經濟,壯大基層黨組織的物質基礎。以人為本,大力培育發(fā)展壯大集體經濟的帶頭人群體,把好選人用人關口,抓好培訓提高,全面提升能力,有針對性解決致富能力差、帶動能力弱的問題,確保帶頭人樹得出、立得住、叫得響、數量足;因地制宜、招商引資,不斷拓寬發(fā)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路子,多渠道發(fā)展集體經濟,做到“有錢辦事”;強化監(jiān)督,不斷提高村級集體經濟發(fā)展的內在品質。進一步完善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制度,落實村級政務、財務公開制度,量力而行興辦公益事業(yè);要充分調動群眾議事、決事與行事的積極性,把群眾反映強烈、群眾迫切要求的事擺在“一事一議”的首位,盡最大努力將村民的意見與“兩委”的意見統一起來。對村中大事,要及時張榜公布,接受群眾監(jiān)督。
4、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干部隊伍整體素質。要在提高農村基層干部素質上下工夫。搞好鄉(xiāng)村干部教育培訓,進一步健全完善《村級干部教育培訓規(guī)劃》,通過采取多種形式,對村級干部進行法律法規(guī)、市場經濟知識和實用技術培訓。要在發(fā)揮黨校主陣地作用的基礎上,積極創(chuàng)建村級干部培訓基地。通過同一鄉(xiāng)鎮(zhèn)之間、跨鄉(xiāng)鎮(zhèn)之間、甚至跨縣區(qū)之間的交流學習,互相借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涉農部門要采取結對幫扶、送技術到田間地頭等多種有效形式加強技術培訓,力爭使50歲以下的黨員和所有村干部掌握1—2門實用技術和生產經營管理知識,盡快適應農村發(fā)展的形勢。要在培育村級后備人才上下工夫。把政治素質好、具備一定文化科技知識、懂得經營管理的回鄉(xiāng)知識青年、退伍軍人以及外出務工人員中的優(yōu)秀黨員納入視野,加以培養(yǎng),在切實解決有人辦事上下工夫。要嚴格按照“兩推一選”辦法把那些懂政策、辦事公、作風正、黨員和群眾擁護,能帶領群眾發(fā)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黨員選拔到村支部書記的崗位上來。嚴格按照《組織法》選好選準村民委員會主任,真正選出群眾的好帶頭人。
(責任編輯:潘慧春)
D267
A
1009-2293(2010)03-0081-02
*中共郴州北湖區(qū)委黨校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