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守娟(薊縣人民醫(yī)院婦產科,天津 薊縣 301900)
宮腔鏡檢查子宮內膜癌30例
谷守娟(薊縣人民醫(yī)院婦產科,天津 薊縣 301900)
子宮內膜癌/診斷;宮腔鏡/診斷應用
子宮內膜癌為女性生殖道三大惡性腫瘤之一,約占女性癌癥的7%,占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的20%~30%[1]。近年來,隨著宮腔鏡在臨床的應用與普及,子宮內膜癌的早期診斷率顯著提高[2]。為此,我們采用宮腔鏡在子宮內膜癌早期診斷,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6~2009年宮腔鏡下診斷子宮內膜癌患者30例,年齡 33~75歲,平均52.1歲,其中>45歲26例,均為已婚經產婦。就診原因:月經淋漓6例,月經量多9例,血性白帶8例,絕經后出血6例,絕經后取環(huán)1例。
1.2 儀器與方法 宮腔鏡為日本Olympus公司生產的直徑為615mm的硬管型宮腔鏡及直徑為419mm的軟管型纖維宮腔鏡。以生理鹽水作為膨宮介質,膨宮壓力 100~150mmHg,流速 260~300ml/min。檢查時間選在月經干凈后3~7d,月經淋漓不凈者,術前使用抗生素3d后檢查,閉經者隨時檢查。檢查宮頸管、宮腔內的情況,詳細記錄宮腔形態(tài)、深度;黏膜色澤、厚度;有無占位性病變,如有則記錄部位、大小、形態(tài)、范圍等,并在宮腔鏡下確定診斷。根據鏡下檢查情況,取內膜或占位性病變組織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4例宮頸過度萎縮或堅硬者,先行軟管型纖維鏡檢查確定診斷,再診刮送病理,最后檢查確定占位性病變被刮出。手術時間15~5min,平均20min。術中出血量 10~40ml,平均 15ml。手術順利,無一例出現明顯并發(fā)癥如子宮穿孔,水電解質紊亂等,亦無所患慢性內科合并癥因手術操作急性發(fā)作。術后一般陰道出血3~7d,多為淡血性分泌物,未予特殊處理。子宮內膜癌在鏡下有典型表現:內膜不規(guī)則,呈多葉狀,突出部分易碎,常為壞死組織,易出血;新生血管不規(guī)則,呈螺旋狀,常位于宮角。
宮腔鏡下診斷為子宮內膜癌者30例。取組織病理檢查,病理報告子宮內膜癌26例,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2例,子宮內膜息肉1例,黏膜下肌瘤并感染1例。30例宮腔鏡檢查術均順利,術后及時手術及化學治療。
3.1 與診斷性刮宮比較 子宮內膜癌早期病變的組織學形態(tài)改變主要以子宮內膜的局灶樣增生為主,確診依據為病理組織學檢查。子宮內膜癌的診斷方法包括診斷性刮宮、子宮內膜細胞學檢查、宮腔鏡檢查加內膜活檢等。診斷性刮宮(dilatation and curettage,D&C)是傳統(tǒng)的子宮內膜癌確診手段,通過搔刮宮腔獲取子宮內膜,為診斷提供組織病理學依據,但因盲視操作,施術者對子宮腔的形態(tài)、子宮內膜病變的范圍和程度難以了解,更不能進行病變的定位取材,常遺漏一些較小的局限性病灶;而且,診斷性盲刮也無法明確分期。造成D&C漏診的原因有70%以上的患者是因為其內膜病變?yōu)榫衷罡淖?且大部分病變位于子宮底和子宮角部。Riech等[3]的資料表明,60%的診刮刮取的部位不到宮腔的一半,對子宮內膜癌的漏診率達2%~10%。
3.2 宮腔鏡檢查的適應證和禁忌證[4]適應證:1)異常子宮出血。2)異常聲像圖所見。3)不育癥與計劃生育問題。4)激素替代或應用三苯氧胺所致子宮內膜的生理或特殊改變。禁忌證:無絕對禁忌證,以下為相對禁忌證:1)盆腔感染。2)多量子宮出血。3)想繼續(xù)妊娠者。4)近期子宮穿孔。5)宮腔過度狹小或宮頸過硬,難以擴張者。6)患有嚴重內科疾患,難以耐受膨宮操作者。7)生殖道結核,未經抗癆治療者。8)血液病無后續(xù)治療措施者。9)浸潤性宮頸癌。
3.3 子宮內膜癌宮腔鏡下表現 子宮內膜癌的宮腔鏡所見非常明顯,極少與其他病變混淆。在內膜腺癌的初期,呈現開始發(fā)育的圖像,內膜不規(guī)則,呈多葉狀,突出部分易碎,常為壞死組織,容易出血。新生血管不規(guī)則,螺旋狀。有些患者新生物和正常內膜間的界限清楚可見。有時可見局灶性病灶,經常位于宮角,盲視取材常被遺漏。基本的宮腔鏡下所見有乳頭狀隆起、結節(jié)狀隆起及息肉狀隆起3種,3種病變可單獨出現,也可以混合形態(tài)出現。當病變發(fā)展時癌灶可由局限型蔓延成彌漫型,且可發(fā)生廣泛的壞死、炎癥及潰瘍。Pace等[5]認為宮腔鏡可以測量子宮內膜癌在宮腔內的累及范圍,確定它的局部表現、圖像,而且是指導定位活檢的唯一方法。
3.4 宮腔鏡與腫瘤宮頸種植、腹腔擴散 本研究并未發(fā)現宮腔鏡檢查后宮頸出現轉移病灶的病例,推測可能因為明確診斷后立即手術,從宮腔鏡檢查至手術之間時間間隔較短,腫瘤尚未種植生長有關。目前尚未見有關宮腔鏡檢查后宮頸出現轉移資料,有待動物實驗證實。宮腔鏡檢查是否導致腫瘤擴散至腹腔的問題,尚未定論。本研究見1例典型的宮腔鏡檢查后內膜碎片腹腔內播散,但宮腔鏡組腹腔細胞陽性率與診刮組差異并無顯著性,不排除樣本量小帶來的偏倚。有文獻表明宮腔鏡檢查能使子宮內膜細胞隨灌洗宮腔的膨宮介質經輸卵管入盆、腹腔。膨宮介質入腹腔與宮腔壓力大小有關,當宮腔壓力大于100mmHg時有液體進入腹腔,而當宮腔內壓力小于70mmHg時則不會發(fā)生膨宮液溢入到腹腔內的情況。有學者認為宮腔鏡檢查史的患者腹腔液癌細胞陽性率高于無宮腔鏡檢查史者[6]。
宮腔鏡檢查結合直視下內膜活檢正在逐漸替代盲視的診斷性刮宮,成為診斷子宮內膜癌的金標準。對疑似子宮內膜癌的患者進行宮腔鏡檢查時,應選擇適當的膨宮介質,輕柔操作,并在不影響視野的情況下,盡量降低膨宮壓力,縮短手術時間,以減少內膜癌細胞的播散。對于已明確診斷為子宮惡性腫瘤者,應避免不必要的檢查。
[1]樂杰.婦產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272-276.
[2]Bettocchi S,Nappi L,Ceci O,et al.Hysteroscopy and menopause:past and future[J].Curr Opin Gynecol,2005,17(4):366-375.
[3]Rieck GC,Bulman J,Whitaker R,et al.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assessing the extent of myometrial infiltration for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carcinoma[J].Obstet Gynecol,2005,25(8):765-768.
[4]夏恩蘭.宮腔鏡檢查在診斷子宮內膜癌中的價值[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2,18(4):199-201.
[5]Pace S,Grassi A,Ferrero S,et al.Diagnostic methods of early detection to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and cancer[J].Eur J Gynaecol Oncol,1995,16(5):373
[6]王淑,王瓊.宮腔鏡檢查與子宮內膜癌細胞擴散相關性探討[J].醫(yī)藥論壇雜志,2006,27(3):14-17.
R443+.8;737.33
A
1008-4118(2010)02-0041-02
10.3969/j.issn.1008-4118.2010.02.21
201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