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璞
(徐州師范大學,江蘇徐州221116)
定期租船合同中的留置權
——兼評我國《海商法》第141條
陳 璞
(徐州師范大學,江蘇徐州221116)
定期租船合同;留置權
定期租船是海上船舶營運的主要模式之一,出租人在承租人不支付租金的情形下,可以通過行使留置權獲得租金的補償。我國《海商法》第141條的規(guī)定與國際合同格式和我國2007年物權法存在沖突。在繼受大陸法系傳統(tǒng)的基礎上,應保持法律體系的完整與和諧。
隨著國際經濟的發(fā)展,國際貿易參與者需要靈活多樣的船舶營運模式,海上運輸市場的競爭不斷激烈,促使航運公司改變經營方法,增加航運服務的手段。定期租船是出租人經營船舶的主要方式之一,出租人在與承租人約定的租期內轉讓船舶使用權給承租人,以提高船舶的利用率,可以省去諸如攬貨、營運調度、港口代理等環(huán)節(jié),通過定期收取租金而減少風險,獲得穩(wěn)定的利潤。對于承租人而言,因資金、人員不足等原因而不必購買船舶、雇傭船員,通過支付租金的方式取得貨物運輸工具和人員,可以在約定期限內取得船舶的使用權,船舶的營運調度受承租人支配,運輸過程中更加自主和自由。因此,定期租船方式在租船方與承租人之間可以起到各取所需,船盡其用的作用,以實現雙贏的效果。
在定期租船的法律適用上,國際上沒有關于船舶租用的國際公約,各國法律對船舶租用合同一般也不做強制性規(guī)定,多屬任意性條款。船舶租用的內容在不同國家、地區(qū)、不同當事人之間依海上營運的習慣和實際需要而復雜多樣,只有一些標準格式性的船舶租用合同供當事人選擇適用。實踐中,雙方當事人通過對選定的標準合同中的條款按雙方的意圖和需要進行修改、刪減和補充來完成合同。[1]目前,國際中常用的定期租船合同格式主要有《統(tǒng)一定期租船合同》,租約代號“BALTIME”?!抖ㄆ谧獯贤?,租約代號“PRODUCE FORM”,由于該格式由美國紐約土產交易所制定,簡稱為“紐約土產” (NYPE),該格式是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我國《海商法》第129條規(guī)定,定期租船合同,是指船舶出租人提供約定的由出租人配備船員的船舶,由承租人在約定的期間內按照約定的用途使用,并支付租金的合同。第127規(guī)定,關于出租人和承租人之間權利、義務的規(guī)定,僅在船舶租用合同沒有約定或者沒有不同約定時適用。可以看出,我國《海商法》對出租人和承租人權利、義務的規(guī)定應屬任意性條款,不具有強制性。
對于定期租船合同的性質,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是財產租賃合同性質,另一種認為仍屬于海上貨物運輸合同性質。[2]筆者認為,定期租船合同形式是在海上貿易發(fā)展的過程中產生,是出租方和承租方各有所需,協商一致的結果,以提高效率,節(jié)省資源。從實用主義的角度思考,不能回避的實質問題之一是承租人在此種方式下使用他人的船舶是以支付租金為對價的,即承租人的主要和根本義務為支付租金,當然該租金的支付一般由雙方協商而定。依NYPE的規(guī)定,承租人應當準時、如數支付租金,否則出租人可以撤船。我國《海商法》第140條規(guī)定承租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支付租金。承租人未按照合同約定支付租金的,出租人有權解除合同,并有權要求賠償因此遭受到的損失。如果承租方違反支付租金這一根本義務,出租人如何對自身的權益進行保護,除解除合同、要求賠償損失之外,法律中一般規(guī)定一種具體的救濟方法,出租人可以通過行使留置權的方式促使承租人支付租金或以留置財產代為償還租金。而關鍵的問題在于如何對留置財產進行界定,以及法律中如何對留置權具體行使的程序和方式加以規(guī)定。
依NYPE第18條的規(guī)定:船舶所有人為了得到本租船合同規(guī)定應付的任何款項,包括共同海損分擔,對船舶上所有貨物和所有轉租船舶的運費均享有留置權。而BALTIME中規(guī)定船東的留置權包括租船人的貨物、轉租運費和根據提單產生的運費。
可以看出,兩者在留置財產的范圍上存在很大的差異,NYPE中留置財產范圍除租船人所有的貨物外,還包括非租船人所有的貨物和財產,具有涉他性。而BALTIME僅限于租船人所有的貨物。
我國《海商法》第141條規(guī)定:承租人未向出租人支付租金或者合同約定的其他款項的,出租人對船上屬于承租人的貨物和財產以及轉租船舶的收入有留置權。結合實踐中的作法對該法條進一步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未付租金,應指未按時支付,也包括部分或全部未支付。易引起糾紛的問題是雙方當事人對租金扣除的認識不同,除停租條款以及合同中約定的事項外,承租人一般不應扣除租金。
第二,對于其他款項的理解,由于在定期租船合同中航次成本由租船人承擔,所以其他款項包括承租人應付的燃料費、港口使用費、貨物裝卸費等等。
第三,我國海商法將貨物留置權僅限于承租人的貨物,不包括船舶上屬于第三人所有的貨物。
第四,對于承租人的財產留置權主要指承租人為航行而提供的燃油,但對燃油行使留置權以出租人撤船為條件,如果并未撤船就不存在留置燃油的問題,而且出租人墊付燃油費的現象在實踐中也大量存在[3]。
第五、在定期租船合同中,承租人可以將船舶轉租并獲取收入。出租人在承租人未支付租金的前提下,可以通知轉承租人將應支付給承租人的轉租船費用直接付給出租人,不需要原承租人同意可直接行使。
留置權在我國民事法律體系中為法定的擔保物權。依《民法通則》第89條的規(guī)定,按照合同約定一方占有對方的財產,對方不按照合同給付應付款項超過約定期限的,占有人有權留置該財產,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以留置財產折價或者以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yōu)先得到償還?!稉7ā返?4條將債權人行使留置權的合同關系限定為保管合同、運輸合同、加工承攬合同。2007年3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在第四編擔保物權第十八章中專門對留置權做出了規(guī)定,依據第230條的規(guī)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債權人可以留置已經合法占有的債務人的動產,并有權就該動產優(yōu)先受償。
留置權成立的法律要件為:1、債權人合法占有屬于債務人的特定物,該物限于動產;2、債權的發(fā)生與該物具有牽連關系,《物權法》第231條規(guī)定,債權人留置的動產,應當與債權屬于同一法律關系,目的是防止留置權人濫用留置權毫無限制的扣留債務人財產;3、債權已屆清償期;4、留置的標的物不違反法律或者公序良俗。[4根據《物權法》的規(guī)定,留置權人與債務人應當約定留置財產后的債務履行期間,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應當給債務人兩個月以上的期間。債務人逾期未履行的,留置權人可以與債務人協議以留置財產折價,也可以就拍賣、變賣所得的價款優(yōu)先受償,其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債務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1 與NYPE第18條的沖突
NYPE第18條規(guī)定留置權的行使可以留置非租船人所有的貨物。按此規(guī)定,船東即使知道貨物不屬于租船人所有,仍然可以留置,而一旦實施這樣的留置,會因為觸犯合同相對性而導致留置失敗。同時,貨主的權益受到提單的保護,船東不能因為與租船人的糾紛而依據定期租船合同留置貨主的貨物,這是兩種法律關系。NYPE規(guī)定船東明知留置貨物會觸犯貨主的提單權利而仍然可以實施留置權,其根本的原因是為了對租船人施加壓力。一旦貨主的貨物被留置,貨主與船東的交涉會迫使貨主出面要求租船人支付租金,而實踐中這種作法在許多案件中是非常有效的。因此,此種作法是解決船東與租船人糾紛的一種手段。但如果貨主沒有把解決留置的問題推向租船人,或者租船人并不在乎與其客戶之間的商業(yè)關系,船東應該立即停止實施留置,以免對貨主產生更大的責任。[5]此種規(guī)定是與英美法系實用主義和判例法淵源密切相關,在具體個案中由法官對具體案情進行審查判斷,可以平衡船東與貨主之間的權利沖突。
筆者認為,英美法系中沒有債權與物權的區(qū)分,而在大陸法系債權與物權二分的民法體系下,如果允許船東在一定條件下,基于與承租人之間的租賃合同關系,不須經物的所有人 (貨主)同意,自動在其財產上產生擔保物權,與大陸法系物權債權的效力規(guī)則是相沖突的。同時,由于留置權的產生不需要經過公示,卻通常具有優(yōu)先于抵押權的效力,對于貨主貨物已設定抵押的抵押權人來說,更是一種不公平的結果。因此,我國海商法第141條中留置權客體應當限定為船舶上的承租人貨物,并且與定期租船合同具有同一關系,符合大陸法系債權物權效力規(guī)則和留置權的法律要件,可以避免與其他優(yōu)先權的沖突,在民事法律體系中更加一致。
2 對轉租收入留置權的質疑
對于承租人的轉租收入,出租人并不實際占有該轉租收入,對于承租人而言,轉租收入也是一種待履行的期待利益。如果法律中規(guī)定出租人可以對該轉租收入行使留置權,與大陸法系關于留置物必須由債權人占有的理論相沖突。
大陸法系留置權源自羅馬法中的惡意抗辯。此種規(guī)則衍生出兩種抗辯規(guī)則,一是合同一方不履行債務,另一方也沒有履行債務時可以行使的同時履行抗辯權,二是合同一方不履行債務,而另一方已經履行但占有未履行方的財產,可以不歸還該財產以迫使未履行方履行債務。此種方式在實踐生活中產生的效果讓人們驚奇的發(fā)現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債權保護手段,以致于發(fā)展出需要轉移占有的質押權制度。此后,法國民法典用優(yōu)先權制度,德國民法典采取法定質權形式,日本民法典采取先取特權制度對類似于此種現象分別加以規(guī)定。
總結大陸法系國家對留置權的規(guī)定,留置權產生的基礎為:1、直接源于占有,如果不是因為占有事實的存在,法律不會允許債權人直接處分他人之物,公平原則的發(fā)揮只能以占有為限;2、法律對自力救濟的認可,法律允許留置占有他人之物,必然面臨對占有物的處分問題,因此必然認可對留置物的變價受償權,否則該民事關系將處于不確定狀態(tài)。而英美法系中的留置權種類繁多,有普通法上的留置權、衡平法上的留置權、法定留置權、海事留置權等三十多種。除衡平法上的留置權之外,其他留置權與大陸法系一樣要求以占有為要件。而衡平法上的留置權是為衡平利益而存在,該留置權的成立不以物的占有為必要,即使沒有占有債務人財產,也可以主張留置權。[6]因此,NYPE和我國海商法中對轉租收入的規(guī)定應屬于英美法中的衡平留置權。
有學者認為我國對轉租收入的規(guī)定屬于債權讓與,僅具有債權效力,但大陸法中債權讓與應由承租人行使,并不能由出租人不經承租人同意而直接行使,同時,僅具有債權效力更加不符合擔保物權的本旨。大陸法系中與此相類似的制度還有債權人的代位權,但債權人的代位權行使以債務人怠于行使對第三人債權為要件,在《海商法》第141條并沒有這一要件的規(guī)定。筆者認為,我國海商法對于轉租收入行使留置權的規(guī)定,實際是將承租人的轉租收入與承租人的其他財產收入區(qū)別開來,而這種區(qū)分的基礎卻是模糊的,首先,承租人的轉租收入仍是一種期待利益,在實踐中能否實現很難確定。其次,出租人對于承租人不支付租金,在我國現有法律體系下可以通過訴前保全的方式對承租人財產包括租金收入進行保全以保護自己權益。再次,出租人可以通過在定期租船合同中與承租人約定保證、抵押、質押等形式防止承租人不支付租金的現象出現,即事前救濟。最后,如果對轉租收入進行留置,必然涉及轉租承租人,此時對于出租人而言必然增加調查、通知轉租承租人的費用,還會涉及到訴訟時效與訴訟管轄沖突等問題。因此,對于轉租收入行使留置權的規(guī)定既與傳統(tǒng)大陸法留置權理論相沖突,在實踐中實現的可能性也比較小,我國海商法中可以將轉租收入留置權的規(guī)定刪除,而由當事人在定期租船合同中通過協商進行約定更加妥善。
綜上,我國《海商法》第141條對于定期租船合同中的留置權規(guī)定其價值取向是保護出租人權益,懲罰承租人根本性違約的行為,但141條的規(guī)定與崇尚理性和精確的概念法學體系和理論會發(fā)生沖突。我國在繼受大陸法系的基礎上,應當保持法律體系的完整與和諧,在現有法律體系規(guī)定中對出租人權益進行充分的保護,同時也需要出租人增加風險意識,積極采取相應措施以維護自身權益免受侵害。
[1] 賈林青.海商法 [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137.
[2] 張麗英.海商法 [J].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132.
[3] 廖河樹.論定期租船合同中的留置權[J].集美大學學報,2003(2):182.
[4] 張俊浩.民法學原理[J].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508-509.
[5] 蔣正雄.海商合同留置權析[J].上海海運學院學報.2003(2):189.
[6] 王華,李楠.析定期租船合同出租人對轉租船舶收入的留置權 [J].世界海運,2004(1):42.
On the Lien in the Time Charter Contract——Also on the 141st Article of Maritime Law
CHEN Pu
(Xuzho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 Jiangsu 221116,China)
Time charter contract;Lien
The time charter is a main model of marine ships operation;lessors could get rent compensation through exerting lien on the condition that lessees do not pay rent.The 141st article of our Maritime law conflicts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ntract form and our property law.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roposals on relevant problems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he tradition of continental civil law system,and keeping total and hormonal of the law system.
DF 414
A
1673-2804(2010)06-0025-03
2009-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