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國
(湖南文理學院 法學院,湖南 常德 415000)
淺談《典型案例評析》課程教學法的嘗試與改進
周建國
(湖南文理學院 法學院,湖南 常德 415000)
法學教學有必要開設《典型案例評析》課程。該課程教學是一種新型教學嘗試,具體包括課前準備和課上討論與評判兩個階段。該課程教學應在案例選取、案例匯編、教師選任、授課對象與時間確定、教學效果把握等方面改進。
實踐性教學;傳統教學;典型案例;應用型法學人才
本校法學院創(chuàng)新開設的《典型案例評析》課程教學是以能力訓練為目的,以師生共同參與為平臺,采取學生討論與評析、老師組織與評議、師生共同探討的一種新型教學嘗試,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法學理論和法律規(guī)定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這為如何將法學本科生培養(yǎng)成符合社會需要的應用型法學人才,找到一條具有示范意義的培養(yǎng)途徑。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對該課程教學法的一些認識、嘗試以及改進建議。
(一)實現法學學科實踐性的需要
法學雖是一門理論學科,從根本上說更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法學本身就是從具體的司法實踐中抽象出來,既給人提供行為準則,又為違背準則提出最終處理方案。實踐性是法學學科所要彰顯的個性,也是其存在和發(fā)達的目的和宗旨。這種實踐性在法學人才的培養(yǎng)方面應當得到充分的體現。因此,法學教育既要強調學術研究性更要注重職業(yè)能力培訓性,即法學教學必須堅持理論與實踐并重,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以培養(yǎng)大量精通法律,躬身實踐的應用型法學人才為根本任務。所以,在教學中應將法學基理論、立法規(guī)定、案例評析有機結合,才能使學生在掌握法學理論的基礎上運用法律條文解決實際問題,以便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诖耍诮陙淼摹兜湫桶咐u析》課程教學實踐中,我始終在探索一種將法學理論、立法規(guī)定、案例評析有機結合的師生共同參與的教學模式。
(二)改革傳統法學教學模式的需要
實際上,法學教育不單是單純的傳授知識,同時也是一種職業(yè)訓練,因為法律職業(yè)者的事業(yè)是由深厚學識和豐富實踐經驗支撐的事業(yè),法律的適用不僅需要邏輯的演繹推理,還需要法律人根據一定的價值理念對規(guī)則做出解釋,并借實踐經驗洞察生活事實。然而,我國傳統的法學教學模式以講授理論為主,教師比較注重法學理論的闡釋、演繹以及法律條文的解釋,過于強調知識灌輸和學術理論的探討,忽略了對學生職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運用法律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但造成了我國法學教學與法律職業(yè)相脫離的實際狀況,而且導致法學教學缺乏相對成熟而穩(wěn)定的有效模式 。要克服這一弊端,應改革傳統法學教學模式,盡可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實踐能力,使學生學會像律師那樣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到實際工作崗位后能迅速適應法律職業(yè)崗位的要求。因此,開設《典型案例評析》課程教學,是改革傳統法學教學模式,培養(yǎng)應用型法學人才的有效手段之一。
(三)培養(yǎng)社會所需法學人才,推進國家法治建設的需要
為不斷推進國家法治化進程,我國需要培養(yǎng)一批有實踐技能,職業(yè)素質高,崗位適應能力強的應用型法學人才。因此,改革傳統法學教學模式,探討新型的教學模式勢在必行。法學教育不僅要使學生成為具有深厚的專業(yè)理論知識,更要使學生能夠立足于具體案件,善于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的法律實務工作者,即國家法治建設既需要法學理論者,更需要法學實踐者,前者應為后者服務,而不是相反。當然,法學專業(yè)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具有較強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操作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應用型高素質法律人才,更是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需要??梢姡瑢嵺`性的法學教學對促進我國民主法制建設,實施依法治國戰(zhàn)略具有重要意義。
該課程教學法要求將案例評析的方法運用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以學生對案例的分析和討論為中心,主要表現為教學內容圍繞案例的討論而展開,由教師組織、引導和總結性評判,學生則以法律實務者的身份對案件進行思考、分析及評判,以此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爱攲W習者被置于一個典型的情境中解決任務與問題時,如果其間運用已經獲得的知識與技能的話,這將有利于培養(yǎng)能力?!盵1]結合教學實踐,我談談對該課程教學法的一些具體嘗試。
1.課前準備。課前準備包括教師和學生分別對教學案例及相關資料的熟悉準備。具體而言,教師對案例進行深入地思考和分析,了解重點和難點問題,及涉及的法學理論和法律規(guī)定,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程序;學生則要提前熟悉案情,思考疑難問題,借助已學法學理論及法律規(guī)定進行思考與分析,并提出解決的初步假設,且盡可能提出多種合理的并能經得起質疑和反駁的解決對策和方案。學生在課前就已經開始以實際問題為基本的獨立研究與探索過程,從而將學習導向一種追求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實踐研究。
2.課上討論與評判。在課堂上開展對案例的討論與評判,這是該課程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課堂上分學生討論評析和教師分析評判兩個階段。首先學生討論評析,這是該課程教學的核心部分。具體包括小組討論評析和全班討論評析兩個先后步驟。小組以5~6人為佳,由組長負責,教師只引導,不做過多的指導,不要以自己的思維定式去影響學生,盡力為學生開辟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為學生提供一個暢談自己見解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有就案例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一起分享的機會。他們相互補充,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同時,每個人對他人的見解提出批評或質疑,并能對大家共同遇到的難題展開積極的探討分析,使問題的討論與分析引向集中。全班討論分析是對小組不能一致解決的疑難問題進行深入集中討論與分析。此時教師應積極組織、引導并注意將討論分析引向主要問題的解決,及理解和運用與案例有關的法學理論和法律規(guī)定。之后 由教師針對問題進行引導式的講解,最終形成該案例所涉及法學理論和法律規(guī)定的基本結論。整個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配合,老師盡力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讓不同經驗和想法得到充分交流,多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的意見,多發(fā)現學生觀點中的亮點,對于難以達成的一致結論,教師集思廣益,師生共同積極參與討論。然后,由教師分析評判。教師除了點評學生討論分析中的不同觀點、論證方法及存在的問題等外,還要對學生的不同意見一一進行評析,給出參考答案并說明理由。通過該課程的開放式和互動式教學,鞏固了學生的法學理論知識,培養(yǎng)了他們的獨立思維的能力和綜合運用的能力,鍛煉了學生語言表達及思辯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達到了法學實踐教學的目的與任務。
從以上一些具體嘗試的論述,我們知道該課程教學法既不同于一般的案例教學法也不同于判例教學法,也絕不是傳統教學法與案例分析的簡單相加。它是一種將實踐教學法貫穿于法學實踐課程整個教學過程的系統的開放性教學模式,更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現代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都肯定了它的地位。根據幾年來對該課程教學嘗試,針對存在的主要問題,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幾方面改進。
1.案例選取?!兜湫桶咐u析》課程教學的核心是案例,案例要為教學內容、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服務,案例選取是否恰當,對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實現教學目標至關重要。因此,案例選取要具有:典型性,指能集中反映所要說明的法學問題;現實性,指來源于司法實踐,“盡可能選擇司法實踐中的最新案例,以使案例教學更加貼近現實生活,并通過案例討論了解司法實踐中提出的新問題”[2];針對性,指所選擇適用的案例與教學目標相吻合。案例可從書籍中找,也可直接來源于生活,但是無論怎樣,都應該真實,具有典型性,特別是具有針對性。
2.案例匯編。鑒于課前將案例介紹給學生的不及時性和不穩(wěn)定性問題,為使學生提前了解案情,掌握第一手資料,需要編印《典型案例選編》,將案件的全部資料匯編,并列出思考題,還可指定參考書目,由學生閱讀、分析、思考,便于學生課堂上運用所學的法學理論和有關法律規(guī)定開展對案例的討論和分析,這是實現實踐教學法中心環(huán)節(jié)的前提。
3.教師選任。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典型案例評析》課程應以系列講座的形式列出目錄,分別由不同專業(yè)方向且具有實踐教學經驗的法學教師擔任評析。首先,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確保勝任實踐教學。加強法學實踐教學關鍵在于法學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教師除了有理論基礎外,更應具有一定的司法實踐經驗。目前,相當多的法學教師習慣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將主要精力集中于理論研究和理論教學中,對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沒有足夠的經驗。因此,要盡快提高法學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其次,該課程應由不同法學教師擔任評析。由于該課程的典型案例涉及實體法與程序法多個法律部門,根據每個教師的研究方向和實踐特長,確定與之相適應的案例由其擔任評析。因此,必須改變由一位教師承擔的做法。
4.授課對象與時間確定。首先,授課對象適于大三學生。通過三年的法學學習,大三學生具備了一定法學理論基礎和掌握了一定法律規(guī)定,為進一步理解和鞏固已學過的法學知識,并做到學以致用,此時,有必要實施《典型案例評析》課程實踐教學,進行從理論到實踐的綜合訓練,以檢驗學生對法學專業(yè)知識的認識、掌握和操作的能力,同時,有利于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社會所需要的法學應用型人才。如果授課對象安排其他年級的學生,則會流于形式,達不到該課程實踐教學目的。這是因為大一、大二學生已掌握的法學知識還不夠全面也不深入,達不到全面深入分析評判各種案例的程度;大四學生面臨畢業(yè)前的一系列問題,比如,準備研究生考試、司法考試、公務員考試、找工作等,人心分散,無法集中學習。其次,授課時間適于大三的第二學期,即學生暑假專業(yè)實習前的一學期。按照法學院的法學本科生培養(yǎng)計劃,法學專業(yè)實習安排在大三的第二學期后的暑假,通過該課程教學后,馬上專業(yè)實習進入現實生活,即將兩實踐課恰當的銜接起來,無論對《典型案例評析》課程教學,還是對專業(yè)實習,都將起著積極的作用。因此,我們必須改變目前的將授課對象與時間確定在大四學生與專業(yè)實習之后的做法。
5.教學效果把握。在現行少量的選修專業(yè)實踐性課中,要達到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的目標,應加強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 因此,除了加強平時的考勤外,還要將每個小組討論評析結果作為平時成績考核的主要依據之一(學院學生總評成績由兩部分組成:平時考核成績占20%,期末考核成績占80%)。另外,筆者認為,應當根據法學選修課程不同于必修課程的特點,學生選修課程總評成績構成的兩部分比例應有所調整,即提高選修課程平時考核成績比例,降低期末考核成績比例,以加強實踐教學效果。
[1] 盛群力,馬蘭主譯.現代教學原理、策略與設計[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2] 宋濤.法學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運用[J].中國成人教育,2005,(08).
On attempt and improvement of case analysis course teaching method——Case analysis teaching as an example from law department of the university
ZHOU Jian-guo
We need open a "typical case assessment" course in legal teaching.The teaching method is a new attempt.Concrete attempts include pre-class preparation and class discussion and evaluation .The course teaching should be improved in case selection and compilation, teachers, objects and time ,and effect.
practical teach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typical cas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of Law
G42
A
1008-7427(2010)02-0115-02
2009-12-15
作者系湖南文理學院法學院講師。
2010年2月 Journal of HuBei TV University February.2010, 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