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發(fā)芹
(明光市政協(xié)辦公室,安徽明光239400)
朱元璋出生地說法之淺見
貢發(fā)芹
(明光市政協(xié)辦公室,安徽明光239400)
朱元璋出生今明光市城北明光街道辦事處趙府村(元代泗州盱眙縣太平鄉(xiāng)趙郢)這一歷史事實,是基本可以定論的。但圍繞他的出生地問題卻爭議了600多年,這與朱元璋本人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的幾次不同表述:“濠,吾故鄉(xiāng)”、“予生于濠梁”、“鐘離之東鄉(xiāng)”、“鳳陽,朕故鄉(xiāng)”及民歌傳唱有很大關(guān)系。
朱元璋;出生地;鳳陽;明光
朱元璋于元天歷元年9月18日(1328年10月21日)出生在今明光市城北明光街道辦事處趙府村(元代泗州盱眙縣太平鄉(xiāng)趙郢)。有朱元璋自述《朱氏世德碑記》(《御制皇陵碑文》),明嘉靖《泗志備遺》(主要是對明正德《泗州志》的補正),明萬歷《帝里盱眙縣志》,明郎瑛《七修類稿》,明文林《瑯琊漫抄》,明林時對《荷閘叢談》,明曾惟誠《帝鄉(xiāng)紀(jì)略》,清乾隆《江南通志》,清康熙、乾隆《泗州志》,清康熙、乾隆、同治《盱眙縣志》,清光緒《盱眙縣志稿》,民國毛煥鑣《明孝陵志》、民國汪雨相《嘉山縣志》手稿等眾多史料真實記述;有《圣祖靈跡碑記》、《孕龍基碑》、《躍龍岡碑記》等明光當(dāng)?shù)乇姸啾虒嵨锟陀^記載;有抹山、尿布灘、二郎廟等明光當(dāng)?shù)乇姸鄽v史遺跡佐證;有趙府、明光山、香花澗等明光當(dāng)?shù)乇姸嗝耖g傳說故事烘托;有中國明史學(xué)會副會長、北大明清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dǎo)師王天有教授等眾多史學(xué)專家學(xué)者認(rèn)可。應(yīng)當(dāng)說是非常明確的事情,既是歷史事實,也是客觀事實。為進一步明確這個問題,明光市政協(xié)組織相關(guān)專業(yè)人員在朱元璋誕辰680周年之際,于2008年10月編纂出版了38萬字的《明光出了朱元璋》(中國炎黃文化出版社)一書。朱元璋出生于明光,應(yīng)該基本可以定論。
明光市非常年輕,1994年才撤縣設(shè)市,她的前身嘉山縣1932年才設(shè)置,其主要區(qū)劃來自于盱眙縣(原屬安徽省,1955年劃歸江蘇省)。許多人不知道其區(qū)劃沿革,因此,知道朱元璋出生于明光的人很少。朱元璋出生至其登基當(dāng)皇帝后的前幾年,還沒有明光這個縣級和集鎮(zhèn)地名及趙府這個村莊名字,講出生地勢必要用元代或元代以前的地名來表述。朱元璋的出生地是明確的,試想,出生時間那么準(zhǔn)確清楚,出生地怎么會弄錯呢?但圍繞這個問題卻爭議了600多年。筆者認(rèn)為,這與朱元璋本人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對自己出生地的幾次不同表述及民歌傳唱有很大關(guān)系。
這是朱元璋說的話,來自《明實錄》。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四月,朱元璋回到濠州祭奠父母,與濠州父老鄉(xiāng)親宴飲時說:“吾與諸父老不能相見久矣,今還故鄉(xiāng)……”“濠,吾故鄉(xiāng),父母墳?zāi)顾?豈能忘之?!?/p>
這里的“濠”應(yīng)指古代濠州,包括盱眙縣(含今明光)在內(nèi),不能理解為今天的鳳陽縣?;蛘哒f,濠是大故鄉(xiāng)范疇,即與韶山是毛澤東故鄉(xiāng),湖南更是毛澤東故鄉(xiāng)一般。另外,朱元璋說:“濠,吾故鄉(xiāng)?!边@里的故鄉(xiāng)應(yīng)當(dāng)是指生活地、成長地,并非指出生地。
這里的“濠梁”應(yīng)指濠州和都梁,盱眙古稱都梁,包括今天明光在內(nèi)。有人在《天潢玉牒》按語中認(rèn)為“濠梁……時為鐘離,今之鳳陽府也”[3]739??梢姟板┝骸狈秶区P陽府,而非鳳陽縣。
這里要強調(diào)的是,不能將濠梁理解為莊子和老子在臨淮觀魚時的濠梁(橋梁),不能認(rèn)為這個濠梁在臨淮,臨淮就是后來的鳳陽縣,生于濠梁就是鳳陽縣。此外,張士誠曾于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派兵占領(lǐng)過濠州等軍事要地,這是當(dāng)時龍鳳王朝都元帥、儀同三司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左丞相、吳國公朱元璋所不能容忍的,朱元璋志在必得天下,元至正二十六年八月,已自立為吳王兩年的朱元璋決定討伐張士誠,在告祭大江之神時說:“予生于濠梁,乃庶民也?!币馑际钦f張士誠這個逆臣賊子竟敢進犯本王的出生地,不討伐行嗎?之所以擴大出生地范圍,有激勵三軍將士奮勇殺敵之意。
朱元璋出生于“鐘離之東鄉(xiāng)”之說,最早見于洪武二年(1369年)翰林危素撰寫的《皇陵碑》:“皇考有四子:長兄諱某,生于津律(里)鎮(zhèn);仲兄諱某,生于靈璧;三兄諱某,生于虹縣?;士嘉迨隅婋x之東鄉(xiāng),而朕生焉。”[3]501
這里的“鐘離之東鄉(xiāng)”不能理解為鐘離縣境內(nèi)東部,“鐘離”不能等同于今天的鳳陽縣,而是古鐘離郡,曾經(jīng)包括盱眙西南地區(qū),即今天明光市的大部分地區(qū);古漢語中雙音節(jié)詞較少,絕大部分是單音節(jié)詞,“東鄉(xiāng)”不是一個雙音節(jié)詞,而是兩個單音節(jié)詞,“東”是東面,“鄉(xiāng)”是鄉(xiāng)村。朱元璋敘述幾個哥哥出生地只具體到縣,而敘述自己出生地時則具體到鄉(xiāng)?!扮婋x之東鄉(xiāng)”意思是古鐘離縣的東面鄉(xiāng)村,即盱眙縣太平鄉(xiāng),就是今明光市城北明光街道辦事處趙府村。上個世紀(jì)末期,國圖專家在香港書市地攤上發(fā)現(xiàn)的明泗州知府曾惟誠《帝鄉(xiāng)紀(jì)略》對此作了明確解釋,充分揭示了朱元璋出生地之謎:“太祖生鐘離之東鄉(xiāng),即盱眙之唐興、靈跡諸鄉(xiāng)也?!盵4]郎瑛《七修類稿》認(rèn)為:“盱眙縣唐興、靈跡二鄉(xiāng),即《皇陵碑》所謂鐘離之東鄉(xiāng)也?!盵3]500文林《瑯琊漫抄》也明確肯定:“太祖高皇帝生于盱眙縣靈跡鄉(xiāng)土地廟?!盵5]
為什么稱“鐘離之東鄉(xiāng)”呢?筆者認(rèn)為,朱元璋出生地在元時沒有任何名氣,只是盱眙縣一個偏遠(yuǎn)的小村莊,具體說了別人也不知道在哪里。再則,皇帝說自己出生在一個無人知曉的小村莊也有損于自己的臉面和威嚴(yán)。但朱元璋又想把自己出生地表述得更清楚具體一點,怎么辦呢?用聞名于世的地名加方位。因出生地距盱眙縣城130余華里,與鐘離縣交界,距古鐘離縣城較近,不到50華里,鐘離比盱眙古老聞名,于是,朱元璋就選擇古鐘離作為參照物,將出生地方位表述為“鐘離之東鄉(xiāng)”——古鐘離縣東面的鄉(xiāng)村,是比較具體準(zhǔn)確的。
這是朱元璋洪武十六年(1383年)3月諭戶部文中說的話:“鳳陽,朕故鄉(xiāng),皇陵在焉?!藿裼烂怿P陽、臨淮二縣稅糧、徭役?!庇腥藫?jù)此認(rèn)定朱元璋出生在鳳陽,如果不是出生在鳳陽不可能永免鳳陽縣稅徭役的,這個觀點是根本站不住腳的。故鄉(xiāng)不一定是出生地,成長地也可以稱故鄉(xiāng)。朱元璋十歲以后到出家為僧,一直生活在鳳陽。朱元璋說:“鳳陽,朕故鄉(xiāng)。”后面還有話:“皇陵在焉?!彼麖娬{(diào)成長地為故鄉(xiāng),一是為了尊重父母,孝敬父母,父母生活安葬的地方“鳳陽,是我故鄉(xiāng)”;二是皇陵在這里,我把這里當(dāng)成故鄉(xiāng),你們可要好好善待它啊。再則就是,你們生活在皇帝的故鄉(xiāng),是你們的榮耀啊?!傍P陽,是我故鄉(xiāng)”,是特定環(huán)境下的語言表述,并不代表朱元璋出生在鳳陽?!坝烂怿P陽、臨淮二縣稅糧、徭役”,是免去皇陵所在地鳳陽、自己成長地臨淮“二縣稅糧、徭役”,與朱元璋是否出生在鳳陽沒有必然關(guān)聯(lián)。
這是一首全國聞名,特別是江淮地區(qū)廣為流傳的民歌,婦孺皆知,耳熟能詳,也是人們認(rèn)為朱元璋出生在鳳陽的最直接證據(jù)。你要是說朱元璋出生在明光,他們馬上就會脫口而出反駁你,不是“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嗎,怎么出生在明光呢,鳳陽人能同意嗎?他們甚至認(rèn)為你在說笑話。
這一方面反映民歌影響太大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大多數(shù)人對歷史無知。鳳陽一詞始于洪武七年(1374年)始置鳳陽府,并割臨淮縣的太平、清洛、廣德、永豐四鄉(xiāng)新立鳳陽縣。鳳陽既是府,又是縣,先有府,后有縣。因此稱元之濠州、濠梁、鐘離,明之鳳陽為朱元璋故鄉(xiāng),都是指的一個地方,即元濠州鐘離之東鄉(xiāng),也就是元代泗州盱眙縣太平鄉(xiāng);亦即今安徽鳳陽縣東,也就是今明光市城北明光街道辦事處趙府村。
這首民歌中的“出”字被人理解為出生,這是不妥的,應(yīng)當(dāng)理解為“出現(xiàn)”比較恰當(dāng)。自從出現(xiàn)了朱皇帝,鳳陽十年倒有九年荒。出現(xiàn)了朱皇帝是一個歷史現(xiàn)象,他當(dāng)皇帝的行為可以造成任何一個好地方災(zāi)荒,災(zāi)荒是他當(dāng)皇帝的行為造成的,而不是他出生在那里造成的。將“出”字理解為出現(xiàn),那么無論朱元璋出生在哪里,這首民歌都能解釋通。
這里要強調(diào)的是,民歌中的鳳陽是指大鳳陽——鳳陽府,而不能理解為小鳳陽——鳳陽縣。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為擴大自己的豐沛地,設(shè)置鳳陽府,轄五州十三縣,五州:壽州、泗州、宿州、潁州、亳州 ,泗州轄天長、盱眙、五河三縣,此后多次調(diào)整變動。
另外,這首民歌廣泛傳播,還與朱元璋建國后的移民政策有很大關(guān)系。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四月,朱元璋回濠州祭祖,當(dāng)?shù)亻L期戰(zhàn)亂之后,人口稀少,土地荒蕪,人氣不旺,市井蕭條,對朱元璋觸動很大,他感慨良多,始終惦記不忘。建國后,為恢復(fù)濠州等地昔日的繁華富庶景象,朱元璋就強行把江浙富戶大量移民到鳳陽府,主要是鳳陽、臨淮二縣。移民不能隨便返鄉(xiāng),他們要回鄉(xiāng)祭祖,就扮演乞丐,打著花鼓,唱著民歌回鄉(xiāng);另一方面也借此編派朱元璋,來發(fā)泄心中的不滿;故鄉(xiāng)親人們相見,勢必要詢問在鳳陽境況,于是就用民歌回答他們:“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睕]想到這首民間歌謠竟然被世人錯誤地當(dāng)成朱元璋出生于鳳陽的有力證據(jù),實在讓人遺憾!
注 釋:
①民歌《說鳳陽,道鳳陽》版本很多,歌詞也存在較大差異,最常見的一段歌詞為:“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戶人家賣牛馬,小戶人家賣兒郎,奴家沒有兒郎賣,身背花鼓走四方……咚咚咚咚鏘,咚咚咚咚鏘,咚鏘咚鏘咚咚鏘……”
[1]明太祖實錄·卷二〇(丙午年四月丁卯)[M].臺北: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鉸印,1962.
[2]明太祖實錄·卷二一(丙午年八月庚戌)[M].臺北: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鉸印,1962.
[3]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史部一〇二[M].濟南:齊魯書社,1995.
[4]曾惟誠.帝鄉(xiāng)紀(jì)略·卷一(建制、沿革)[M].臺北: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85.
[5]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一〇一[M].濟南:齊魯書社,1995:443.
[6]明太祖實錄·卷一五三[M].臺北: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
K248
:A
:1673-1794(2010)04-0004-02
貢發(fā)芹(1965-),男,滁州市地情人文研究會理事、滁州市人民政協(xié)理論研究會理事,研究方向:明史、中國近現(xiàn)代史。
2009-06-18